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如何高效學習》看完一週了,發現自己很難成文。這本書如雷貫耳,卻是因為作者斯科特·揚在1年內完成MIT4年33門課程的學習,甚至有10天搞定線性代數的奇蹟。我回想當年自學線性代數,大約耗時兩個月,與這10天之差可謂天壤之別了。

斯科特·揚在書中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命名為整體性學習法,整本書看下來,大體理解了這種方法,但是沒有看到作者到底在實際學習中怎麼個實踐應用其方法,更多的是給出整體性學習的概念及羅列具體的學習方法論。

正如很多豆瓣書友所評的,該書中的方法需要長期踐行才有效果。只能說奔著斯科特·揚創造的學習奇蹟,我們更願意相信其學習方法論的有效性。而我意外地在翻閱書友評論中,發現了自己對費曼技巧的一點誤解。

我對斯科特·揚的整體性學習法無感,卻在書中“第三部分:超越整體性學習”中發現了斯科特·揚的高效秘密。本文就從費曼技巧以及高效秘密兩方面展開。

01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

如果要尋找最高效的學習方法,費曼技巧無疑是當之無愧地名列榜首。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如圖,是費曼技巧的操作流程。其理念依據大抵是“教是最好的學”,以及學習金字塔高達90%的學習保持率。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只是費曼技巧說起來簡單,踐行起來卻是不易。雖然我曾在不同的書籍、文章、課程裡見過這一備受推崇的學習方法,卻始終有個疑惑:費曼技巧以傳授他人新知為根本,只是這個新學生是誰?在哪?

大咖們總在分享裡教授這一方法,表示需要“2小時學習圈”,去往車程兩個小時內的其他城市去做分享、讀書會等,以便給自己一個分享的機率。而我總在懷疑,這是否也是一個倖存者偏差。做為一名分享者,不應該給予聽眾、觀眾更多的價值體現麼?難道僅在乎面向一群小白鼠?試問,都這麼分享,還能有幾個的下一次?

更有甚者,使用一種轉手教的策略。某文章稱,有外語教師不懂日語,卻一邊報名學習日語,一邊應急教新生日語,居然結果比其他日語老師教得更好。我不否認費曼技巧的有效性,但卻認定術業有專攻,這種轉手教只怕學生多問一兩個問題就露怯了。不然,又何來廣為流傳的學者演講司機替講卻答不來觀眾提問的故事?

這是對費曼技巧的過度解讀。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如圖,費曼學習法最關鍵的是找到自己的卡殼處,然後返回重新學習。一直以來,我總在試圖尋找那個願意聽我解說的新生。

女兒大約就成為了第一個分享聆聽者,但很快她就不樂意聽了。想想也是,成人認知裡的理念又有多少可以與孩童重疊,我也更願意孩子完成課內作業去玩、去學她自己願意、樂意學的。

再找閨蜜、同事當新學生?算了吧,難得有空見閨蜜,我還是與她們互訴衷腸更合適;同事就一起幹活好了,免得被當怪胎。

我以為我找不著這位聆聽分享的新學生,差不多該是放棄這一高效學習法了。卻無意間意識到,也許這位新學生只是個虛構人物,我只要假設面對這麼一名新生去傳授新學習到的理念、方法,如果發現自己講不下去了,那就可以直接回頭重學。

意識到這一點,感覺打開了學習的另一扇窗。而回顧這一失誤,我明白自己大約是將費曼技巧與刻意練習混淆了。刻意練習需要一名高手老師給予反饋以加速學習進程,但費曼技巧卻並不要求一名新學生來給予聽後反饋。如果有機會像大咖們一樣去分享,那一定是多次面向自己這個新生分享後的持續迭代分享了。

這樣想著,以後我的印象筆記的讀書筆記中會多出一些的音頻文件。是的,我的費曼技巧將主要面向自己這個新學生:首先在假想的自己面前先做到順暢地分享不卡殼,再接著錄音保留音頻文件,給日後忘了概念、或複閱的自己重新聽一遍,屆時若沒聽懂、或覺得講解不足,就是一個重新再學的好時機。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理清了費曼技巧的傳授對象,費曼技巧的第四步是簡單化和比喻。

這時候就可以好好地運用《如何高效學習》中的各種學習技術,簡述如下:

