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日中而昃,陽向幽。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人們總說羊腸小道,指的是小路蜿蜒曲折。巧合的是對應人體太陽小腸經的時辰,正是以羊命名的未時。未時是一天中太陽開始西斜的第一個時辰,是午後的開始。地支中未屬陰土,陽氣虛行其表,這個時候火辣的日頭方有減弱的趨勢,宜適當飲水,補充水分,少量進食,保持體力。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羊象徵著溫順,象徵著恭謙。古人素來喜歡羊,因此“羊”在古時候常被作為“祥”的通假字使用。上古時代,祭祀與日常生活都跟羊有密切關係。最遲到殷商,人們已經把羊當做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物。河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出土的“國之重器”著名的四羊方尊就是最有力的佐證。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羊和豬、牛並稱“大三牲”,是古人舉行重大祭祀典禮時用的三牲祭禮。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未時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午後的時光懶散而愜意,優緩而舒適。找一條老街,漫無目的的信步,聽腳下被歲月打磨得光滑透亮的青石板,訴說一段靜靜流淌的歷史。老街的街角剛好有一家小茶館,坐在靠窗的位置,隨手翻開一本泛黃的舊書,看著徐徐騰騰氤氳的茶氣,金黃的陽光灑滿桌面,滿是溫暖。歲月靜好,時光安穩,似乎人生已經找到了歸路。此時,桌上那杯茶,若是產自南疆十萬大山深處的昔歸,無疑可以將午後陽光的溫婉柔和配合到淋漓盡致。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昔歸一名,富有文氣,高雅端莊。昔有子歸,想來在神秘的大山深處,必隱藏著一個優美的傳說,才能賦予這個地方這麼優美的名字。昔歸產自雲南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昔歸忙麓山。忙麓山屬大雪山東向寅卯震位的支脈,其山勢輪暈圓潤,起伏不絕。祖山雄壯偉岸,明堂周正平坦,左有青龍砂抬頭,右有白虎砂俯首,又有瀾滄江迂迴依附其下,成玉帶環腰之勢。造就絕佳的地理風水位置。寶地有靈氣,絕佳的風水,使得忙麓山有著讓人為之醉心的旖旎景色,有著豐富的物產資源,各類植物、動物種類繁多,欣欣向榮。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忙麓山下瀾滄江畔,有一個美麗的渡口,古稱嘎裡渡口,看此間之景色,似乎比昔年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的風陵渡還更勝一籌。延嘎裡古渡順江而下的第二個灣,便是昔歸正山。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茶行業中流行這樣一句話“高山雲霧出好茶”,而昔歸山卻與之格格不入,昔歸山海拔不足800米,卻產出舉世聞名的昔歸茶,或許這是因為昔歸山絕頂的風水所賦予的不同的生命。民國初年《緬寧縣誌》記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忙麓)、錫規(昔歸)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據史料記載宋代大理國時期,雙江、臨翔、雲縣、鳳慶等著名的“御茶山”,除作為大理國皇室的御茶,還作為貢茶,進貢到汴梁(開封),供趙官家(宋代皇帝的稱謂)品茗。到了清世宗年間,鄂爾泰出任雲南總督設立官辦的茶葉總店,為清宮採辦貢茶,以討聖人歡心,這茶葉總店中,忙麓山茶舉足輕重。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昔歸茶似柳葉,細長瘦小,人稱“藤條茶”或“柳葉茶”。昔歸葉雖瘦弱,內藏卻無比豐厚,開湯香氣即出,湯色淡黃明亮,質感柔和順滑,花香與蜜香交織在一起,雍容而優雅卻不是正氣與霸氣,像一位如袁崇煥一般的儒將,上馬可平天下,下面可治世間。昔歸的茶香是尤為著名,清幽疏冷,一口入喉,清蘭的香氣伴隨著漸顯的甜味充斥著整個口腔,回甘明顯,頗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喉韻沉香鮮爽,蘭香混合著蜜香在喉中久久不散像《離騷》中那位“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君子。茶氣如藤,綿裡藏針,霸而不狂,直下胸腔,蔓延生長。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昔歸不如冰島至高無上如玉皇般的尊貴,也比不上老班章睥睨天下無與比肩的王霸之氣,可它像《九歌·東皇太一》所描繪的那個“君欣欣兮樂康”,被稱作東皇太一的上古正神,和煦,儒雅,卻有不容褻瀆的威嚴與氣韻,宛若蘭花,寓意君子。

十二時辰之普洱茶物語:未時——昔歸

嘎裡渡邊,不見前人;忙麓山下,昔有子歸。君子如蘭,慕求佳子;茶名昔歸,之子于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