红色土地 绿色蝶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红色土地 绿色蝶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春去夏至,万物并秀。掩映于绿水青山中的梅州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愈发迷人。村里的网红民宿红星客栈负责人王嘉一早电话响不停,都是订房电话。依托红色资源建起来的主题民宿,去年开始投入使用,成为当地乡村游的新名片。

红星客栈的火爆,也带旺了蜂蜜产品。“去年卖了约3000斤蜂蜜,部分是通过客栈卖给游客的。”东岭村三山村民小组张连胜说,这3000斤蜂蜜也酿就了他一家的甜蜜生活,去年养蜂收入六七万元。

作为革命老区的东岭村依托红色和绿色资源,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在对口帮扶单位广州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帮扶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民宿和养蜂等林下经济,打造脱贫“造血工程”,实现绿色蝶变。目前全村21户贫困户41人全部脱贫和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2.6万元增至今27万元以上。去年,东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

党支部引领垒起致富“黄金屋”

沿着宽敞的村道进入东岭村,一排基地大棚引人注目。路过的村民笑称这是东岭村的“黄金屋”,里面种的是紫灵芝、金线莲等。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不少贫困村的写照,东岭村也如此。守着“巴掌田”,如何脱贫?“脱贫根本靠产业,选准产业是第一步。”当地干部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东岭村山林面积15000多亩,是耕地21倍,依托山多林广、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东岭村党支部在2016年底引进蕉岭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以“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林下产业。

走进党建扶贫产业园基地大棚,一株株灵芝犹如鹿角,长势喜人。“种植食用菌关键是生态环境,东岭村的土壤富硒无污染,且民风淳朴,很合适。”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贻宜说,项目从洽谈到敲定历时仅10天。

但项目所需的土地集约和带动村民种植,就没那么顺利。

“起初,村民对珍稀食用菌不太了解,不太愿意拿出土地。”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说,过去东岭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没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如今有了合适的产业,一定不能错过。

作为村支书,吴仕兴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于是,他与扶贫工作队每天挨家挨户找村民谈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靠着耐心和诚意,终于集约够了土地。

当村民纠结“要不要种”的时候,吴仕兴再次站了出来。他带头种下了2300棒食用菌棒,并且种植成功,村里的党员也紧随其后,给村民增添了信心。

目前,东岭村建起了年产180万菌棒的菌种厂,食用菌种植面积260亩,去年产值达980多万元。

走进菌种厂,工人们正忙碌着,或包装菌包,或对菌包进行高温处理。徐贻宜说,工人大部分是附近村民,部分是贫困户,工资按天算,每天120元。

村民吴春英正是因为有了基地,才实现家门口就业并脱贫。为照顾年迈的父亲,她去年回乡就业。“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打工挣钱。”吴春英说,自从她入股和种植香菇、灵芝,一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近万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目前,该公司每年提供63个就业岗位,技术培训168人,带动东岭村13户贫困户和50户村民增收。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东岭村通过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带领村民垒起致富“黄金屋”,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守来了金山银山。

养蜂扶贫酿造“甜蜜生活”

绿色,不仅是东岭村的底色,也是村民增产增收的一抹亮色。”吴仕兴说,近年来,除了发展食用菌产业,当地的传统产业养蜂业,也闯出了新路子,为脱贫攻坚注入巨大能量。

三山是东岭村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山路蜿蜒,8公里的车程,驱车需半个小时。这里曾是东岭村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方。

来到张连胜家门口,房前屋后摆满了蜂箱,成千上万只蜜蜂飞舞。

“他们一家人都很勤劳,曾经贫困有客观原因。”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驻村第一书记丁传红说,张连胜的大儿子患有尿毒症,小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早年,张连胜夫妻为照顾孩子,选择在家养蜂。

地处深山的东岭村三山村民小组,四周树木繁盛,花香萦绕,是养蜂的绝好地方。包括张连胜在内,三山28户村民都养蜂。虽然不愁蜜源,但地处偏远,优质的蜂蜜藏在深山人未知,一度成为村民“甜蜜的烦恼”。

2016年,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东岭村后,在走访摸查中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想法解决蜂蜜的销路。“我们先是把蜂蜜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他们尝过后都觉得很好,不断回购。”丁传红说,东岭产的蜂蜜品质好,只要推广得当,不愁销路,但仅靠朋友圈推广还是不够的。