1、比喻法:在以往的知識背景中尋找更簡單的類比、比喻等,形象地進行新舊知識點的關聯,是突破知識邊界的好方式。

2、圖像法:可以是各種流程圖、概念圖、圖像等直觀呈現知識點,更可以通過聚集具體的感覺、聲音、肌肉運動、知識情感等在內心創建知識圖像,將知識點內化。留意未內化於心前,先將圖像畫出來會呈現得更直觀,也能令內化更快速些。

3、信息壓縮技術:可歸納演繹將知識點轉化成關鍵字句,以實現一個單詞存儲大量信息,比如制定目標所要求的smart原則;還可採用將書讀薄的方法,以簡化筆記取代大量知識點,比如一張思維導圖解構出一本書的信息量。

4、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基本上是一種工作中學習的方法,完成一個項目,學會了相關項目領域的知識。

學習技術雖多,但基本都是與舊知識產生關聯,以強化知識網絡,從而費曼分享更隨心如意。

02

斯科特·揚的高效學習秘密

作為一名高效學習者,斯科特·揚在超越整體性學習裡提到了自己的高效秘籍。與其說這是一名高效學習者,不如直言是位自律家,有這樣的自律做基礎,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是高效的。

想說的是也看過一些關於精力管理、時間管理的書籍,斯科特·揚的秘籍明顯帶有踐行後的簡捷、有效的威力,比起書中的整體性學習介紹,這裡的要點更簡捷,也更有溫度,卻恰恰是高效學習的基礎。

(一)能量管理

1、每週有3-5次運動;

2、每晚有7-8小時睡眠;

3、飲食建議粗纖維和粗加工的食物,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這是一份增加身體能量的建議書,高效學習的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而保持學習注意力更需要這樣的能量加持。這是“功夫在詩外”在學習上的應用。這份建議書可以直接拿來就用。

斯科特·揚宣稱一年中除了過年可以守歲,平時絕不要熬夜。我考慮以後儘量對標,能不能做到另說,至少意識上首先要先想到。所以如下圖,建議隨身保存。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二)循環式作息計劃

1、一週休息一天;

2、晚上不幹活兒;

3、設定90分鐘,時間到則停止學習或工作。

這也是一份可以拿來就用的建議書,解決的是勞逸結合的問題。設定最高90分鐘的學習或工作時長,避免了一次性工作時長過久導致疲憊。晚上不幹活兒,確保每日有休閒、放鬆時段。一週休息一天,則是一週的緩衝。

這份建議書對我及其有用。我屬於“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的完美主義者,常常喜歡沉浸於一件事直至完美辦結。這裡不說“先完成比完美好”,只就事論事,我也是常常發現周圍的親友、同事存在類似問題。一頭扎進事務中,忘了思考,忘了怎麼改進操作方法,就這麼一猛子幹到底。

而這份循環式作息,不僅是勞逸結合,提供一份中斷,也提供了一份在“低頭趕路”時,時不時地“抬頭看路”的戰略思考空間,給出了比完成學習、工作更重要的其他可能。

怎麼踐行費曼技巧?怎樣才能高效學習?源自《如何高效學習》啟示

(三)不要“學習”

“學習”畢竟是枯燥的,不要“學習”的意思是不要只是要求自己去學習,而是將學習需要做的具體活動列出來,比如可以是閱讀課本、複習筆記,也可以做作業、練習等。

這是從心理層面化整為零,緩解學習焦慮,不僅用於學習中,工作裡也適用。不要覺得大塊時間是每天要上班,而是每天要與不同的人交流、做不同的事,無意識地就完成了大量的事務和成長,而不僅僅是上了一天班而已。

我曾經在日程表中的上、下午時段只列出“上班”兩字,然後每日在家小結時,發現只有非工作時段才有具體事務,才覺得自己做成了一些事。儘管我在辦公室裡的待辦清單也很是明細、清晰,但家中小結只能見到非工作時段的項目,因此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工作時長裡效率極低。直至日程表也包含了工作時段的具體事務後,才放下這份辦事效率的疑慮。

所以,放下“學習”的表象,明確具體活動事項,也是一份高效的技巧。

結語

行文至此,看到書末斯科特·揚說,學習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識本身吸引你不斷學習、不斷深入下去。

深表認同,這才是愛學習的緣由與根源,也是一名學習者在學習中的持續源動力與收穫。

無論關於學習的高效技巧有多少,最重要的永遠是你能通過學習收穫自己要的,做到持續學、終身成長,這才是最高效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