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2017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印度高分電影《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而來,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

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

《摔跤吧!爸爸》一改以往印度電影的特色,以各種印度民族音樂替代編舞並融入劇情,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印度電影“劇情不夠歌舞來湊”的印象。因此這部電影不僅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而且也榮獲了“第62屆印度電影觀眾獎”,在國內豆瓣上的評分更是高達9.0。

影片講述了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由於生活所迫而被迫退役,但他仍沒有放棄為印度贏得金牌的理想。在他發現自己的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有摔跤天賦時,便開始訓練她們,最終把她們培養成世界摔跤冠軍的勵志故事。

對於這部電影,多數人都從電影內容的勵志角度來解讀,但這未免顯得太膚淺了。本文中,我將從敘事模式、思維方法、主題表達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為什麼能成為印度電影里程碑的新事件。

  • 敘事模式:以基本線性推進的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從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對抗再到矛盾化解,環環相扣,敘事緊湊。
  • 思維方法:運用視聽語言思維方法,獨特的印度電影元素音樂,配以解說詞、色調的潤色,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
  • 主題表達:結合電影內容,從印度對運動員關注不足、女權崛起和因材施教三個方面來談談這部影片傳達的主題。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01、敘事模式:以基本線性推進的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從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對抗再到矛盾化解,環環相扣,敘事緊湊。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能成為印度電影里程碑的新事件不僅在於它紮實的故事劇本,更取決於它的敘事模式。以基本線性推進的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從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對抗再到矛盾化解,環環相扣,敘事緊湊,讓觀眾讚不絕口。電影中這種獨特的敘事模式,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剖析:

父女建立矛盾:爸爸讓女兒們練習摔跤,但遭到了女兒們的牴觸,爸爸第一次失望

爸爸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賦後,強制讓她們開始練習摔跤。對她們施以嚴酷的訓練,讓她們穿男孩子的衣服去跑步、給她們剪了頭髮等,讓她們與傳統印度女孩的形象格格不入,兩個女兒因此成了村裡人的笑柄。

爸爸的強制意願、不堪重負的艱苦訓練、村民異樣的眼光,讓兩個女兒從內心極度反感爸爸的做法。她們通過在爸爸的鬧鐘上動手腳、逃避訓練去參加同學的婚禮等一系列的惡作劇來抵制和抗議爸爸。

爸爸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兩個女兒身上,與世俗傳統對抗、忍受著村民們的嘲笑,它不僅是想讓女兒替自己實現理想,更重要的是想讓她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但不明事理的兩個女兒對爸爸產生了強烈的牴觸情緒,爸爸第一次失望了。

由父女建立矛盾作為影片的開頭,為之後父女相互對抗埋下了伏筆,併為影片結尾父女冰釋前嫌相擁而泣的鏡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影片劇情跌宕起伏,也展現了父親對女兒們深深的期望。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父女相互對抗:吉塔與爸爸訓練理念上的差異,讓爸爸再次失望

吉塔取得全國摔跤錦標賽冠軍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接受專業訓練。教練讓她忘記爸爸的訓練理念,只接受自己的訓練理念。而後吉塔認為教練的訓練理念才是專業的,爸爸的訓練理念已經過時了。

吉塔對爸爸的訓練理念嗤之以鼻,爸爸為此非常惱火。父女倆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不得已只能通過一場實戰來檢驗真理了。但漸漸老去的爸爸終因體力不支而輸給了自己的女兒。

吉塔在眾目睽睽之下將爸爸摔倒,證明了自己的訓練理念才是正確的,而此時的爸爸只能沉默不語。然而吉塔卻忽略了爸爸是輸在了體力上,而不是訓練理念上。但自以為是的吉塔卻並不以為然,吉塔讓爸爸再次失望了。

父女相互對抗讓爸爸和女兒之間的矛盾達到了頂峰,劇情陡然直上,讓觀眾的觀影態度也達到了高潮。同時,也能讓觀眾聯繫到自己的生活,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增加了影片的親切感,併為劇情的敘事做了鋪墊。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父女矛盾化解:連續失利的吉塔,終奪金牌,父女倆相擁而泣

教練刻板教條的訓練方式,讓吉塔在無緣世界錦標賽冠軍後,又在接下來的4場比賽中遭遇首輪即被淘汰的悲慘結局。此時的教練不但不承認自己訓練的失誤,卻依然用“有些人註定與世界冠軍無緣”

