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皇權的聖旨,留存下來的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從書寫材質看,早期的聖旨主要寫在竹簡上,後期的大多比較講究,多寫在上好的絹帛上或黃紙上。從樣式看多是卷軸狀,從等級上看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有嚴格區別,據記載“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到了隋唐後,隨著手工藝的發展,聖旨更加精美,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

象徵皇權的聖旨,留存下來的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那麼,在宮廷裡面發生點什麼事,搞個什麼活動,或者一般的生活瑣事都會頒發聖旨嗎?不是的,皇帝要發旨意,一般先交由相應的大臣或結構草擬,然後再上報給皇帝聖裁。一旦皇帝覺得沒有什麼改動的地方的話。才下發給大臣或職能機構的部門與人員正式擬定聖旨。經皇帝加蓋玉璽後才叫聖旨。而我們今天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多是皇帝直接寫好交由太監傳達,實際和真實的有很大的差別。

象徵皇權的聖旨,留存下來的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那麼,中國歷史上這麼多的王朝,每個王朝又有很多的皇帝,他們總會有重要事情需要頒發聖旨,兩千多年來,這麼多的聖旨都怎麼處置了呢?

象徵皇權的聖旨,留存下來的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朝代更換頻繁,大大小小經歷幾十個朝代,美美在這些朝代更替時,前朝的很多歷史資料就會被新王朝強制銷燬。其次,由於材質和保存上的技術問題,在加上歷史久遠,能留下的就少之又少了,今天在國家檔案管理也只有幾十件保存完好的。再次,普通官員和老百姓是接觸不到的,很多時候普通官員接到的只是普通的官方文書,只有皇親國戚或者高官權貴才有可能接到聖旨,一般接旨後都拿了供奉起來,有的成了祖傳的聖物。還有就算遺漏流落民間,普通老百姓見到也不敢私藏,要麼悄悄的銷燬,要麼報官交給官府。從今天留存的來看,大多是明清時期的,而且保留完整的比較稀少,幾乎隨著歷史歲月的流逝而遺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