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咸陽被“優化”醫護人員,接到通知後你會回去上班麼?

這幾天,咸陽40多名醫護人員被裁一事被推倒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如果你是咸陽被“優化”醫護人員,接到通知後你會回去上班麼?

特別是疫情之下,醫護人員堪比國寶級群體,影響之大勝過之前任何一個時期。於是相關部門效率也出奇的高,轉天就調查談話完畢,院方政策180度大逆轉,通知前面被“優化”的人回去上班。

如果你是咸陽被“優化”醫護人員,接到通知後你會回去上班麼?

這事兒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家裡孩子在學校打架,家長在家教訓了一頓讓去給教導主任認錯?

教導主任是誰?廣大網友!

且不論“弱者即正義”的網絡輿論是否一定正確,客觀來說,換做是我,我也不會領這份通知回去上班。

首先,醫護人員對於每一個個體和機構而言,首先是一份職業,就要以職場精神去面對。道德綁架熱鬧一時,卻改變不了你長期的職業生涯走向。能不能留在一個地方工作,歸根到底還是要看自己能力。

同樣,對於這波操作中不那麼令人愉快的噪音,比如把院方辭退的變成醫護人員主動打辭職報告,確實不妥,但罪不至死,哪個領域的人事部門沒這麼幹過?

很多職場潛規則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一家醫院撤銷裁人決定就可以改變。如果不從根源上推動,靠表面而短暫的壓制個別案例,只會讓這些潛規則越來越隱蔽。

其次,再回到醫護人員的特殊身份。參與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必須多愛護多關照,這是肯定的,也是全社會必須有的感恩。但要區分感恩和改革,如果人才優化政策確實合理合規,那麼沒有必要破壞整個職場生態,可以通過記功、加分等方式,幫助在抗擊疫情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通過考試、轉變身份。

醫院這類機構中,人員編制和身份比較複雜,從專科生到海歸博士都很多,也不可能要求醫院對所有人一樣。醫院的視情關照佔三分,個人努力佔七分,才是比較合理且長效特殊人才優待政策。

否則,如果只是出於維穩和社會輿論的考慮,撤銷這次通知,那麼下次呢?帶著這個不怎麼硬氣的身份混一天是一天?

如果你是咸陽被“優化”醫護人員,接到通知後你會回去上班麼?

最後總結,醫護人員的天職是救死扶傷,但我不會要求用人單位對員工普灑甘霖地施捨強制性低保。

況且,對一個群裡的超國民待遇的同時,就是對另一個群體的不公平。你焉知你以後會在食物鏈的哪個位置?

優勝劣汰是職場生存恆古不變的法則,母胎資源不夠就靠自己實力來湊,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人該有的姿態。

換做是你,你會回去上班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