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吕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也是第一位称制的女主。在她主理国政期间,新生的汉帝国,宽刑兴农,国力迅速增长,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虽然司马迁肯定了吕雉的历史贡献,但对吕雉的为人,表露了毫不掩饰的鄙视和谴责。《史记》以犀利的笔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残忍、歹毒,乃至变态的女魔头吕雉,让我们读起来都不寒而栗。

后人出于同情,不断解释吕雉“变态”的种种理由,似乎坐实了她的罪状。自私、报复、妒忌是人之天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像吕雉那样,表现得那么极端的人实属罕见,司马公的记载跑不了“文学创作”的夸大之词,甚至不合逻辑之处。

最夸张的就是“人彘”事件。

戚夫人曾经给吕雉带来极大的痛苦,嫉恨心理可以理解,有所报复也不算意外。但是,手段如此惨烈,有点匪夷所思。说几点理由。

其一,戚夫人除了依仗恩宠,图谋嫡位外,她并没有作出其它令人憎恨的举动,更没有加害吕雉母子。对这样一位失败者,且未来不再会产生威胁的失败者,当她跪倒在吕雉脚下时,恐怕吕雉的怨恨就该化解掉一半了。只有在极度愤怒状况下的虐杀,出现在一个胜利者的身上,太不合逻辑。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其二,为了渲染吕雉的残忍,有史料记载,吕雉将刘邦所有宠幸的女人们全部虐杀。不过那不是《史记》,是《资治通鉴》的说法,《资治通鉴》不是历史,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所以,这个记载不能作为旁证。

其三,《史记》说:“夏......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一个被砍去手脚,挖了双眼,被弄得又聋又哑,又被扔进厕所的女人,盛夏之日,得有多顽强的生命力能活过几天?

其四,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吕雉还领着只有十六岁的儿子来参观,难道为了让儿子练胆?结果,刘盈惊吓过度,病了一年多,从此性情大变,不问政事。

第二件事,谋害齐王刘肥事件。

“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皇帝与大哥后堂叙家礼,刘肥坐上座,本不算僭越。吕雉因为这点事,竟然动了杀机,有点匪夷所思。

更奇怪的是,想毒死刘肥,有一杯酒就可以了,为何画蛇添足倒两杯毒酒?难道另一杯就是为剧情好往下演?

皇家宴席,有专门的礼仪官提前安排好座位,当然怎么安排,肯定要提前请示皇帝和太后。绝不会出现到了现场,你推我让的状况。吕后也应该提前知道座位的安排,她不首肯,礼仪官不敢让刘肥坐上首。

这个故事不高明!

第三件事,杀害亲孙子前少帝刘恭。

刘恭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哪个资料传出来的,《史记》上没有前少帝的名字记载,姑且就叫他刘恭吧。

刘恭是汉惠帝的庶长子,因为皇后无子,便将他过继给皇后为嫡子,继承了皇位。刘恭后来得知,自己并非张皇后亲生,生母被杀了,小孩子口出怨言:等我长大了就造她的反!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吕雉听到后很担心,谎称小皇帝有病,将他囚禁于永巷,不久杀害了他。

皇家庶子被领养的情况屡见不鲜,小孩子说几句怨气话,没人会把这事上纲上线。因为一句话杀了亲孙子,除非吕雉毫无人性。事实上并非如此,她的母性还是非常纯良的。比如她的女儿女婿都去世后,她怜惜小外孙孤苦伶仃,特地册封女婿小妾生的两个儿子为侯,让他们陪伴外孙。

对外孙如此体贴,对亲孙子如此残忍,人格分裂了?在宫内吕雉想要杀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这个消息又是如何传出来的呢?

怎么看,这三个故事都像是夸大,或者干脆是无中生有的编造、可信度极低的传闻!

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学家,他在材料的选取上,必然会有自己的判断,选择自己认为可信的材料,再加以文字塑造。我们无法得知,司马迁从哪里获得这三个故事的原纪录,难道其中的漏洞他看不出来吗?

不是看不出来,是故意为之!

