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會變成“項羽”嗎?(音頻 可聽)


Hello 大家好,碩哥今天給大家講的歷史人物啊,是一個讓人覺得十分可惜的大英雄——項羽。其實碩哥講項羽,心裡是十分忐忑的,因為項羽的性格缺陷,不像岳飛、隋煬帝那樣的明顯。但從時間上講,項羽又算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悲劇的第一人,這又促使我很想去挖掘他,並分享給你們。

項羽,很多歷史小白可能聽過,但說不上次二;稍微熟悉一點歷史的人,可能知道他和劉邦爭天下的故事。再厲害點的人,可能知道,一千年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叫:“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好,項羽生於公元前232年,比我們上次講的隋煬帝,又早了足足800年。距今2200多年前。為什麼碩哥要講項羽這個人呢。第一、因為在歷史上,我們很少能遇見這種雖然失敗了,但卻讓每個人肅然起敬的英雄人物。所謂成王敗寇,在中國古代的價值觀裡,一旦某個人失敗了,意味著他會被成功者或者後代的人寫成完全的壞人,就像我們上一講的隋煬帝,“壞人”的標籤背了1千多年。可項羽不同,他雖然爭天下失敗了,但後世人卻一直將項羽當作英雄來祭奠。他的對手,漢高祖劉邦要是知道了,那得有多尷尬。第二、項羽的故事是符合碩哥公眾號的宗旨的,就是他的性格是導致他最後失敗的最關鍵要素,要論性格悲劇的人生,他一點兒也不輸隋煬帝。

好,我們先講講項羽的人生。他出生的時候,正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當時還處於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分為秦韓趙魏楚燕齊七個大國,以及幾個小國。項羽呢,是楚國人。他們項家,是楚國的大家族,他的祖父項燕是楚國的大將軍,在和秦國的而作戰中戰死了。後來他的父親也死得早,所以項羽一直就和他的叔父生活在一起。在項羽9歲的時候,他的祖國被秦國滅了。所以對項羽來說,秦國是國仇家恨的對象。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了所有國家,統一了中原大地。秦國變成了秦朝。可是秦朝在秦始皇死後3年就亡國了。

起因是因為政府徵集了很多農民去給秦始皇修陵墓啊、當兵啊,老百姓不能好好種地。其中一支農民隊伍造反了,也就是歷史上第一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話說這隻農民起義軍才900多人,可就像滾雪球一樣,規模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的人都參與了進來。大概是平時都忍著秦朝的暴政,今天終於可以發洩了。由於各種原因呢,這個起義6個月,就被秦軍打敗了。

可在這過程中,我們的主人公,項羽和他叔父項梁也乘亂,在今天的蘇州起義了,他們打出了“復楚”的旗號,也就是恢復楚國的意思。項羽從小身強體壯,所謂 “力拔山兮氣蓋世”,說的就是他。所以項羽在戰場上英勇表現,是他被後人稱為英雄的重要原因。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故事來講述項羽的一生。


第一件事、破釜成舟、解鉅鹿之圍。

自從陳勝吳廣起義後啊,原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的貴族,乘機全部恢復了自己的國家,中原大地一下子又回到戰國時期。當時秦朝派大將軍章邯,率領40萬大軍前來鎮壓,並且打敗了重新建國的趙國軍隊,趙國皇帝逃到了一個叫鉅鹿的地方,同時他向其他國家發出了求救信,希望大家一起派軍隊來攻打秦軍。其中,剛恢復國家的楚國,就派了一個叫宋義的將軍,率領5萬軍隊去救援趙國,項羽呢作為副將軍也一起去了。同時楚王也派劉邦從其他路線進攻秦朝,並規定,誰先進入秦朝首都,誰就是王。當各國救援的軍隊到達時,由於需要過河才能救援趙國,但大家又看到秦軍十分強大,都不敢過河,都在猶豫要不要去救援。項羽的領導,宋義也是這樣想的,他在河對岸原地休息了40多天,就是不肯過河去。項羽多次建議儘快過河,都被他否決;後來項羽心一橫,把自己的領導給殺了,他帶領軍隊過河,並下令所有人把燒飯的鍋砸碎,每人只能帶3天的糧食,過河之後把船全部損壞,沉入河底,這意味著如果他們失敗了就無法回到河對岸,只能等死了。後來有個成語叫“破釜沉舟”講的就是項羽的這次行動。

