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慾望,指對事物的執著、貪愛而生起的一種無明思維。

息心,指消除妄想執著。

去欲息心,指的是消除外慾,內心清靜無為,合乎自然之道。

首先,去欲的根本在於息心。

《道德經》第十二章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試問人世間誰不願意過五光十色、絢爛多姿的生活?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世人總是想擁有再擁有,得到再得到,永遠都無法滿足內心無止境的慾望,但卻不知道一味地追求和貪婪,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五顏六色的東西看多了會使人的眼睛疲勞;好聽的音樂聽多了也會覺得膩,因為它擾亂了心神,使人神亂而不能聽到無聲之音;美味可口的佳餚吃多了也總想吃點什麼更新鮮的,卻不知美食失於道而傷口。

我們的前輩們大多都是出身艱苦,經歷了數十年的時代變遷。

長輩們最初在那半明半滅的青油燈下讀書做事,慢慢到了煤油燈的時代,再進到有電燈、日光燈,黑白電視、彩色電視,以及電腦的今天;

由以前穿破鞋,打油紙傘,穿件補了又補的破衣服,踩著泥濘的小路去工作上學,到現在我們騎摩托車、電動車,甚至駕駛私家車去上班或送孩子上學;

田地裡由老牛犁地拖車,到現在的現代化農機設備;由寫信發電報、手搖電話,到隨時可以打電話、上網的高科技時代。

從以前只能仰望天空飛行的飛機、鐵路上奔跑的火車,到現在隨時可以乘坐各種交通工具環遊世界。

但是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物質財富如何豐足,倘若過度追求享樂,依舊是有害的。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欲海難填,當錢成了比人、比知識更寶貴更受人尊敬的東西時,社會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為了撈錢可以出賣人格和良心,為了撈錢不惜丟掉性命,為了撈錢不惜犯罪。

翻開歷史,沒有奢侈不亡國的。

隋煬帝荒淫無恥,窮奢極欲,導致農民起義,最後歸於滅亡。

唐玄宗“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慾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誘發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面臨崩潰的危機。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本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但以趙構為首的南宋帝王,整天沉迷在西湖歌舞之中,“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最後把宋室江山拱手相讓。

其次,去欲息心的目的是達到社會和諧。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很多人無法抵擋名利的誘惑,在眼花繚亂的虛幻裡迷失自我。

為了虛榮心的滿足,為了尋求更多的刺激,甚至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生活中為了利益而出賣自己的靈魂,拋棄淡泊,鄙視清靜的人比比皆是。人的慾望可以很小很小,但也可以無限地膨脹。

生活中就是有那麼一些人,一味地和別人攀比,慾望的潮水只漲不落,而且一浪高過一浪。

為了自己富有與享樂,不擇手段地對待他人,以至於讓慾望的潮水衝開理智的大壩,危害社會,損害他人,也害了自己。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種慾望的不滿足呢?都是因人對外境的迷戀、貪婪、執著、困惑,遠離了清靜之道。

貪、嗔、痴是即起即滅的,沒有根。

當你喜歡時,產生了貪,你討厭時,自討厭中產生恨。

人受到五色、五音、五味的汙染,就會對世間一切外物產生貪、嗔、痴、慢。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貪、嗔、痴呢?

那是因為沒有明道,人現存的一切習性都有開始,也都有一個結束,一切宗教都講習性、本性、天性、修性。

貪、嗔、痴是習性,喜歡一樣東西蘊含著貪。

當人心被物役,身體為物拖累時,就會導致過錯和災禍。

因而,倘若不被貪慾所支配,人心平和安靜,天下就能安定。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再次,去欲息心的關鍵在於戰勝和超越自我。

生活難免會有壓力,人們因此而生煩惱。

更何況人畢竟是有思想、有見解的高級動物,有私心那也是難免的。

人一出生就是有慾望的,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一直哭鬧。

嬰兒因為離開母體,結束安逸的生活而發出人生的第一聲啼哭,因為飢餓了等各種不舒服的狀態肆意大哭,因為得不到玩具而哭,因為不願意學習而哭,因為考試不好而哭,因為生老病死而哭。

人的慾望是時時刻刻存在的,也是永遠無法滿足的。

正是因為這種種的慾望才會有掙扎和痛楚。

老子提倡人類要少私寡慾,就是告誡我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慾望是很危險的,要儘量地減少心中的慾望,而在減少慾望的同時,也提升了心靈的恬靜,使精神如野馬般自由馳騁。

人具備了高遠的見解以後,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不會被人生的痛苦所困惑,自然會超越昇華。

人很容易對世間的一切外物產生貪戀,但是過度的執著會讓人被外塵所染,身心達不到清靜明潔,所以只有去欲息心,才能心無雜念,凝神安適,志趣高潔而不會患得患失。

縱觀人的一生,似乎不在愁中即在病中,一直為物所累。

人們早已拋棄平淡而簡單的生活,沉溺於複雜和繁榮中無法自拔。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有私心和慾望而失去了人生應有的快樂。

只有擺脫貪慾,才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內心恬淡虛靜,人的真誠淳樸的本性方能持守不失。

文章來源/白雲仙院,更多好文請關注公眾平臺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怎樣消除慾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