這樣錯誤的觀念來安慰吉塔。

痛失比賽的吉塔跟爸爸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爸爸也來到吉塔身邊親自指導吉塔為英聯邦運動會備戰。爸爸因材施教,讓吉塔由防守改為進攻,並一幀一幀的分析吉塔比賽失利的影像,可見爸爸不計前嫌的愛女心切。

爸爸告訴吉塔要耐住性子直至對手露出破綻再全力出擊。英聯邦運動會上,在吉塔落後對手4分且僅剩22秒的情況下,吉塔反敗為勝奪得了冠軍。為印度贏得了金牌,更實現了爸爸的理想,此時父女倆相擁而泣,父女倆的矛盾隨著流下的眼淚而化為烏有。

父女矛盾化解,為劇情的發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也契合了觀眾的觀影心理。同時向人們傳達了只有採取正確的方法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本身也與影片的敘事模式相得益彰。

從父女建立矛盾到相互對抗再到父女矛盾化解,以基本線性推進,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讓觀眾感受到影片的層次感。這樣的敘事模式把情節和時空連貫在一起,組成一個封閉的結構模式,更凸顯了影片大勝利的美好結局。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02、思維方法:運用視聽語言思維方法,獨特的印度電影元素音樂,配以解說詞、色調的潤色,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

印度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是別具一格的存在,曾作為歌舞片載譽世界。而在本片中,導演一反常態,以各種印度民族音樂替代編舞並融入劇情,加以客觀敘述者的解說以及暖情的色調配合著畫面,增強影片感染力的同時又讓觀眾感到輕鬆愉悅,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音樂:以各種印度民族音樂替代編舞,宣揚印度文化,增強劇情感染力

《摔跤吧!爸爸》一改以往印度電影的特色,以各種印度民族音樂替代編舞並融入劇情,尤其是主題曲《Dangal》。這些音樂通過對“畫面信息”的汲取,對觀眾形成了極強的衝擊力,直接激發觀眾的理性思維,進一步表達和深化了主題。

影片開始,馬哈維亞在觀看摔跤比賽,眾摔跤手在鏡頭前逐一亮相,飛揚的黃沙和昏黃的沙坑,主題曲《Dangal》再次出現,讓觀眾彷彿能“聽到”眾摔跤手們的威武雄壯,塑造出了一種極強的力量感。

影片中,馬哈維亞在訓練吉塔和巴比塔時,這時的畫面變成了兩個女兒不堪重負、艱苦訓練的場景,配合著充滿戰鬥感的主題曲《Dangal》,此時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女兒身上的嚴父形象,真可謂是精華之筆。

導演對音樂的運用極為成功,音樂結合畫面形成了極強的衝擊力,展現了印度音樂的特色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塑造出了一個嚴厲的父親形象,進一步達到了深化視覺效果的作用。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解說詞:暗喻印度社會問題,豐富畫面表現力,突出和延伸主題

《摔跤吧!爸爸》不僅用音樂替代了編舞,而且在解說詞的成功運用上也是本片的一大亮點。這些解說詞隨著畫面的景別、節奏、情緒的變化而變化,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力,增強了影片的紀實性,進一步突出和延伸了主題。

影片開頭,馬哈維亞贏了邦級冠軍摔跤手後,觀眾通過解說詞知道了馬哈維亞已經退役好幾年了,從而引起了觀眾對馬哈維亞為什麼要退役這個問題的好奇心。隨著鏡頭的轉移,解說詞再次出現,觀眾明白了馬哈維亞的退役並不僅僅是他父親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沒有得到國家的支持。通過解說詞不僅表達了對馬哈維亞遭遇的同情和惋惜,更控訴了印度對運動員的漠視。

影片中,當馬哈維亞為了生兒子而找全村人尋求方法時,解說詞用“村裡人在怎麼生男孩這件事上都成了專家”來諷刺村民的無知和愚昧。這裡的解說詞略帶黑色幽默的意味,震撼人心的同時又充滿輕鬆的氣氛,其所塑造的喜感讓人捧腹之餘,也多了一縷深思。

影片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了不同的解說詞,在節省不必要的篇幅的同時,也透露出了事情發生的起因和結果,不僅介紹了劇情,而且使影片的觀點更為客觀和可信。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色調:溫情的色調,把影片的整體氛圍和盤托出,更是人物感情變化的載體

除了對音樂和解說詞的運用,影片中對色調的運用也恰到好處。導演通過選景、佈景和燈光等方式,給整部影片製造了溫暖的主色調,賦予了影片單純而美好的整體情緒氛圍,也構成了影片中最重要的抒情手段。