過河之後的項羽身先士卒,楚國士兵知道不成功的話只能等死,於是個個拼命打仗。最後項羽以5萬人,打敗了秦軍40萬人,成功的解救了趙國。項羽勝利後,其他國家軍隊的將軍,由於沒來救援,都覺得很不好意思,於是紛紛到項羽面前道歉。

隨後項羽率領大軍,一路向西,並且在過程中,有20萬秦軍向項羽投降了,可當時由於糧食不夠吃,又怕這些人會再次叛亂,最後項羽把這20萬秦軍全部活埋的,手段極為殘忍。這也造成了項羽在秦國人心中的惡劣影響。


第二件事、家喻戶曉的“鴻門宴”

很多人都聽過鴻門宴這個詞,但並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話說項羽打敗了秦軍後,一路向西,到了秦朝首都——咸陽的附近。這時他突然得知,他的隊友劉邦,也就是後來建立了400年漢朝的漢高祖,早就已經在秦朝首都了。原來啊,劉邦乘項羽和秦軍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偷偷的通過另外一條小路,第一個進入了秦朝首都。由於之前楚國國王有命令,誰先進入秦朝首都誰就是大王。可這時候大家都知道,雖然劉邦是第一個進入首都的,但打敗秦朝主要靠的是項羽啊,那怎麼辦呢?於是乎,項羽把軍隊駐紮在咸陽城外,一個叫鴻門的地方,並邀請劉邦一起過來討論事情。項羽的謀士范增看出來劉邦這人,雖然算不上英雄,但心懷大志,可能會成為項羽未來的敵人,他就建議項羽通過這次見面,順便把劉邦殺了。劉邦也知道自己只是撿了個便宜而已,沒有項羽,他也無法第一個進入首都。於是他就乖乖的前來赴宴,並在酒席上,一個勁兒的向項羽道歉,拍項羽馬屁。最後項羽心一軟,居然就沒殺劉邦。劉邦因此逃過一劫,這就是“鴻門宴”的來歷。

而項羽的軍隊進入咸陽後,卻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因此,先有活埋20萬秦兵,後有屠殺咸陽城,項羽至此在秦國人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第三件事、封侯拜相、衣錦還鄉

以項羽為主的各國軍隊,在推翻了秦朝統治之後,由於項羽功勞最大,軍隊實力最強,於是大家就推舉項羽為天下盟主,當時項羽多大呢,26歲。可謂少年得志。於是項羽根據大家的在推翻秦朝過程中的功勞大小,把天下分為18個國家,分別分給了有功勞的各路將軍。其中封劉邦為漢王,領土在四川,因為當時四川很偏僻,項羽想把劉邦扔到那裡,讓他自己自身自滅去。

你的孩子會變成“項羽”嗎?(音頻 可聽)

其中,項羽把自己的領土分在了今天的江蘇安徽一帶,這也是原來楚國的領土,他自稱“霸王”,所以後來項羽也被稱為“楚霸王”。同時他也是所有國家的盟主。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分領土啊,大家都喜歡分在那些易守難攻的地方,因為這種地方安全,不容易被滅。而項羽自己的領土呢卻在江蘇安徽一帶,這一帶自古就是江淮平原,一馬平川,一旦打起仗來,根本沒有山川險阻可以依靠,是最容易被打的地方,這也是後來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相反,劉邦所在的四川,當時雖然很偏僻,但自從四川修了都江堰之後,號稱天府之國,糧食產量非常的高。因此,在這一點上,項羽缺少了爭天下的戰略眼光,而劉邦呢,又撿了個便宜,第二次了。

這裡要稍微說明一下,就在劉邦被分到四川的同時,有一箇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人才——韓信也跟著劉邦一起到了四川;韓信原來是項羽的一個下屬,由於他在項羽的軍營裡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就改投到劉邦的軍營裡,劉邦剛開始也看不上韓信,但經過蕭何的推薦,韓信才得以施展才華,並在後來擊敗項羽,建立漢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四件事、楚霸王命喪烏江

