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生的“想法”的力量無比強大

決定人生的“想法”的力量無比強大

時間不是在層疊,而是在沖刷。因此積極的狀態符合人的本性。

1,我記得你說,“很多書在經歷年齡後都打算重讀,因為年少時有可能未曾深刻看懂過任何一本。”我有這樣的感受。年少的時候看書是不一樣的。那時候更多的是情節、故事,甚至是“慕名而看”。也能感受到震撼。但是終歸不如後來深刻。

董董Mercurio:

2,我同意你的看法。這是我後來很深的感觸。不僅僅是文學書如此,其實商業社會、思維分析等等“實踐”領域的書,也是這樣。

3,我們說每個人在不同年齡,如果它一直在進步,那麼每個階段就像攀登樓梯一樣,再回看過去,站的高一些,看得更細、更深、更全一些。如果沒有進步,那麼就會停在這個階段,那麼現在和過去看一樣的書,沒有任何區別。

4,但是古人說得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間不是在層疊,而是在沖刷。因此積極的狀態符合人的本性

——這個積極可以體現在事業上,也可以體現在求知上,或者運動上,自我眼界輸出上。再往回看,就特別喜悅。

友人:

分享一個你最近在讀的一些東西,以及你是怎麼體會變化的吧?

董董Mercurio:

好啊,雖然說到“變化”這個詞,我感到很難為情。因為你越是顛覆自己更多,回看自己過去,越覺得狂妄、無知、淺薄不堪。但想到這終歸是好事,那麼一點點繼續進步,讓今日的自己面對知識的時候,謙卑一些吧。

二十歲多一點,離開校園那幾年。很多人以為這是精彩人生的開始,殊不知對於多數人,絕大多數人,這是他們一輩子的巔峰。你必須付出很多努力,很多很多努力,才能保證,熱情才華不衰減,赤子之心不熄滅。

決定人生的“想法”的力量無比強大

5,我剛工作時候,買過一本稻盛和夫的書,叫《想法》。我記得這套書有三本小冊子,我買的還只是其中一本。稻盛和夫是個非常偉大的企業家,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他寫了很多理念我是認同的。可能現在社交媒體上,對於工作方面,很多人講了很多隨性的、比較“喪”的觀點。但我內心裡是接受稻盛和夫的積極觀點的,尊重“極致專注的做事情”、“特別用心的思考”、“在做事情中磨練自己的心性”。這些我都很認同,在學習。

6,時間過了這麼多年了,加上我玩互聯網玩的很早,很多十五六年的網友。很多年過去,有些才華像花朵一樣凋零了,甚至變成有點無趣的人;有些卻或者變成很快樂的人,或者變成有些成績的人,或者變成散發著光芒和熱情的人。我回頭看,真的是“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7,有的人對自己的“心”有要求。有的人對自己的“心”沒有要求。說到“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是一種狀態。它落到實踐中,是“行為”,但它不僅僅是表層的“行為”,還有“心裡面的動因”,還有“內心願望的強烈程度”、“內心信念的篤定程度”。

8,我當年看稻盛和夫感受不到這一點。當年我的解讀僅僅是,他在講責任心,在講工作要認真投入鑽研。但現在我解讀出“心”的部分了。

9,他有個觀點非常好,是“決定人生的是心中想法”,思考很重要,但是“想”要比“思考”還要重要很多。他有個很重要的論點,就是“人性的品格、境遇和環境是由想法形成的。”我選擇了其中一些文字給你看。

所謂的“想”,是人類一切的本源、基礎,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其一,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想法”累積起來,造就了我們的人性、人品和人格。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會想這想那,通過這些“想法”的彙集,拼湊出了我們的人性、人品和人格。

有些人認為“自己合適就行,不用管別人死活”,這種人大腦中往往充斥著自私、無情的想法,我想他們的人性、人品和人格如同那些“想法”一樣,也會變得自私自利、無情無義。

反之,抱有同情心、善良的“想法”的人,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富有同情心的人性、人品和人格。可見,“想法”竟然能對我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不僅如此,“想法”還有另一種巨大的作用。“想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境遇和環境。換言之,說各種“想法”的凝聚可以打造一個人的命運,也並非言過其實。

一個人,他的周圍發生了什麼事,現在身處何種境遇——正是他一直以來內心的“想法”不斷積累的結果。

“我的命怎麼這麼不好!”這種抱怨、賭氣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自己的命運既非別人強加的東西,也不是自然所賜予的,而是由自己的“想法”創造出來的。如與家人、鄰居、同事之間的關係等,所有人際關係都是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映。

決定人生的“想法”的力量無比強大

儘管如此,很多現代人還是不相信自己所擁有的“想法”中竟然蘊藏著那麼大的力量。但是,不管我們相信與否,實際上無論是人生的結果、人際關係,還是和地域社會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想法”塑造出來的。”

