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發達國家智庫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述介(上)

中國古代的謀略文化和智謀韜略有非常豐富的歷史資源,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策劃業或者說現代智庫,在西方一些工業發展較早的國家發展起來的,在相當程度上,智庫的發展是為服務於工業質詢而出現的,西方發達國家智庫起步比較早的,發展比較快,在工業革命的後期,西方發達國家的智庫已經進入比較成熟的發展期。中國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在這種狀態下,對西方質詢業或智庫多一些瞭解是很有益處的,在一定意義上,瞭解西方的智庫有利於深入地瞭解西方。

在美、日、英、德等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諮詢業或智庫已經形成相當規模的產業群,成為經濟體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智力方面促進了現代企業和經濟體系的巨大的進步,還幫助政府、集團、團體和各種機構,採取更為有效的運作方案。發達國家的質詢機構,有的叫諮詢公司,有的叫經濟研究中心,有的叫研究所,有的叫“腦庫”等等,規模一般都不小,從業人員很多,對國家甚至國際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相當大。

在老牌的工業國英國,諮詢業或智庫幾乎是與工業革命同時起步的,英國被認為是諮詢業的創始國。

經過兩個多世紀的發展,英國的諮詢業已經形成一個規模比較大、行業發展比較成熟的體系。到本世紀初,英國已有各種規模的諮詢機構2000多家,大規模的諮詢機構從業人員有2000多人,專業的服務範圍十分廣泛。

歐洲發達國家智庫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述介(上)

倫敦夜景

從業務性質上看,英國的諮詢業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工程諮詢,起步很早,適應早期工程發展的需要而發展迅速,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工業諮詢公司有900多家,涉及土木工程、電氣工程、結構工程等近百個專業。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初,英國的海外工程諮詢發展快速,早在1978年,英國海外工程額高達340億英鎊,諮詢業也相應發展,1989年,僅英國工程師諮詢協會所屬的159個企業,海外營業額達77.28億英鎊。

第二類是技術服務諮詢,主要以提供新技術、新知識為業務方向,服務項目包括設計新產品、對產品進行技術平定、對企業進行新技術改造、培訓新技術人才、提供技術諮詢等,這一類的諮詢公司有1000多家。

第三類是管理諮詢公司,服務範圍很廣,涉及組織發展與政策制定、財政管理與行政管理、生產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調查與產品營銷、提供情報與設計程序、經濟與環境的研究等。管理諮詢機構有數百家,圍繞著英國管理協會開展工作,像英國的“PE”國際諮詢公司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

英國諮詢機構的發展有三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隨著諮詢機構的壯大不斷地分化出新的諮詢機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轉換為合夥人,成立新的機構;二是從製造商、承建商企業中分化出技術人員,建立新的諮詢機構;三是適應大型化、複雜化工程項目的需要,建立多學科、多個專業協調的大型諮詢機構。

歐洲發達國家智庫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述介(上)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代表團訪問中國

英國諮詢業呈現了自身的特點:第一是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因為諮詢業的發展早於其他國家,有百年的歷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諮詢經驗,有大批老練的專業諮詢人才,有相當穩定和長久的業務關係,佔有有利的諮詢業發展條件。

第二是組織嚴密,作風嚴謹,對行業的管理很嚴格,諮詢人員須由諮詢工程師協會審查合格後才能吸收為會員,諮詢企業申請入會,須由諮詢社審批,個人和企業,未經審批入會,不能開展諮詢業務。向海外開展諮詢業務,須由海外協作事業部統一管理。諮詢組織之間互通情報、交流經驗,諮詢項目的實施和驗收都都非常嚴謹,極力維護客戶的利益,注重信譽。

第三是行業高尚,社會支持,英國的諮詢業很有社會的尊重,從事諮詢業的人屬於知識行業,很高尚,社會單位對諮詢機構很支持,提供條件讓諮詢企業相互協作,一些大型的諮詢工程竣工,有時女王都會參加儀式頒獎。

第四是向外拓展,跨國經營,英國諮詢業非常重視向海外發展業務,政府鼓勵諮詢業進軍海外,沿襲原來在殖民地積累的資源優勢,同時由駐外使館蒐集的情報支持諮詢公司,在經費上也對諮詢公司提供幫助,在海外設有多個諮詢工作總部,指導海外諮詢業務。

歐洲發達國家智庫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述介(上)