影片中,當馬哈維亞被關進小黑屋而無法現身比賽現場觀看女兒比賽時,影片色調由暖黃色而轉變為陰冷和黑暗,把馬哈維亞內心深處的絕望和焦灼傳達了出來,也讓觀眾深深感受到了馬哈維亞內心情緒的極大轉變。

影片結尾,當大女兒吉塔贏得了金牌成為冠軍,印度國歌奏響,意外被“釋放”的馬哈維亞一路狂奔到賽場,此時畫面恢復了之前的暖黃色色調,傳達出了父女二人以及所有印度人當時對成功的喜悅之情。

在我看來,影片的最大亮點在於用音樂取代了歌舞,獨特的解說詞和色調的恰當運用,不僅突出了印度電影的特色,給觀眾帶去歡聲笑語的同時,也隱喻出印度社會存在的問題,讓劇情和畫面更有張力,延伸了主題。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03、主題表達:結合電影內容,從印度對運動員關注不足、女權崛起和因材施教三個方面來談談這部影片傳達的主題。

馬哈維亞退役和被體育局拒絕的背後,折射出印度社會對運動員關注的不足

影片本身不僅在於取悅觀眾,更是向外界傳遞信息。同理,阿米爾·汗的電影往往取材於印度社會現狀,進而來反映印度社會的真實狀況。影片中,通過爸爸的退役以及被體育局拒絕這兩件事反映了印度社會對運動員不夠關注。

“當你沒錢的時候要拿什麼填飽肚子?獎牌能當飯吃嗎?”馬哈維亞的父親這樣對他說。“如果得不到國家的支持,他們又能走多遠呢?”解說詞這樣說。顯而易見,作為摔跤冠軍的馬哈維亞難以果腹,從側面反映出印度國家對優秀運動員的關注少的可憐。

馬哈維亞去體育局想申請一筆資金給女兒買摔跤墊,卻遭到了體育局官員的嘲笑和諷刺。而從體育局官員嘲諷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印度給在體育上的經費是少之又少。

導演通過諷刺和暗喻來表達了印度國家對運動員關注度的不夠,尤其是對優秀運動員缺乏強有力的支持,也揭露了印度社會貧窮的現狀。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女兒奪冠,暗喻女權崛起

兩個女兒由牴觸訓練到主動訓練的關鍵人是新娘。從新娘口中我們得知,印度是一個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社會。女性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甚至連她們的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通過新娘的口述暗喻和諷刺了印度對女權的蔑視。

比賽前夕,爸爸的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對吉塔說:“如果你明天贏,勝利將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千萬萬像她們一樣的女孩,屬於所有被認為不及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

從爸爸的話中可知,賽場上的吉塔並不僅僅是她自己,她代表成千上萬印度女性在戰鬥。吉塔贏,千千萬萬的印度女性就贏了,就可以打破印度社會對女性固有的偏執。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更是一次文明的提升。因此可以說,女兒的奪冠之路,也暗喻了女權的崛起之路。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爸爸因材施教,吉塔終奪金牌

新式教育總能根據時代的不斷變化而完善,它緊密而又貼合現實,以新穎而又專業的方式解決問題。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需要結合個人特點因材施教。因此,影片中吉塔選擇哪種訓練方法就是一種衝突的呈現。

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後,

教練採用標準化、統一化的訓練模式,讓她接受自己最科學、最專業的訓練理念。這讓吉塔對爸爸的訓練方法產生了動搖,在把爸爸摔倒後,她斷然放棄了爸爸對她的言傳身教,轉而更相信教練刻板教條的訓練方式。但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吉塔卻連連失利,差點錯失決選資格。

在英聯邦運動會上,教練和爸爸教給吉塔的策略截然相反。教練讓吉塔以防守為主,而瞭解吉塔的爸爸知道吉塔的強勢在攻而不在防,因此讓吉塔耐著性子等對手露出破綻的時候主動進攻,給對手致命一擊,最終奪得了冠軍。爸爸的因材施教對於吉塔的成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主題是電影的靈魂,是電影視覺表達之後的社會寓言。通過導演鏡頭的轉換,也深刻揭示了印度社會對運動員關注的不足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通過吉塔這個典型例子,從反面突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摔跤吧!爸爸》全新運動傳記影片構建與後女性主義批判完美融合

總結: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典型的阿米爾·汗電影。通過影片不僅宣揚了印度文化,讓觀眾領略了印度電影獨具的特色,也以影片為媒介,反映了印度社會的種種問題。導演也希望人們能看到這些存在的問題,並去解決。從另一方面來講,它也是印度電影的一個轉型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