(灰色部分引用稻盛和夫文字,在不影響原意的基礎上,董董做了段落和句子刪減)

10,這是關於“想”的第一層邏輯。這一層邏輯的核心就是:我們的人生和境遇由我們的“想法”構成。而這個“想法”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11,在“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重要”的基礎上,第二層就是利他之心。放在當下環境,我覺得“共贏之心”更好些。我寫過《凡事可交換,凡事找共贏》。其實很多知識和理念真的是年輕時注入一個火苗,後來在成長中不斷的成型、成概念。

12,第三個層次,就是保護自己的想法,又和我前幾天寫的《保護自己的心力》串聯起來了。對天發誓,我寫東西是沒有參考別人的,我一旦參考反而寫不好。但是大師講的話,真的是

你自己通過無數生活實踐,自己去悟、去總結後,回頭再看,當年沒有的感觸,現在全部變成了“化學效應”。

13,但“保護”心力只是相對低一層,高一層是大師所說,“將想法轉變為信念,再提升至膽識的強烈意願”。他說:“僅僅憑藉知識,起不到多少作用。要想把知識提升到見識的高度,就需要把知識提升到信念。”

14,強烈的意願是做成很多事情的根本。有時候就是“忽然冒出來的那一瞬想法和信念”很重要。它恰恰需要被珍惜,而不是打壓,更不是自我打擊。這也是我實踐感受到的。

15,昨天星球有個朋友,叫DO EAT,說自己週末去書店安靜看雜誌,然後發了幾張雜誌的照片。其中有個外文雜誌,雖然只露了一角,但可以看出用色很大膽,很漂亮。我記得我當年實習回來,很厲害的老闆帶我見很多人、做很多稿子,我回學校就想:“我要做一件改變渾渾噩噩的校園環境的事情”。那時候真的去做雜誌、拉贊助,把這個事情做出來了。後來好多次出差國外,有次印象很深,就是拿了本泰國機場的免費雜誌,講無公害農場的。我看到那個雜誌設計很好,理念很好,我直到現在都記得這個事情。我在想,我要做設計很好、很漂亮的東西。我就相信這件事了,我覺得它一定會實現,載體不一定是雜誌,但我要做好東西出來。

16,我記得最開始畫畫的時候,我就知道,“雖然我沒有學過一天畫畫,雖然我有技術不足的問題,但我知道我畫了好東西。”我知道我的畫裡面,有一些溫柔、浪漫、詩意的東西。我不會自戀,但我知道,這些東西是真誠和美好的,不會因為外界關注或不理會而改變,我要一直畫下去。我就堅持,從2005年到現在,堅持了14年。雖然沒有主動宣傳,但是有雜誌也主動出版了,有書也主動收錄了。這是個很喜悅的狀態:我堅持,以為你熱愛,因為相信自己創作的價值。

17,我堅信我在網上可以交到朋友,而且我做到了,交了許多十年朋友。只是後來我學會了更多的篩選。我堅信時間一長,一個人真誠與否還是悉心塑造自己,絕對會被人們感知到。我堅信我會不斷進步。我堅信能和周圍人形成良性共同體。這些是我堅持繼續分享的信念,所以我做好了堅持很久很久的打算。比起一年前,我看到自己很大的進步了,雖然進步的還不夠,但我的內心卻很堅定。不是因為我會畫畫、寫文字、“善於運營”,所以可以交友,而是我堅信人會被他人感受到品質,人和人之間一定會形成真誠、共贏的關係,無論是網下還是網上。

18,我還有很多很多想法。我前段時間痴迷古地圖,我就想,我未來一定要擁有漂亮的古董店。我看到精美的設計,我就想,我一定會有美麗的個人品牌。我看到一些美食文章,我覺得我寫得更好,我就想我一定會出美食書。我一定會寫旅行遊記。我特別篤信,朝著這個方向,去一一篇篇文獻去學習,一張張畫去練習,一篇篇文章累積寫作。

19,其實這個話題往大了說,回到了“規訓”的老話題上。我們的文明總的而言,對個人的“規訓”是很多的,對個體的力量是“壓抑”的。我們的人是框框裡面跳舞,屋簷底下飛翔。很多人心的力量是很弱的,信念在動搖。也不敢說出看起了很“大”的話,因為屢屢被嘲笑,或者被教育不知天高地厚,或者我們的文化特別強調“不說”。西方文明尤其美國其實ego是很大的,他們則很相信個體的力量。我喜歡的幾個美國女足球員,我看到他們開了個公司,幾個人開發佈會,就說要改變世界,改變整個人們的思想生態。我當時看了其實很感觸。

決定人生的“想法”的力量無比強大

20,意識到想法的力量,就是迴歸原點和基本出發點:相信想法的力量無窮大,把想法上升為信念。信念是篤定自己一定會做到的事情。意識到它之後,人的狀態會非常積極喜悅,然後一個個去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