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要消極情緒?先找到它的老巢


不想要消極情緒?先找到它的老巢


我們從出生起,就有情緒,比如開心、興奮、悲傷、恐懼、焦慮等。

每一天,我們都會面對情緒,有時我們擁抱它,有時逃避它,有時被它左右,有時與它作戰。

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這兩個字,看上去波瀾不驚,內心的情緒可能已經波浪滔天。

我們被要求在合適場合表現合適的行為和語言。你有情緒?對不起,請自行處理!

是的,自己的情緒只能自己處理。別人沒有責任義務幫,也幫不了。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要處理和麵對。

我們希望自己情緒穩定,工作中保持積極、理智和高效,在家可以平和、耐心又快樂。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

比如,被要求做報告、講提案時,因為緊張而語無倫次、大失水準;之前的準備階段壓力山大,睡不著吃不好,還影響了其他工作。

比如,輔導孩子功課缺乏耐心,脾氣一觸即發,孩子戰戰兢兢,雖然我們也知道媽媽的情緒穩定,對於孩子成長非常重要,但,就是做不到。

今天我們來聊聊情緒。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

讓我們從生理、心理兩方面來認識一下“老朋友”情緒的來源。

1情緒的產生:大腦生理機制

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有3個腦組成。按照人類進化進程的形成時間從先到後,分別是:本能腦(又叫爬行腦,如腦幹和小腦),情感腦(也叫邊緣系統)、大腦皮層 。

本能腦形成於數億年前,負責控制我們的心跳、呼吸、運動和協調,幫助我們移動(類似爬行動物),控制生命體徵和身體的本能。

情感腦大約形成在2億年前,控制情感、產生情緒,是我們的情感中心。包括杏仁核、海馬體等。

大腦皮層,是最晚形成的。高級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特有的這部分,是我們用來認知、思考、交談、推理、創造的系統,負責我們的複雜認知和理性思考。

這三個腦進化的時間先後,也決定了對人類身心的影響程度。出現時間越早的,對人類的控制程度越高,比如爬行腦控制的呼吸和心跳,對人來說是無意識的,是本能的一部分。

知道這些,對了解情緒有什麼幫助呢?

實質上,我們產生情緒的過程,就是情感腦和大腦皮層發生作用的結果。情感腦激發情緒反應,大腦皮層抑制情緒反應。

假設你在電影院看3D電影,一顆子彈快速朝你飛來,這時,情感腦中杏仁核立即被激活,將其識別為危險信號,並立即發送信號,要求身體採取反應。

你會突然一個激靈,想往旁邊躲開,這是一個下意識的反應。與此同時,信號也會同步通過丘腦,傳遞到大腦皮層。大腦皮層通過對信號進行分析處理,發現「這只不過是電影裡的鏡頭」。於是,它立即向情感腦發送信號,要求它停止應激反應。

情感腦進化出現的比大腦皮層早的多,反應更加快速。所以我們一般會感受到:先是情緒波動,緊接著才是理性的分析判斷。

完全不產生情緒反應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更理性、有效的抑制過度的情緒反應。這兩者的互動,構成了我們動態平衡的內穩態。

2 情緒的產生:心理機制

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是由一件事直接引起的。

比如寶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孩子浪費了很多時間,作業做的很糟糕。寶媽一看不由怒從心中起,一股熱血直衝大腦。看上去是因為孩子作業事件A直接引發了寶媽的生氣C。

心理學“情緒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C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A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C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原因。

從上面的例子看,在A和C之間,有個B的短暫存在。當寶媽看到孩子的作業後,覺得和自己的期待不一致,差距太大,而升起了生氣的情緒。自己的期待可能是孩子作業做的好,考試可以考的好,考的好升學就好,以至於可能還包括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才可以生活的好。

不符合期待的想法就是B,因為不符合期待,所以才會生氣。只不過因為它的出現太過短暫,情緒升起的又太快而且很強烈,B就容易被忽視。

又比如:小王和小陳兩個人在街上閒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

小王這樣想:“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沒有注意到我們”,而小陳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會故意找我的岔子。”

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小王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幹什麼幹什麼,而小陳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幹好手頭的工作。

從這個簡單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與他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係。在這些看法背後,有著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

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中時,最終可能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也就是心理疾病。

3 安全感是最根本的情緒,現代社會中我們更加缺乏安全感

從大腦的生理機制,可以看到情緒腦(邊緣系統)從2億年前已經產生,是人類生存進化的產物。

這些情緒,比如不安全感、恐懼、焦慮、憤怒等,是保護人類在複雜的環境中生存的基本條件。幫助人類發現危險,採取行動避免受到傷害,從而人類得以生存繁衍。

隨著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更多的危險,不再是肉體生存方面,而是健康、金錢利益、個人自尊、社會地位的危險。

現代社會變化莫測、節奏快速,讓外界存在極大的不確定。

激烈的競爭壓力、信息的爆炸和快速更新,讓大腦長期處於忙碌、疲憊狀態。當我們腦海中雜念紛飛,每個念頭可能只是短暫停留,來不及看清楚,更談不上想清楚,只覺得自己要做的很多、要想的很多。

好像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跟上社會的步伐。看著身邊過勞死的案例,又會擔心身體是否撐得住。

對外界、對自己、對將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帶來巨大不安全的感覺,焦慮、恐懼的情緒也一直揮之不去。

為了擺脫這些令我們不適的情緒,我們努力去學習去工作,增強掌控力,提升安全感,但往往事與願違。

比如為了提升和鞏固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我們儘量滿足社會的要求,光鮮的外表,積極的語言,展現行動能力,而對於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願望,無意識的忽略,或有意識的隱藏和壓抑。

長此以往,當遇到另一個重大危機,就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心理障礙,如崩潰或被壓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