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文章引言:

五四加起來是九(久),從那一刻起,五四愛國運動和五四精神就已經註定會久久流芳。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愛國是一種深厚的感情,是藏在心裡最深處的尊嚴。

《戰國策》中記載“愛國如家”,國是千萬家,家國一體,愛國就是愛家,有國才有家,國強家才美,愛國是一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最強大的生命力,作為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愛國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家國情懷。

生命在於運動,民族在於運動,文化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改變歷史,也可以孕育新的文化。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那個吶喊的年代,那個熱血青年宣言的歲月,拉開了一場青年運動的序幕,唱響了青年之歌,心懷愛國之情,走向了鬥爭之路,新的革命曙光照耀神州大地,革命旗幟在東方巨龍的北京冉冉升起,幾千年的禮教在運動中風雨驟變……

這種革命的姿態,是中國歷史上永葆希望和力量的絢麗舞姿,這種姿態獨樹一幟,吹響革命的號角,掀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進入新時代,燃燒的靈魂燎原大地,永遠激勵著青年人的心。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百年來燃燒青年人的靈魂。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一、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國際背景。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國際背景就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吧,從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瘋狂掠奪, 但是殖民主義矛盾並未徹底解決。

中國人早已對列強的各種行為不滿,心中的憤怒一直在萌發著,積蓄著,這種愛國之情在五四運動以前就紮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

帝國主義為了爭奪更多的戰利品和霸權地位,導致了狗咬狗,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發生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中國也被捲入了這場戰爭中,第一次世界戰爭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但也有客觀進步性,因為每一次戰爭都會促進科技文化的發展,世界戰爭也是五四運動爆發的一個國際大局勢。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小日本狼子野心,想獨吞德國在山東的勢力,1918年雙十一,德軍投降,這場戰爭捲入了全球近十幾億人口,三十多個國家參與,破壞性極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地球人的心靈深處受到了無比的傷害,從此嚮往和平,厭惡戰爭。

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並未加入協約國,可列強希望中國成為被人瓜分的沃土,不願意中國出兵作戰,中國只能中立。

1917年中國對德宣戰,協約國出於歐洲戰事緊張和人員傷亡嚴重,轉變了思想,中國派出了大部分勞工參與一戰,近20萬人,名義是勞工,實際間接參戰,戰後死傷慘重,這一切都沒有成為勝利以後談判的條件,戰爭結束後,中國成為了戰勝國,且在和平會議上的三個正義要求遭到了拒絕,激怒了中國人,導致了五四運動。詳細內容會在以下五四運動經過裡面寫到。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二、五四運動爆發的國內背景。

清朝後期,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和軟弱無能,應該說清政府從乾隆時期就已經衰弱。

此時的西方國家等完成了工業革命,把中國當成了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這是冠冕堂皇的說辭藉口,說的清楚一點就是想侵略和瓜分中國的資源和錢財,用鴉片來殘害中國人民的身體,讓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入西方列強。

鴉片導致人們精神萎靡,身體萎頓,官員腐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林則徐等捍衛民族生存權利進行了禁菸運動,1839年的虎門銷煙直接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道光皇帝被英國40多艘艦船嚇怕,罷免了林則徐,任何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其實這些侵略者未必能打贏中國,可就是這一合議措施,放棄了警惕,英軍偷襲虎門,攻陷香港,從此《廣州合約》、《南京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就越來越多。

其他列強看到了英國的成果,相繼聯合侵華,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簽訂了《北京條約》等一些列條款,此時的日本也經歷了維新變法,野心勃勃想征服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

五四運動之前,中國進入了一個列強瓜分的狂潮時期,中國人的心裡早有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直到八國聯軍侵華和慈禧太后西逃,中國人民看清了清政府的嘴眼,尤其是一些留洋學生的回國,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萌發了反清的思想,民主革命廣泛傳播

孫中山接觸了歐洲和日本的政治思想,聯合留學生和華僑成立了同盟會,後來進行了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間的爭鬥,期間各種發動鬥爭不斷,直到1910年各種武裝鬥爭達到了300次,量變達到了質變,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就是所說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同時表現了中國人反封建帝國的決心,給帝國主義沉重的打擊,最後袁世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竊取了革命果實。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在五四運動之前的這段時光裡,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國際國內形式複雜多變,此時的清政府成為了帝國主義的走狗。

此後的幾年來一直是軍閥割據,袁世凱甚至還想復辟,但是中國革命已經有了新希望和曙光,一戰期間中國工業得到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讓工人隊伍壯大,袁世凱稱帝已經永遠不可能了,封建社會逐步瓦解了,無產階級工人的發展壯大,這為以後的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的參與提供了條件。

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其實是個虛名,真正統治的還是北洋軍閥,仍然是封建思想和階級佔主要地位,後來的新文化運動改變了這一現狀,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加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進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來到了。

五四運動和當時的國內外大環境聯繫相當大,如果不花文字說以上的內容,就無法更好的掌握和了解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不是偶然,是一種必然,是一種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三、五四愛國運動

面對不平等條約,面對袁世凱、段祺瑞掌控的北京政府獨裁和投靠帝國主義,面對革命被鎮壓,中華民族遇到了嚴重危機,有識之士和熱血青年心中早已不滿和憤怒,早就想吶喊,和魯迅一樣吶喊。

然而封建思想在中國幾千年,不可能一時半會徹底轉變,反封建也成了一種文化運動,

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中國作為戰勝國,理應提出合理要求,然而遭到了英法美意日的不屑一顧,引起和激怒了愛國青年,五四運動爆發了。

