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36+30天)

聽課重要還是記筆記重要?筆記怎麼記?

很多同學會糾結:上課的時候,是聽懂課重要,還是記筆記重要呢?

比如說數學課,老師在講的時候,如果我去認真理解,就跟不上記筆記,如果顧著記筆記,腦袋就跟不上思路,不記筆記吧,又怕到時候知識點忘了,記筆記吧,聽課效率又不好,到底該怎麼辦呢?

有的學生,在老師抄題的時候記,有的記老師的解題步驟,有的記老師對試題的分析與講解,尤其是在老師分析試題,講解思路的時候,很多人記筆記的速度是跟不上老師講解的速度的,再加上人們的注意力很難同時專注於多個內容,比如一邊思考筆記怎麼記,過程是怎麼推導的,同時還要聽老師的講解,這就造成了記筆記耽誤了聽課,以至於記下來了筆記課下看不懂,甚至課堂都看不懂,自己琢磨試題、後面的課就沒法聽了。如果先聽課,再記筆記,發現筆記斷斷續續,不甚美觀,對於強迫症非常痛苦,而對於那些難點,聽不懂的知識又會迅速遺忘或者回想不起來,不利於課後整理,那麼如何兼顧聽課和記筆記呢?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36+30天)

首先我們要知道:

什麼是筆記?為何要記筆記?先弄清楚這兩問題才有資格談筆記。何為筆記?簡單地講就是無論課堂上還是課間或者平時練題業餘時間,只要對你學習有意義且自己含糊不清,或者特殊重點內容易忘知識點等,隨遇隨記,這才是筆記,為何要記筆記呢?有了上面對筆記的認識,它的必要性和作用,也可想而知,它根本意義在於便於增強記憶外,還有便於以後的複習查閱。日積月累的筆記也是一種珍藏,也許多年以後讓你回味無窮。

那到底是筆記重要還是聽課重要?二者似乎總是不能兩全其美。先講結論:聽課的優先級遠大於記筆記。

試想下,如果筆記最重要的話,那為什麼學校不直接打印板書出來讓你們抄呢?你們直接照著板書寫筆記就好了。很顯然,老師講課對應的就是學生聽課這個行為,我們學習,聽課是跟著老師的思路,思路清晰,我上課的時候聽得明白,理解得透徹,絕對頂得上寫一份好筆記。

比如數學課,老師一邊講一邊寫板書,你一低頭記筆記了,抬頭髮現就跟不上了(寫滿了一黑板)。有時候題目複雜可能一節課就講四五道題,一道題沒跟上,後面就很難再跟上了,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體會。

因此一定要保證上課聽懂了的情況下記筆記,一旦發現快跟不上了就立馬全身心聽講,等跟上進度再記筆記。

記筆記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學會聽懂的基礎上記筆記,切勿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36+30天)


那記筆記到底記什麼?

1、記框架

記筆記不是不分主次,照抄課本內容或者是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全部內容,而是記錄綱要和重點部分。將知識點濃縮,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2、記思維

什麼是記思維?一是記老師課堂上所說的解題思路、答題技巧,二是記課後自己對於這一章節內容的梳理與總結。做到針對每一個不同章節、不同知識模塊或體系,都有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3、記錯題

很多同學上課時都會認真記筆記,但是卻往往會忽略了課後筆記。課後筆記應著重關注日常練習或者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或者自己認為容易出錯的知識點。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36+30天)


記筆記的誤區:

誤區1:筆記就是抄板書

記筆記不是照著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的抄下來。課堂時間有效,照抄板書,往往會顧此失彼,忽略了老師所說的內容。

誤區2:筆記從不回顧

不少同學把記筆記當成一種任務,寫完之後,就放置在一邊,很少會拿筆記出來複習。這就失去了記筆記的初衷。

誤區3:筆記不做更新

筆記應該是在不斷的複習和鞏固中,不斷進行補充和更新的。如果有必要還需要再拿出新的筆記本,進行專題的凝練。

記筆記的一些小技巧:

1、不要記得太緊太密,留下一些空白處,以便日後補充、修改。

2、用詞用語要簡潔濃縮,常用詞語可用代號。

3、可以用色筆對重要內容加以標記,或者對不同類型筆記進行區分,比如對老師的板書和自己的思考可以用不同色筆進行區分。

4、很多工具可以省略不必要的精力浪費,比如各類文具,比如複印打印,比如網絡中的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思維導圖軟件……

5、 利用活頁:活頁既適合於語文和文綜積累型科目,不斷補充新知,把筆記變厚;也適合於數學、理綜這樣的思維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題型、自己的痛點和解題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於原有的紙張限制。

6、採用簡單的便利貼隨時準備記錄靈感問題,整理成型後及時補充到筆記本上。對於一些容易犯錯的知識點,可以直接把總結寫在便利貼上,補充到對應的知識點旁邊。

7、注意聽課與看書結合,有些內容可直接在書上批註。

8、寫字要快、字跡不必要求太高,自己能看清就行。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36+30天)


總之:記筆記是一門學問,記筆記也是一個很私人、很個性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再一貫執行。加油!


我是 ,來自 ,歡迎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