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做一個讀書人吧

今天是青年節。我們精選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李猛老師關於閱讀與人生的寄語,與大家分享。

閱讀可以影響一個人很長時間。它帶來的自由與專注,能培養出一種真正堅定不移的態度,不會為了適應世界就輕易改變。憑藉閱讀的幫助,每次我們都可以讓人生再往前挪一點。


青年,做一個讀書人吧

01

我們希望,同學們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取得什麼成就,在校園裡能先學會做一個讀書人,喜歡讀書,在讀書中能找到最樸素自然的快樂。


02

大學首先要培養的是對讀書的熱愛,一方面讀書可以讓你結交到很多朋友,另一方面,大家一起讀書討論交流,能獲得更多的感悟,進而幫助你形成自己獨特的想法,構想自己的作品。


03

教育不是讓一個學生變成教師喜歡的樣子,而是一種往往不可預期的影響。可能是某個課堂上的討論,可能是你推薦他讀過的一本書,也可能是他聽到的一個道理,而這些能夠在某個關鍵時刻支持他做出人生艱難的選擇。


04

大學階段可能是發現自己真正能力和興趣熱情最關鍵的時候。人在這個年齡是最有熱情的,敢於嘗試很多的東西。過了這個時間段,就會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喪失熱情。


05

你們的潛力都非常大,不要總是畏首畏尾。我覺得你們比起我們那一代來說太“中產階級”了,總覺得有個東西唯恐失去它,一定要抓住它,別人得到的東西我一定也要得到。其實生活中可以多一點嘗試,你們很優秀,遠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失敗。


青年,做一個讀書人吧


06

為什麼說讀書能幫助你面對生活的困難呢?它其實許多時候並不解決生活的任何問題,但是它可以使你的心情平靜。


特別是當你焦慮的時候,讀一些書能把一些情感的東西宣洩出去。


07

專注是最難的一件事。閱讀是培養專注最好的方法之一。


08

讀書會幫你明白道理,幫你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生活。


09

閱讀可以培養自由的感覺,讓你覺得能把握自己的生活,能從讀書中找到樂趣,這對於成為一個人很重要。


10

生活是由那些最重要,而不是最緊迫的事情決定的。


一旦你的生活總是由最緊迫的事情決定,你就會一直被別人牽著走,就會把人生過成事務性的工作。你要養成一個心態,到了一定的階段,放下緊迫的事情,去拿起書看一看。


讀書能夠讓你更自由。


青年,做一個讀書人吧


11

很多人覺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而不知道有些不懂的東西可以影響你很長時間,會改變你生活的態度。我希望大家能學會思考一些不懂的東西,學會與不懂相處,能夠帶著一些不懂去生活。


12

有些書本身是非常好的,你讀不下去可能是因為閱讀的時機不對。如果覺得現在讀起來很痛苦,可以暫時放下,留給將來再讀。讀書不需要按照工作的理性化邏輯去推進,從自己有感覺的地方,能學到東西的地方切入就好。


13

每一代最好的人都能從自己的足跡趟出一條路來,上一代的經驗不能直接拿來用的。


要把自己採來的東西釀成蜜與光,這是一種能力。


14

我覺得大學教育的意義是讓你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然後能稍微提升自己。也就是說能看到自己的弱點,然後去面對它、改善它。


15

有一些書反覆讀過很多遍,在一遍一遍的閱讀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


16

我相信每個成功的例子背後都會有三到四個失敗的例子。如果每個人僅嘗試一次就能成功,那人生也太容易了。次次都中獎的人生不太可能。


但是如果這個嘗試是你真心熱愛的,我覺得可以試一次。


17

你自己想一想你願不願意把自己熱愛的東西變成一個職業,如果你不想變成職業,就是愛好,那你還是留著做愛好,這個選擇很重要。


青年,做一個讀書人吧


18

有時危險在於,學了哲學使你更能證明你的生活是對的。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僅是為了證明自己活著,而且還想證明自己生活得對,學了哲學其實加強了這方面的能力,而很少是自我反省的能力。


19

我們每個人人生都會有錯誤,有許多不合道理,明天重新開始,我們再努力做一點,做得好一點,我覺得這個才是最有價值的。


讀書能給你真正堅定不移的態度,實際每次我們都可以讓人生再往前挪一點。我現在40多歲,我希望我到50歲還可以更好一點,讀書能夠幫助我。


20

同學們現在都很年輕,但是你們一旦工作開始,你就會發現你的心態急劇的衰亡,你會發現,你迅速地向人生投降了。我希望北大能教會你不輕易認輸。你能把你年輕的時候看不慣的東西儘可能從自己的身上去掉,能為希望達成的事情再努力一次。


21

讀書人始於讀書,但不能終於讀書。


讀書的意義不是在書裡來獲得自己某種虛幻的快樂,是要思考書裡的道理能不能在生活中起作用,能讓道理在自己身上成為活生生的東西,若不能如此,讀書就只是說話而已。


22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了適應這個世界就改變。


青年,做一個讀書人吧

▲李猛,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研室教授,元培學院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社會理論、早期現代哲學、古希臘哲學。


文字:本文節選自2017年李猛教授於北大的茶座,首發於“燕園學子微助手”,部分內容有改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