司马迁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被汉武帝施以宫刑,因而,他从骨髓里反感皇权的独裁。受恩师董仲舒影响,他笃信《春秋公羊传》的“汤武革命”思想,主张对无道君王的暴力革命。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对外戚政治,司马迁充满鄙视的态度。比如卫青,在司马迁的笔下,显得非常卑微,甚至有点猥琐,相反屡战屡败的李广却形象高大。宋人黄震在他的《史记评林》中,一针见血地点出,这是司马迁个人好恶表现出来的不公平:

“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抑扬予夺”,全在司马迁之手!司马迁当初受刑,是因为“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贰师将军就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也是外戚。司马迁因为诋毁李广利,替李陵辩解,惹怒了汉武帝获罪下狱。

宫刑对司马迁来说就是一次生不如死的炼狱,他在《报任安书》中,饱含血泪,写下了自己受宫刑之辱的心路历程: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司马迁忍受着比死还要严重的宫刑之辱,承受着九转回肠的剧痛,偷生于世,为的就是这部他认为重于泰山的《史记》。所以,他的笔端注定充满感情色彩,充满强烈的爱憎。《史记》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部附着了司马迁灵魂的著作。

不过,客观地说,《史记》的这种笔法,本身就违反法了史书写作保持中立的基本法则。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史记》不被承认是历史,仅作为文学作品。这是有一定道理,比如司马迁对项羽、郭解、李陵等人的刻意美化,及对刘邦、卫青等人的贬抑,就明显有违公允。

当然,吕雉这个外戚政治的始作俑者,也是司马迁鞭挞的对象!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作为一名政治家,对政敌展开清剿杀戮是可以理解的,对无辜者或者无关紧要者枉开杀戮,绝不是一位谨慎的政治家应有的举动。

吕雉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政治家,她死后留下一个谜:在明知有白马之盟的情况下,她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肆封诸吕为王为侯?

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吕雉个人的私欲膨胀。这么说略显浅薄,我认为她的这个举动,跟“谨慎”二字有关。

刘邦在登基后,曾经与大臣们斩白马起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吕雉称制后,先后册封吕氏五人为王,十多人为侯,公然违背了刘邦的祖训。

吕雉这么做,目的很简单——对抗功臣派势力集团!

每一朝开国,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功臣势力过于强大,所以才不断出现诛杀功臣事件。西汉开国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刘邦在有生之年,解决了异姓诸侯王的威胁,但是对功臣派已经无能无力。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汉惠帝仁弱,又英年早逝,这副担子落在了吕雉肩上。

功臣派有威胁吗?当然有,否则吕雉去世后,怎么会发生周勃、陈平、灌婴等人的灭诸吕行动?只是西汉开国功臣内部并不团结,所以没有发生针对皇权的叛乱。

事实上,在刘邦去世前,功臣派已经有所行动。有人曾向刘邦告发,说樊哙会在刘邦过世后,协助吕雉谋害戚夫人母子。刘邦震怒之下,让陈平周勃去斩杀樊哙。这件事动机很明显,是想借刘邦的手,除掉吕雉的党羽。

汉惠帝驾崩后,吕雉更加孤单,朝中除了一个被孤立的审食其值得信任,她真的是孤家寡人。在儿子的灵前,吕雉连哭的心思都没有,干打雷不下雨。张良的儿子张辟彊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对陈平说:

“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

皇帝驾崩,嗣君年纪小,你们把着兵权,太后怕你们,只有让吕家人掌兵权,护卫皇宫,她才会心安!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陈平等照做,果然吕雉的哭声才情真意切起来。

吕雉的这份谨慎小心,贯穿了她称制的八年。这期间,她做了三个动作:

  • 其一,大封诸吕,培植吕氏集团掌握朝中实权;
  • 其二,刘吕联姻,通过婚姻关系收买刘氏诸侯王,结成同盟;
  • 其三,扩大封侯面积,将诸侯国国相、刘氏子弟、开国未得到分封的功臣,及部分亲信大臣等,批量封侯。

这三个动作可以用一条理由解释:培植对抗功臣派势力的政治联盟。人们只看到吕雉大封诸吕,其实这仅是她动作的一部分,吕氏比较显眼,是因为吕氏最可信。

当吕雉走到生命终点站时,她依然放心不下江山社稷。吕雉知道,她死后汉室江山更危险,她只能靠吕家人来替她站岗值哨,所以,她再三叮嘱吕产吕禄: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为了防止大臣有人作乱,你们必须牢牢把握兵权,连我的葬礼你们都不能参加!吕雉很英明,她的预言果然发生了。遗憾的是,她所信非人,吕家人不争气,被功臣派翻了天,还给吕氏强加了“谋反罪”,落得灭族下场。

这场政变,不光吕家赔光光,连后少帝,及汉惠帝其他尚在世的三个儿子,全部被诛杀,惠帝嫡系一脉从此断绝!

可见,吕雉战战兢兢的十余年,不是神经过敏,她违逆刘邦的祖训,大封吕氏,自私不是主因,对抗功臣派势力才是真正的动机。也由此可见,吕雉不大可能无事生非地虐杀戚夫人,更不大可能加害刘肥自找麻烦。至于杀亲孙子嘛,这事笑笑而过吧。

吕雉女魔头的形象可信吗?她违逆祖训大封诸吕,其实另有苦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