于是在扶贫工作队积极推动下,东岭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合作社对内为蜂农提供养蜂指导和收购蜂蜜,对外联系采购商、获取市场信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平台”模式,多渠道帮助蜂农销售蜂蜜。至目前,东岭村通过消费扶贫模式,帮助蜂农销售蜂蜜5万多斤。

在解决了销路问题后,扶贫工作队又帮贫困户扩大养殖规模。“在丁书记他们的帮助下,我的养蜂规模从30箱扩大到了去年130多箱。”张连胜说。

合作社给扶持、教技术,企业签订单、包销路,打消了蜂农的顾虑。合作社引导发动群众和贫困户由原来的16家发展到63家,全村养蜂近4000箱,年产蜂蜜达9万斤,蜂蜜每斤销售价格也从以往的五六元上涨至二三十元。

“现在蜂蜜再也不愁卖了,价格也好,满足了。”张连胜说,他家去年酿的蜂蜜约3000斤,每斤20元左右,单这一项收入6万多元,另外还有售卖蜂种的收入,以及他在养蜂工作不忙时打零工的收入,如今他一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彻底摘下“穷帽子”。

红色土地 绿色蝶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扶贫队的帮扶下,张连胜夫妇扩大养蜂规模,销路也不愁了,单靠养蜂一年收入近8万元,摘下了穷帽子。何森垚摄

红色基因破译脱贫“密码”

清晨,东岭村在清脆的鸟鸣和潺潺流水声中醒来。村民林富英做好早餐,便在家门口的广场悠闲地荡起了秋千。

“谢谢你们!因为你们东岭村变得越来越好。”林富英和丁传红打招呼。

丁传红却认为东岭村没有变,他指了指东岭村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左边是蕉岭县(东岭)革命历史纪念馆,右边是以党建为主题的红星客栈,当初村民得知要建立纪念馆,都十分支持。

在丁传红看来,东岭人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干部群众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一点,他们从未改变。“我觉得红色基因就在他们的骨子里,这就是东岭村脱贫的‘密码’。”

红色精神,从未忘却。在大革命时期,东岭村是蕉岭地方党组织重要活动据点之一。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党支部和扶贫队积极探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势。

2017年,东岭村被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二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以此为契机,东岭村整合闲置的牗民小学,融入客家、红色元素进行外立面改造,设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并引入文旅企业梅州市红土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党建主题客栈——红星客栈。

前三年时间,客栈每年将支付10万元给东岭村,此后将根据经营额逐步提高费用。”王嘉说。如此一来,东岭村便有了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去年4月份开业以来,我们接待游客人数达10万人次,开展了近千批党日活动。”王嘉说,为了带动本地贫困户增收,客栈接待游客的食材均来自本村。

在客栈对面的山坡上,6个造型简洁的深灰色小屋掩映在绿树红花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约16平米左右的小屋设计精致,一整面落地玻璃带来的是窗外满眼的绿意。

“这是我们新建的精品民宿地球仓。”王嘉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住宿需求,公司依托当地生态优势打造了地球仓,建设落地快,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看着游客纷至沓来、越来越热闹的东岭村,吴仕兴露出了笑容。家乡这片红色土地、昔日贫困村,终于迎来新生。“你看那充满革命时代气息的红星客栈与现代化的地球仓,两者相得益彰,仿佛告诉我们,正是因为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吴仕兴说。

攻坚亮点▼▼

东岭村按照“突出本地特色,增强输血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子。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东岭村将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拧成一股绳,以党组织为引领,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特色民宿、林下经济三大脱贫“造血工程”,以红色精神发展绿色经济,不断催生东岭村党建促扶贫的内生动力。2019年,东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

东岭村脱贫攻坚成绩单▼▼

◎目前已完成全部21户贫困户退出工作;

◎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2.6万元上升至2019年底27.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8300元增至2019年底15908元;

◎2019年东岭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

◎养蜂业由原来16家现发展为63家,全村养蜂3900多箱,年产蜂蜜可达9万斤,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5000元;

◎共有三家民宿,可提供床位33张,全面建成后可提供83张床位;

◎拥有年产180万菌棒的菌种厂,珍稀食用菌种植面积260亩,年产值可达900万元,为东岭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约5万元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每年人均增收约3000元;

◎引进光伏项目,年发电收益约3万元,收益可达20多年,为本村所有贫困户每年每人增收500元。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汪思婷 郑佳欣

通讯员 祝银清 林剑湧

【作者】 唐林珍;汪思婷;郑佳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