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文|兵法天下【作品】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導言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不用多講便知道是“蘇門父子”。

古往今來,在中國文壇有親密的父子(女)、兄弟關係,且以其才華和人格魅力彪炳於後世的有很多。這些風流人物,歷代文人耳熟能詳,視若圭臬,對其經歷如數家珍。

諸如,三國時期的“曹氏父子”,史稱“三曹”;西晉時期的“太康之英”——陸機、陸雲 ,史稱“二陸”;南唐中主“帝王父子”,“一代詞帝”李璟、李煜;北宋詞壇的“二晏”,“花間派”代表人物晏殊、晏幾道;以及近代大名鼎鼎的周樹人(魯迅)、周作人;清末民初著名學者陳三立與“國學大師”陳寅恪、陳方恪父子們;“葉聖陶”一門祖孫三代”文化大家;當代著名作家“茹志娟、王安憶母女”……

總而言之,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倘若談及他們對中國文壇的影響,恐怕輕易還找不出哪一家,能比得過“眉州三蘇父子”的赫赫地位。無論正史野史,閒聞逸趣,古往今來,後人不遺餘力地對他們津津樂道,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當年遊覽四川三蘇故里——眉山,對“三蘇祠”情有獨鍾,出於對一門父子的敬仰,每次都流連忘返,感慨萬分,思緒萬千,當時總有一個問題縈繞心頭。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今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是蘇轍,一生活在兄長和父親的光環下,不知作何感想?

順便給大家提個問題:說到蘇轍,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 我猜十有八九的人會脫口而出:蘇洵的小兒子,或者“蘇家老二”;
  • 有點文學常識的人會異口同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的“弟弟”;
  • 但凡讀過蘇軾文集的人會說:不就是《水調歌頭》序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中的“子由”嗎?
  • 如果再繼續問下去,大家可能就要面面相覷,一臉懵懂地說:“想不起來還有什麼?——沒有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同為唐宋八大家的“蘇門三父子”——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對後世的“影響力之和”,也沒有蘇軾那樣光彩奪目,他們三人中蘇轍的存在感就更加薄弱。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凝鍊”老泉,“豪放”東坡,“衝雅”潁濱

  • 其父蘇洵之凝鍊

作為“老爹”的蘇洵,無論如何大家還能回憶起兒時背誦《三字經》中,那句流傳於世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還有一篇《六國論》被收入《古文觀止》,同時在我們那個年代,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的古文部分,而且列為背誦篇章。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穩重而衝雅的潁濱居士——蘇轍

1.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蘇轍除了“蘇軾弟弟”這個還算響亮的稱謂外,似乎也沒別的認知。雖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卻也缺少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的代表作。這與其兄同時代的人,無疑會在東坡先生陰影裡掙扎,況且越是親近的人,離陰影的中心也就越近。

2. 這種“陰影”在蘇洵的心目中,當然是一種無名的欣慰。因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為人父母的驕傲。作為弟弟的蘇轍,其感受可能比較多樣複雜。按社會常理來分析:任何兄弟姐妹之間,既團結友愛,又相互競爭這是常理。

3. 換位思考一下,有這樣一個“曠世奇才”的哥哥,對於蘇轍來說,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 體驗之一:

難道蘇轍的才華真的就比哥哥差那麼多嗎

其一,據史料記載,蘇轍和蘇軾為“同榜進士”,雖然沒有哥哥出色,蘇軾本應榜上第一,陰差陽錯判了第二,但大家別忘了蘇軾當時22歲,蘇轍只有19歲,少了三年的學習時間卻也能和哥哥並駕齊驅,試想蘇轍的實力弱嗎?真那麼不堪嗎?絕對不是那樣!

其二,宋代科考的含金量如何?兩宋三百多年曆史中,考中進士的有四萬多名,考中制舉者卻僅四十一人,相差1000倍,其難度可見一斑。

雖然這次考試,最終結果是兄弟兩人均榜上有名,但後人津津樂道的從來都是蘇軾的赫赫戰績:科考位列第三等,一、二等皆為虛設,三等其實便是最高等級。

後人紛紛震撼於蘇軾的逆天才華,崇拜仰視之情無以復加。卻少有人注意,其實弟弟蘇轍本來也有機會名列三等。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 體驗之二

蘇轍的策論文章較蘇軾的如何?

那次“制舉”考試結束後,蘇軾自我感覺十分良好,自信滿滿地說自己的策論是“直言當世之故,無所委曲”。也就是說:針砭時弊,我啥都敢說!