在項羽分完18個國家後才一兩年,其中的齊、趙兩國,因為一些利益問題就互相打起來了。項羽作天下盟主,自然要去主持公道。由於齊國反抗項羽,項羽打敗了齊國後,把齊國的軍隊全部活埋殺死,並燒燬了很多老百姓的房子。 而遠在四川的劉邦,由於在四川養精蓄銳,招兵買馬,實力大增。他聽說這事後,立馬乘機出兵,拿下了陝西關中地區,並帶領50萬兵馬,乘著項羽去協調齊趙兩國矛盾的時候,直接攻打了項羽的領土——彭城;項羽聽說後,十分生氣,立馬帶上3萬兵馬,從齊國返回楚國,並一舉大破劉邦軍隊,奪回了彭城。以3萬打敗50萬,項羽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劉邦失敗後一路逃跑啊,為了加快速度,他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全扔下馬車,獨自一人跑了(難以想象,這就是後來開創了大漢朝400年的漢高祖的行為)。劉邦一直逃到了一個叫滎陽的地方。然後他使用張良的建議,用了一招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和他最重要的謀士范增的關係。項羽果然上當,覺得自己的權威還不如范增,於是剝奪了范增的權利,和范增的關係也慢慢變壞了。要知道範增可是項羽最厲害的幫手。

後來經過一系列的糾纏,項羽和劉邦決定握手言和。在一個叫鴻溝的地方,規定鴻溝以東是楚霸王項羽的地盤,西面是漢王劉邦的地盤,玩過中國象棋的人都知道,上面依然有“楚河漢界”四個大字,這就是源自於項羽和劉邦的這次議和。

而此時的另外一個人物,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韓信,劉邦命令他帶領了30萬軍隊在北方,先後滅掉了齊、趙等國家,加上南方劉邦自己20萬的兵馬,他們逐漸對項羽形成了包圍的態勢。就在這關鍵時期,項羽手下另外一個大將軍——英布叛變了,投向了劉邦的陣營。因為項羽在論功行賞,封分天下的時候,沒有充分照顧到他的感受,他覺得自己功勞這麼大,得到卻這麼少。再加上劉邦用利益誘惑他,於是他就投降了劉邦。這等於又削弱了項羽的實力。

說到這裡,碩哥要小結一下,項羽由於長期作戰,先是去北方調節齊趙兩國的矛盾,又和齊國打仗。然後又回來和劉邦打仗,自己的下屬又有叛變了,導致他的軍隊數量沒有得到很好休息和補給,只剩10萬人馬;而劉邦呢我們知道他在四川休養生息,招兵買馬,一出手就是50萬大軍。在雙方議和後,項羽主動後撤,回到自己的領土上,並把劉邦的家人送還給劉邦。(也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劉邦為了自己逃跑,把老婆孩子都踢下了馬車,所以他們被項羽抓了。)而此時的劉邦,乘項羽返回的時候,突然撕毀合約,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命令北方的韓信,率領30萬大軍,從側翼包圍項羽。項羽只有10萬兵馬,只能且戰且退,退到了一個叫垓下的地方。劉邦50萬大軍,將其死死圍住。

由於項羽的士兵都是楚國人,劉邦為了瓦解項羽軍隊的軍心,故意派人在項羽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唱起了楚國的家鄉歌曲,他想讓項羽的士兵聽到後,就不想打仗,主動投降。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由來,意思是一個人處於很危險的境地,四面八方都有敵人的意思(小朋友們要記住哦!)。此時對於項羽來說,唯一的辦法只能突圍,但突圍只能帶著少數人,大部隊由於被圍住了,不可能全部突圍。另外,項羽在此次戰鬥中,一直帶著自己心愛的妻子虞姬。如果他要突圍肯定不能帶著虞姬,因為這會拖慢行軍速度,於是項羽仰天嘆息,依依不捨的離開了虞姬。這就是成語“霸王別姬”的由來。如今中國的戲曲——京劇,裡面依然有“霸王別姬”這麼一段。

項羽突圍之後,身邊只有100多人,他們原計劃渡過烏江,回到楚國領土,重整兵馬,再殺回來。由於劉邦的漢軍不斷追擊,後來項羽只剩下28人,但項羽僅憑這28人,斬殺了幾百名敵軍,其中還有2名敵人的將軍。最後他獨自一人跑到烏江邊。項羽想了想,覺得自己從天下的盟主變成如今的這樣,對不起這麼年來支持他的楚國江東父老,他殺了追過來的1百多名漢軍之後,揮刀自殺了。一代名將,就此殞命烏江,當時他才30歲。

