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可夫"背后的历史故事

人尽可夫"从字面上就会理解为所有男人都可以做丈夫。现在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不检点的女人。所以看到这个词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有探究这个故事背后主人公的想法吧。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她。其实,你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错了。因为这个词人家的本意不是这样解释的。这个词的本意是在丈夫和父亲之间,宁愿抛弃了丈夫,选择父亲。那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主人公叫雍姬,春秋时期的人物。但故事的主线却并非是她,而是他的父亲,权臣祭仲,就是他把郑庄公和他的四个儿子捧了个遍,为郑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父亲叫祭仲是郑厉公手下的权臣,大权在握,甚至威胁到了国君郑厉公。郑厉公就想把雍姬的父亲杀了,因为这个祭仲是支持自己哥哥的,只是因为被人所迫才支持自己。郑厉公便叫来自己的表弟雍纠一起商量具体的计划。但是雍纠的妻子是祭足的女儿,郑厉公劝雍纠:"你的岳父天天想着除掉我,我如果死了你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我们一起把他除掉吧。"

雍纠虽然是祭仲的女婿,但是看风向的本事一般,属于忠君爱国的那种类型,郑厉公嫌祭仲专权,所以要求雍纠暗杀祭仲,雍纠同意之后开始着手安排。但是,当他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妻子后就觉得有些不自然,毕竟他要除掉的是自己的老丈人。而雍姬也感受到了丈夫的异样,在她的再三追问之下,她的丈夫说出了实情。这个时候雍姬就觉得十分为难,自己的丈夫居然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她该怎么办。如果不告诉父亲,父亲就会被杀。如果和父亲说了,那么丈夫肯定也活不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没办法做出决定,于是就回娘家去问母亲该怎么办。雍姬向母亲诉说了苦恼,而她的母亲则对她说:"(婚前)天下男子都有机会做你的丈夫,但是你和你爹之间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种血缘关系,怎是丈夫能比的呢?"雍姬选择了父亲,在危难的时候救了父亲,而且还是在背叛了丈夫的情况下,这是至孝,于是她被后世奉为孝女。但是,父权和夫权都是需要遵守的。她救了父亲,却害死丈夫,这也是违反人伦的,于是这个成语不断演化,成了形容荡妇的词。

其实,古代的成语演变到现在都是会有变化的,"人尽可夫"这个词就是一个例子。知道现在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说的是一个孝女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