然而,要說真正膽子大的是人家蘇轍。他的策論比哥哥蘇軾“暴風雨來得更猛烈!”,而且矛頭直指年老無為的宋仁宗,斥其為:

“沉湎於酒,荒耽於色,晚朝早罷,早寢晏起,大臣不得盡言,小臣不得極諫。左右前後惟婦人是侍,法度正直之言不留於心,而惟婦言是聽。”

大意是說,你個仁宗沉溺於聲色犬馬,怠於政事,還聽不進去逆耳忠言,惟後宮裡那群婦人之見是從。

這還沒完,蘇轍後面還連用了歷史上六個昏君來論比,論證宋仁宗根本就沒有執政能力,簡直不配做皇帝。

言辭之犀利,情緒之憤慨,一頓組合拳,而且拳拳到肉。策論一出,掀起軒然大波。

司馬光讚賞有加,所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要選撥的不正是這樣的人才嗎?所以應該入選三等,以示嘉許。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 體驗之三

蘇軾對弟弟的評價

  1. 同為“唐宋八大家”,蘇軾如是說: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軾的意思說:我老弟的文章其實比我還牛,只不過他文如其人,比較低調而已。

2. 蘇軾的學生秦觀也說:

中書(蘇軾)嘗謂“吾不及子由”,僕以為知言。

意思是說:我覺得師父說的對,我師叔真的是深藏不露。

3. 北宋元老重臣張方平曾評價兄弟倆是:

“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這樣的評價,雖然針對兄弟兩人,但點評中肯,充滿著讚許和欣賞,這一點使得蘇轍一生將其視為忘年之交。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 體驗之四
  1. 蘇轍性情沉穩,老成持重;豪放曠達的蘇軾性情外露,胸無城府。他們之間所謂的長兄如父,多數時間裡,擔起兄長職責的反而都是蘇轍。

2. 初涉官場時,蘇轍憂心忡忡,擔心蘇軾情緒化的性格,口無遮攔的嘴巴。他經常苦口婆心,勸誡兄長要謹慎擇友,切莫信口開河;譏諷時政,以免禍從口出。

3. 後來的“烏臺詩案”,便得到了驗證,而且也是蘇軾一輩子的痛。而每一次不幸的遭遇,弟弟總是出現在兄長的視野裡。單憑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蘇轍的沉穩更顯得敦厚仁愛,更富有人情味。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小結

回顧東坡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 問汝一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可他每走一步,無論是仕途還是日常生活,都有弟弟蘇轍殷切的目光和堅定扶持,真誠地鼓勵。這一切在兄弟兩人的書信交往,以及互贈詩詞中都能找到答案。

其中詩詞文章,手札雜記涉及信息量太大,這裡就不贅言。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如是說

《宋史•蘇轍傳》中寫道:

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 不難理解,蘇軾與蘇轍的關係就如同箭與弓,箭之離弦,離不開弓的隱忍內斂。唯弓弩收得愈緊,箭方能彈射得愈遠。某種意義上,正是蘇轍的性格:內向收斂、隱忍堅韌,成就了蘇軾穿越時空的鋒芒與偉才。
  • 當我們今天仰望讚歎於如日月星辰般光芒璀璨的蘇軾時,不要忘記他身後永遠站著一個蘇轍。
  • 當蘇軾春風得意,風光無限時,蘇轍便是人群中搖旗吶喊的喝彩者;當哥哥失意潦倒,流落天涯時,他是背後擔負一切的支持者。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只要蘇軾回首,他總會立在不遠處微微一笑。話語不多,但彼此之間心有靈犀,他似乎對兄長說:子瞻呀!你大膽瀟灑地往前走吧,你身後的一切,有我子由扛著……

結束語

縱觀蘇轍的生平我們可以概括為:

有高度,有境界,有擔當精神;凡事看淡,寸心必安。

所謂“轍”者,其內涵“低調、務實、甘於負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載物之意”,父親蘇洵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他為沉靜穩重的次子起名,想必是希望他:不慕榮利,精誠守拙,步步為實,不蹈虛空,用紮紮實實的腳印踏出一片天地,平穩度過自己的一生。

觀蘇轍一生,勞苦不避,功成不居,自然禍亦不及,實不負其父之雅望,亦不負“轍”之美譽與父親的殷切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演繹出他的從容不迫,淡定儒雅,不溫不火,溫潤如玉,君子之風。

蘇轍|一生中有這樣的父兄,實話實說,我真的“好難呀”!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


大家好!我是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奇文共欣賞,疑意相與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