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心理學看待心理學專家樑崗事件

同性戀不是問題,問題是運用心理學達到目的。其實,心理學手段無處不在,只是目標與程度的區別而已。

師範大學化學專業、全國優秀班主任、心理學專家,當這些響亮的名頭跟同性戀掛鉤,就顯得十分有趣,也可以說是複雜。

我用心理學看待心理學專家梁崗事件

他只是一個同性戀。拋開那些響亮的名頭,他只是一個平凡的同性戀。如果沒有那些響亮的名頭,他作為同性戀,是否就顯得很普通,沒有那麼多非議?

然而他是同性戀中的戀童癖。同性戀中每個人的喜好不盡相同,有的人喜歡年長者,有的人喜歡年小者,這點跟異性戀是一樣的。但是,跟異性戀中的戀童癖一樣,同性戀中的戀童癖,與其說是觸犯了道德,不如說是觸犯了法律。只是法律沒有在同性戀中做出規定罷了。

更深刻的問題是,他不僅是同性戀中的濫交者,也是戀童癖中的濫交者。在當下時代,“濫交”已經成為很多類型的感情中,普遍得近乎平凡的詞語。但是當“濫交”一詞與同性戀、未成年同時掛鉤,就顯得十分詭異。

異性戀中存在很多心理問題,同性戀中存在很多心理問題,戀童癖中存在很多心理問題,戀父、戀母、戀兄、戀姐等等感情中,都存在很多心理問題。所以心理問題已經顯得不是問題,問題是很多人都在使用心理手段達到目的。梁崗正是在這方面達到了純熟的地步。

我用心理學看待心理學專家梁崗事件


同性戀、騙婚或形婚,這是很多同性戀的狀態,也是梁崗的狀態基礎。他就在這一基礎上,這一已經成為事實的基礎上,將同性戀童癖進行到近於玄乎。

其實,玄乎是其他很多人感覺的,我並不覺得玄乎。因為在我看來,他只不過是憑藉著學生對他成就的崇拜、學生的懵懂無知、學生的迷茫無助脆弱,並且使用時進時退、軟硬兼施、循序漸進的心理手段。這樣的心理手段,放在任何事情上,都容易做到既可以瓦解對方的心理,又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

我們都曾經是學生,都有過很深的體會。一是十分崇拜有成就的老師,甚至對老師有敬畏感。二是對戀愛懵懂無知,不知道什麼是性,不知道什麼是愛情,更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三是對未來感到迷茫、無助,心裡十分脆弱和痛苦,唯一的心理依賴就是老師和同學。

梁崗大概是深知這三點,或者知道更多,所以成功地用心理輔導來深處接觸學生。他更加成功的地方在於,他有足夠的耐心,一步步走近。他可以接受學生的一次又一次拒絕,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出手,慢慢地達到目的。這樣的方式,甚至在學生離開學校,到其他城市以後,仍然湊效。我不得不疑惑,他是耐心太強,還是對曾經的學生太深情難以忘懷,或者是純粹的到了這個城市就順便“敘舊”。

我用心理學看待心理學專家梁崗事件


同性感情,是同性戀者再平常不過的。同性行為,也是同性戀者再平常不過的。梁崗作為同性戀者,他做著同性戀者平凡的事情。問題就在於,他無法滿足,並且在無法滿足之後,尋找一個又一個替代者。

這個學生不願意滿足他,他就找另一個學生。一個學生不能滿足他,他就找兩個學生。他雖然是心理學專家,並且使用心理手段十分純熟,但是也擺脫不了“能否滿足”這一心理問題。

同性戀跟其他情感一樣,都有著一定的心理因素,所以已經算不上嚴重的心理問題。問題就在於,在無法獲得身心滿足的時候,使用心理手段,最終影響對方的心理、精神和生活,同時也使自己的心理和精神變得越來越深沉。

世上有什麼問題,不是慾望在作祟?慾望得到滿足,就沒有問題。慾望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生糾紛。

2020年5月4日

彭翔(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