1、五四運動的“導火線”。

1919年元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可對於中國來說又是一個不平等的待遇,三項基本要求兩個被否決,理由是不在權限之內,這足以暴露了帝國主義的野心,他們的目的還是瓜分和控制,這就意外著租借地和“二十一條”仍然存在,對於第三條歸還德國在山東的權利,最後私下決議,偷樑換柱,轉讓給了日本。還要求中國代表在合約書上簽字。

這就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2、五四運動是經過。

和平會議失敗這一消息在五一期間很快傳到了北京,愛國青年舉動迅猛快速,5月3日千餘人在北京大學集會,這是運動前的一場誓言,也是一場五四愛國運動的會議,做出了四項決定,其中一項就是5月4日集結天安門示威遊行。

5月4日熱血青年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等口號,要求政府拒絕簽字,並懲辦賣國賊,然後學生激情盎然,決心十足,火燒曹府,當天衝突政府大力鎮壓,被捕學生達30多人,更加激怒了矛盾。

5月5日學生罷課走出校園,參與運動,5月7日全國響應,成為了知識分子組織領導的學生愛國運動,而且這些知識分子具有共產主義思想。

這種全國性質的反帝運動讓帝國主義膽戰心驚,北京政府勾結帝國主義大力鎮壓,運動和鎮壓持續一個月以後,截止6月四日近700人被抓捕,五四愛國運動進入了低谷。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3、五四運動的成果。

因為政府的瘋狂鎮壓,激起了民眾的義憤,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最終參與了進來,成為了一場革命運動,全國範圍工人罷工,迫使政府釋放了愛國青年,罷免了三個賣國賊曹、章、陸。

五四運動因為決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而起,最終的要求還是決絕簽字,

巴黎的留學生和華工包圍了中國代表的住處,中國代表迫於各種壓力,拒絕在合約上簽字,至此,五四運動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4、五四運動中的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中的青年除了愛國情懷以外,他們擁有了新的思想覺悟,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本來就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武器,李大釗和陳獨秀組織和領導了北京青年愛國運動,他們是最早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後,他們已經將馬克思主義帶入了中國。

五四愛國運動不僅是一場反帝也是反封建,有一個很大的新文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新理念。這個區分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新理念,知識分子起到了很大作用,工人階級也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革命的生涯,政治的舞臺。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五四運動的五四運動中的新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

5、五四運動的精神和意義。

重溫歷史,感悟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五四愛國運動的精神,是值得中國新時代青年領悟的,是一種價值導向和時代使命感,五四運動驚天震地,是一場偉大的比較徹底的文化革命,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也算是一場無產階級的革命,是民族復興路上的三大里程碑,是中國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是承前啟後的民族精神的樞紐。

五四運動的精神的核心是愛國,這種家國情懷是華夏民族百折不撓的生存基石,是民族精神和鬥爭精神,愛國是中國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

五四愛國運動為中國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同時在封建思想、西方文化裡尋找到一個救國的新思想,是現代思想史的開端。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五四運動中的知識分子成為了共產主義的代表,將馬克思主義傳播併發揚光大,甚至在後來找到了適合中國發展的特色道路,這一切都源自於中國內在的矛盾和新思想和封建思想的鬥爭,五四運動徹底的粉碎了舊思想,讓民族走向了一個新時代,幻想了中國人民的覺悟,擺脫了資本主義的命運,朝著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大步向前。

五四運動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和深遠影響。兩點很重要。

其一就是不忘初心,其二就是繼往開來,五四精神是“科學、民主”,當初的初心是拯救中國,建立一個新政府,實現民族復興,這一點讓五四以後的歷史完全驗證了,繼往開來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五四運動的精神對於實現中國夢有很大的意義,這是精神力量,是不朽的民族魂。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如雨後春筍一發不可收拾,從《新青年》到毛澤東的《湘江評論》,馬克思主義新思想文章大量傳播,毛澤東的“新民學會”、和周恩來的“覺悟社”都是馬克思主義的溫床。

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以後,希望建立一個新政府,中國共產黨具備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又具備了工人階級的階級基礎,在1920年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了,此後更多的共產主義小組誕生,毛主席在長沙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就連留學生也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

馬克思主義繼續通過共產主義小組有序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準備條件,1921年6月在共產國家的協助下建議召開了第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此時的上海黨作為老大召集各地代表,組織籌備會議。

1921年7月 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總結:

做一個有為青年,紀念五四運動,就要有五四運動的精神,勇於開拓、不斷進取、敢於承擔、忠心愛國、豐富知識,鍛鍊技能,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平凡的崗位做不平凡的事。

李大釗說過“青年之字典,無苦難之字”。

新時代的青年要有擔當,不畏困難。

盧梭說“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希望新青年珍惜擁有,抓住青春,努力拼搏

斯大林說“青年使我們的未來”,證明青年人肩負著歷史的使命,責任重大。

今天所寫的這一篇文章,最終意義還是想讓五四精神在未來的復興路上光芒四射,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歷史,認知五四運動,那種複雜年代的知識青年,熾熱的鬥爭精神猶如烈火烈火,愛國的情懷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民族之魂,我們要永遠銘記在心,不忘初心,希望五四精神是對今天充滿希望、信心和青春的青年最好的節日禮物。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

五四運動,一場歷史雕琢的“文化盛宴”,百年來燃燒青年人的靈魂

(澤淵2020年5月4日寫於北京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