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營商“加速跑”!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青島打算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有的地方選擇補短,有的地方決定揚長。路雖不同,擔當卻相同。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2020年,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規劃新的起點。優化營商環境,這些地方下一步準備這麼幹……

縣域營商“加速跑”!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青島打算

特殊時期更需細思量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帶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開篇。目前,由於疫情徹底結束還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加之企業所受的影響在疫情結束後仍會延續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紛紛推出了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舉措。

結合自身情況,在落實浙江省、衢州市黨委政府提出的關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浙17條”“衢十條”政策的基礎上,衢江區推出了以“1組服務專班+4個工作機制+4項服務內容”為核心的包企(項)幫辦服務專項行動,組團聯企、入企駐企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同時,衢江區正在加大企業用工支持,企業外地員工返崗專車包車接送費用由區財政全額補助,設立企業招工專項補助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對實體企業自主招聘或通過人力資源機構代招新引進區外勞動力首次在衢江繳納社保費滿六個月或滿一年分別給予企業或人力資源機構1200元/人、2400元/人補助,第二年給予減半補助。

精準施策方能事半功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一方面對企業復工準備情況進行排查摸底,有針對性地對部分規模較大、用工人數較多、管理存在一定隱患的企業加大督查指導的力度,另一方面,主動與企業聯繫,瞭解企業復工存在的實際困難,幫助企業全面做好復工前相關準備。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當地政府意識到,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優化營商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加速、加強雲平臺上的政企交流成為多個地方下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共同選擇。

淮安市淮安區近日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開展“一網覽盡,職等你來”大型網絡招聘活動,及時發佈區內45家企業用工需求,共計1804個崗位信息供求職者選擇,並開通“一企一碼”報名端口,求職者只需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精準選企、選崗,投送簡歷系列操作。同時,淮安區政府表示,建立彙集國、省、市、區四級政策的“互聯網+”共享平臺,實現政策信息“一網打盡”,也是當地今年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計劃之一。

另外,《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從山東省新泰市營商環境建設局瞭解到,疫情發生前,該市“政企通”平臺入庫市場主體雖然達到了10萬餘家,但註冊用戶僅有不足百家。然而,截至記者發稿時,該平臺註冊企業總數不但大幅增加至1588家,而且仍以每天至少40家的註冊量在增加。據悉,疫情伊始,新泰便開始謀劃升級“政企通”平臺,在原有政策服務、融資服務等基礎上,增加了復工人員網上健康篩查、防疫物資需求申請等多項功能。通過平臺,先後幫助287家企業籌集口罩10萬餘個、測溫槍260餘把,答覆企業訴求509條,精準推送政策27.4萬條。

揚長補短蓄力優化營商環境

疫情就像一場來不及複習的“突擊考試”,不僅檢驗著各個地方營商環境的真實水平,也引起了人們的深刻反思。

“近年來,新泰在政務服務以及包容普惠創新等方面卓有成效,目前最大的短板其實還是人才。”山東省新泰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副局長劉燕表示,儘管針對這一問題,新泰去年出臺了“人才十條”政策,但與北上廣深,以及同在山東省的青島等大城市相比,新泰的整體吸引力還不夠。劉燕介紹,未來新泰將重點深化柔性引才措施,進一步提高人才吸附力。

新泰市委副書記桑民表示,下一步,還是要從企業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以流程再造、制度創新為總抓手,推進政務服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努力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營商環境的齊魯樣板,讓新泰成為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據悉,新泰為此已經擬訂了營商環境建設的五大攻堅戰,以新泰“政企通”平臺為載體,繼續深化政策通、訴求通、服務通、監管通、項目通、數據通六大模塊建設,從項目招引、落地建設到生產經營,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優質服務,全力幫助企業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無需不擾,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豐沛的陽光雨露。

無獨有偶,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也在困擾著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為破解這一難題,衢江區的打算是從兩方面著手解決:一方面繼續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落實人才落戶激勵政策,建設人才公寓,提升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資源水平,爭取引進的人才留得住。另一方面靈活機動創新人才使用新路徑,依託山海協作探索實施“人才飛地”模式,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度,籌建成立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衢江分院等。

