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文化是一個鄉村聚落的本質特徵,文化積澱往往會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而被忽視、被淡化。然而傳統的文化肌理和根脈不僅僅表現在有形的地形地貌、基礎設施、建築形態等實物遺存,也表現在鄉風、民俗傳統、手工記憶等無形之間。而集體記憶相對不變不滅,需要形式去承載和詮釋,所以新鄉土公共建築的介入,是一種‘喚醒’,當場所成為承載特殊情感和精神的載體時,便不再是抽象的地點,而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質感及顏色的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

公共空間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需要體現可達性高、可容納合作與參與性的集體行動以及多元化使用的空間理念,在村域背景下能融合複合混雜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追求。所以根植於地域傳統的設計,不但在空間及選址上勾勒延綿不斷的文脈,更要結合實地衍生因地制宜的建築邏輯,汲取本土化的構造元素才能引起共情與歸屬感,近鄉情不怯更能畫船聽雨眠。


▼依水而建的村落和項目遠景鳥瞰圖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址 | Location

‘小村客廳’作為大竹園村的‘文化禮堂’坐落於 “兩山”理論的發源地浙江安吉。作為住建部省級農房試點村,肩負著尊重與復興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使命。 大竹園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然而經過歷代的破壞、 改建和生長,如今村中歷史最久遠的僅剩下一堵清末的牆,但村落原有的肌理依舊清晰可見,其浙北民居的建築形制和生活方式更是從各個角落顯露出來。在江南水鄉的生活習慣中,水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和特色。古時候的村民,將水用於灌溉、浣洗、生活,往往通過家門口的水聲和氣味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而山水圍合曆史以來也被視為理想聚落的必要條件,與自然互為整體的時空觀念也是傳統以來的美學思想。“水、石、竹、田”等農民的生產要素的梳理和連通意在闡述現時的“竹喧歸浣女,清泉石上流”,所以‘小村客廳’正選址在新老村的銜接處,不但步行可達性強,彙集人流的同時也強化了空間的交往功能;結合原有的水塘和交通節點設立公共配套,便捷服務村民的同時致敬歷史傳統和自然環境。

▼項目外觀,臨水而建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外觀局部,玻璃立面在視覺上聯繫了建築空間和水體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臨水面夜景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夜景外觀局部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形 | Structure

‘小村客廳’的概念起於鄉村文化和現代生活理念的融合和重建,鄉村建築的作用更趨向於地域性的、社區文化性的記憶場所,所以新穎的建築構建方式和空間傳遞的非物質形態(情感、文化、精神)缺一不可。設計師在長期的和村民相處、考察的過程中發現,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傳統民間的文化來源除了農耕作為鄉村主要的文化符號,泥塑、白茶、竹藝手工等都使得村莊的地域文化更加豐滿和立體。


▼項目外觀局部,採用竹製折窗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外觀局部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由於傳統的鄉村的公共空間相對於城市的公共空間相對單一,並沒有明確的根據功能區分一個空間,所以‘小村客廳’不僅僅作為文化禮堂,它的公共空間需求和使用方法是非常多功能的,比如老人活動中心、農耕展覽、圖書瀏覽和鄉村振興講堂等功能可充實農民群眾的生活形態,一年一度的除夕長桌宴作為鄉村民眾的精神載體在有形的公共空間中實體化。尤其對於中國農村人居環境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視,小村客廳也被賦予了‘鄉旅夢工廠’休閒產業的定義,給浸潤在城市聒噪的人們帶來青竹澈水的喘息空間,也為鄉村產業帶來了創收。


▼項目外觀局部夜景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材 | Material

“新舊結合”的理念被運用於建築材料之中,大部分採用從當地的傳統材料,設計師原本考慮打造全竹製建築呼應鄉村環境,因防腐、耐久性的原因轉而採用傳統瓦片和竹材通過疏密有致的組合排布打造遮風擋雨遮陽的屋頂,造型波盪起伏意如江南水鄉遠山如黛、煙波浩渺;除此之外,設計師發現當地農民在舊時燒製夯土加以麥秸、竹面使之更加堅固、耐用,所以沿用相同工藝的夯土材料希望能打破時間壁壘使歷史歲月感與農耕文化山鳴谷應;壘砌拼接的毛石牆、河邊的卵石、以及地面的青條石完全就地取材來表達返璞歸真卻錯落有序的淳樸景觀。

▼爆炸軸測圖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壘砌拼接的毛石牆、河邊的卵石、以及地面的青條石就地取材,創造出錯落有致的材料景觀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外觀局部,牆面採用加入了麥秸和竹面的夯土材料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傳統瓦片和竹材通過疏密有致的組合排布打造遮風擋雨遮陽的屋頂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竹製折窗和玻璃幕牆與外廣場和水系形成平衡中靈活隨意的“模糊空間”,這種相對廣而混沌、並非四面皆牆皆柱的空間體態反而讓人能感受和自然、流水、綠意千絲萬縷的對話關係。 廊內朗朗歡聲笑語,屋外潺潺流水。活動中心外的延伸空間,壘石圍繞的樹木給村民夏日乘涼、活動閒聊最愜意的一隅。


▼玻璃幕牆與外廣場和水系形成平衡中靈活隨意的“模糊空間”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整體夜景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一層平面圖,1F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屋頂平面圖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立面圖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剖面圖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項目名稱: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建築規劃設計
設計方: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杜春宇工作室
項目設計 & 完成年份:2016年 至 2018年
主創及設計團隊:金凌駿,杜春宇,黃建雲,雙降喜,夏慶麗,徐志高,萬華軍
文字撰稿:金思彤
項目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大竹園村
建築面積:380平方米
攝影版權:吳清山
客戶:安吉靈峰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靈峰街道)
品牌:夯土、竹:本土材料;鋼材:上海寶鋼;玻璃:遠大玻璃


鄉村文化禮堂“小村客廳”設計;新鄉建的喚醒式介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