你的孩子會變成“項羽”嗎?(音頻 可聽)

這就是楚霸王——項羽精彩而悲壯的一生。故事說完了,大家除了對項羽的遭遇有一點嘆息之外,是否也有一絲絲的迷茫?項羽,到底輸在了哪?以下是碩哥個人的一些看法,大家一起做個參考:

碩哥個人認為啊,項羽的失敗,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文章一開始,碩哥提到的,他性格的矛盾特徵。具體來說,項羽在不該仁慈的時候仁慈,在不該殘暴的時候卻殘暴了。鴻門宴上, 他原本決定殺掉劉邦,可劉邦一服軟,項羽的殺心就沒了,眼睜睜看著這個狡猾的對手離去。而他在戰場上,卻是另外一副冷酷無情的樣子,先是活埋20萬秦兵,然後是在秦朝首都咸陽大屠殺,後來打敗齊國後,又對當地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進行大屠殺。這些行為,讓項羽獲得了戰神的標籤外,還被貼上了殘暴的標籤。他的殘忍啊,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在戰場上的能力太強,從而導致他驕傲自滿的結果。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你這麼殘暴,老百姓自然不願意和你一起玩兒啦。

第二方面,碩哥覺得是他少年得志,成名的太早。在項羽身上,成名太早意味著他目光的短淺。他在成為天下盟主的時候才26歲。有人乘機建議項羽,像秦始皇一樣,自己當皇帝。因為他是實力最強大的,以他當時的威望,無人敢反對。但根據《史記》記載,項羽卻說出了一句很有名話,叫:富貴不還鄉 如錦衣夜行。所以他選擇了把天下分為18個國家,把自己老家楚國的領土分給自己,回家做楚霸王去了。這使得中國重新回到了戰國時期那種天天打仗的局面。

第三方面,碩哥覺得項羽的性格又過於天真。在項羽心裡,他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是君子。他在鴻門宴上放過了劉邦,在雙方“楚河漢界”議和之後,又把劉邦的家人送了回去。他覺得,我既然表現出誠意,你自然也要給我誠意。可是劉邦卻一次次的撕毀約定。先是趁項羽打齊國的時候,在背後捅刀;後來又在雙方議和後,撕毀合約,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

另外,他把天下分為18個國家,也表現出了他的天真,甚至是幼稚。他覺得按照功勞大小,每個人都得到一塊領土,從此以後大家和睦相處,再也不打仗了。他還把自己的領土分在了最容易被打、最沒有天險可守的江淮平原。因為他覺得以後肯定不會打仗了,大家一起建立和諧社會吧。可他不知道人心是貪婪了,利益的分配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天下再一次的戰火紛飛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他個人在戰場上勇猛無敵,但卻從來不重視下屬的建議,軍事天才韓信就是因為這個才離開了項羽,轉向了劉邦。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項羽其實是個可憐之人。假如他能在40歲之後再成功,那他也許會像劉邦一樣,具備一定的社會閱歷,懂得一點人性的圓滑。要知道劉邦比項羽足足大了24歲啊,這完全就是個經歷豐富的中年人,對剛入社會的小年輕的降維打擊啊。

所以,項羽身上既有年輕人的衝勁與活力,也有不懂得社會現實的幼稚,還有因為善於打仗而驕傲自滿,產生的殘忍。這些特徵成就了項羽精彩的一生,也在他精彩的結尾,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家長朋友和孩子們,我們回過頭看項羽的這一生啊,我不知道你們感受到什麼沒有,碩哥也無法用精煉的語言來給你們提一些建議,但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在未來踏上社會的那一刻,是否可以重新把項羽的故事再翻開來看一看呢。項羽的勇猛、自信,以及講信用的性格,自然值得我們的孩子去學習,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但他的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一樣值得我們警惕。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從項羽的身上,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

好,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聽故事,學知識,講人生。這是歷史的魅力。如果你喜歡,加個關注,幫碩哥轉發宣傳一下,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