此外,就“高科技領軍型龍頭企業較少,特色產業集群效應不強,沒有帶動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的問題,衢江將在今年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大商、招強商,著力引進投資億元以上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領軍型企業。同時,加大對特種紙、機械製造等本地優勢產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激勵企業以商招商,推進產業集聚,帶動形成全鏈條式產業體系,打造中國特色產業城。

“圍繞國家、全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持續不斷地優化完善,對標對錶、爭先進位,力爭全省營商環境調查評價綜合排名位居前列。”這是同在衢州的龍游縣給自己定下的一個“小目標”。據瞭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當地將進一步深化改革,確保“最多跑一次”的各項任務落地。同時,推進改革創新再出發,鞏固提升“無證明縣”“龍游通”改革成果,用好“關聯藕合”技巧,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舉措,打造改革創新“龍游樣板”。

上饒市餘干縣也在謀劃補齊短板。“我們將學習借鑑沿海發達地區的經驗,繼續加強縣三大園區服務體系建設,在有序發展產業的前提下,加強對企業的一對一服務,為企業減負。”上饒市餘干縣委書記胡偉如是說。

除了補短板,也有不少當地政府表示將加強自身優勢,深挖潛力,從“揚長處”出發,優化營商環境。《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從江陰市相關部門瞭解到,今年,該市將持續鞏固“2440”審批服務成果,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成效,加快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證照分離”工作,對行政管理體制“放管服”改革的流程環節進行模板化建設,爭取今年實現“2440”限時辦結率達100%。同時,健全市級領導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雙掛鉤”機制,加強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表彰獎勵,加強企業家培養培訓。此外,江陰還將主動參與錫常泰跨江聯動,持續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城市能級,完善江陰、靖江融合發展協調機制,全方位多層次集聚資源、協作互動,從而加快建設江陰—靖江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實驗區。

對於今年優化營商環境的計劃和目標,成都市雙流區也早已明確了自己的三個重點。在接受《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採訪時,成都市雙流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區長曾虎明確表示,首先,雙流區將持續全面落實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市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把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雙流區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頭號工程”。其次,雙流區將圍繞打造創新創業、政務效能、產業服務、對外開放、權利保護五大環境優勢,深化企業服務各項制度綜合改革,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國際規則與雙流特色相結合、對標先進與改革突破相結合,精準補短板消差距,積極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杆城區。最後,雙流區將廣泛宣傳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成效,深入一線、點面結合,積極聽取各類市場主體對營商環境改革的意見建議,宣傳先進典型,學習先進經驗,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

話營商促發展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委副書記、縣長祝建東: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流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優質的法治保障。

原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鄭志成:

推進“組團聯企”幹部到廠房、到工地、到一線,更加精準地掌握企業生產運行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銷號制落實,真正為企業解決一批制約發展的急難問題。

重慶市武隆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鬍珍強:

未來,武隆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工程建設領域改革,健全完善三級政務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範德繁:

營商環境改革、改善的工作沒有盡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我們也會向著更好更優的方向繼續前進。

湖南省寧鄉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鍾利仁:

把政府的目標和人民的目標、企業的目標統一起來,把寧鄉的優勢和政策的優勢、市場的優勢疊加起來,把發展的機遇和發展的主體、發展的要素集結起來,致力把寧鄉打造成為全省營商環境最優的一個縣級市,把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打造成為全省營商環境最優、生產成本最低的工業區。

山東省新泰市委副書記桑民:

新泰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提升縣域競爭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聚焦企業群眾盼望解決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大力實施“放管服”改革,三年邁了三大步,實現大闊步飛躍。

廣東省陸河縣副縣長沈展峰:

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支撐力、資源要素保障力,進一步優化政府職能、簡化審批流程、強化要素保障,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政策,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以此不斷壯大實體經濟,為陸河縣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不懈努力。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副區長鄧宏安: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雙重疊加機遇,在營商環境改善方面持續發力,打造投資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環境優的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江西省南昌市副市長,原南昌縣委書記胡曉海:

打破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將大量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運用,幫助政府提高服務管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大數據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甘肅省玉門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正軍:

持續深化“一處跑、跑一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縱深推進以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和容缺審批為主要內容的“四減一容缺”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努力把玉門市營商環境做到全省、全國最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