香格里拉對話會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佈報告

在英國的許許多多諮詢公司中,最著名的是“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創辦於1958年,蘇伊士運河戰爭和匈牙利事件剛結束不久,一些學術界、政治界、新聞界和宗教界人士認為,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未能使公共政策的辯論集中在防務的問題上,所以,阿拉斯泰爾•巴肯促進戰略問題的研究轉向英國的防務研究,他也成了英國倫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

1971年,為了擴大研究所的視野,該研究所的名稱加上了“國際”一詞,成了“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此後,這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大都具有國際色彩,巴肯退休後,任命瑞士籍的英國人弗朗索瓦•迪歇納為所長,後來,由德國人克里斯托費爾•貝爾特拉姆接任所長,繼續保持“國際”特色。研究所除了經常聘請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伊朗等國的專業人員外,還邀請來自中國、日本、尼日利亞等國的短期研究人員。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戰略研究所聘請一位美國籍的理查德•伯特任副所長,以保證該所的觀點包含大西洋彼岸的不同觀點,他原是美國國務卿,在國際外交的實際經驗。

該所的第二任副所長是雷戈裡•特里弗登,曾是哈弗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公共政策計劃主講人。而現任副所長羅伯特•努裡克,曾是美國的蘇聯軍事和政治事務專家,有在五角大樓及在美國軍備控制和裁軍署工作的經歷,是很有知名度的軍事、政治專家和軍事技術權威人士。其實,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從一開始就得到軍方人士的重視,1956年,英國海軍少將巴扎德和工黨要員希利曾利用這個研究所討論“核時代國防政策問題”,其目的是為當時和未來的戰略問題提供準確的情報資料,進行謹慎的分析,以協助公眾對國際安全問題的理解。

到現在,該所的研究領域逐步擴大,廣泛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及和平等方面的問題。具體研究項目包括:戰略研究、防衛與軍備、威懾的未來條件、地區安全問題、海灣安全研究、歐洲安全政策、非洲前線國家的區域作用等。該所發表的關於世界各國軍事力量的公開統治數字和基本判斷方面,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理事會成員包括歐洲、北美、中東、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16個國家。研究所的會員來自80多個國家,各類個人會員2200多名,集體會員220多個。會員代表著廣泛的職業和興趣,會員來自大學、教會、軍界、政壇、科研單位、工業企業、民間團體等。會員每年須繳納會費45英磅,新會員同時還要繳納入會費10英磅。團體會員來自政府、學校、使館、公司、報社、研究機構等,每個團體會員每年繳納會費總數不得低於325英磅。除了會員費,研究所的經費還來源於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基金會的捐款和研究所出版刊物的經營收入。

該研究所堅持各種研討活動:每年開一次年會,9月舉行,年會的地點不一定在倫敦,也經常在其他地方召開,研究所在世界各地的會員都可參加,每次年會討論一個對未來政策有重大戰略問題;每年舉行一次紀念研究所創始人阿拉斯塔爾·巴肯(1958—1969)的講座,邀請國際知名人物、政治家、著名學者給研究所的人員作演講;每月研究所至少為其會員組織兩次討論會,就當前國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

該研究所出版五種主要刊物:每年10月出版一本年度《軍事力量對比》手冊,介紹世界各國軍事實力;每年5月出版一本《戰略研究》報告,就一年來的重大安全問題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每年以《論叢》的形式發表8─10份專題論文,就相關的專題發表研究人員的深刻見解;定期出版《生存》雙月刊,發表有獨創見解的文章,刊載重要文件,發表講話稿全文以及專門的書刊評論;每年出版《國際安全研究》、《地區安全研究》“文件彙編”,出版一本編入“國際戰略研究所叢書”的讀物。其中,《軍事力量對比》、《戰略研究》、《年會報告》等,以被視為是國際戰略研究的權威著作。

歐洲發達國家智庫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述介(上)

中國國際法學院在倫敦與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舉行學術圓桌會議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既是一個國際軍事情報研究中心,又是一個國際問題研究者的國際俱樂部。研究所經常對國際上的熱點問題發表權威的看法。

比如,在2004年發佈的23年年度全球報告中尖銳指出:伊重建的失敗將成美國的噩夢。報告說:如果伊拉克重建失敗,或者重新回到獨裁局面,駐伊聯軍的一切積極成果都會化為烏有。美國將會被看成食言的侵略者。重建伊拉克的失敗對美國和西方來說將是一個戰略上的噩夢。美國及其盟國能否將伊拉克重建好是地區安全以及國際體系穩定的關鍵。報告分析說:2004年對美國權威的信任處於最低潮,因此要真正贏得支持,美國的單邊主義形象必須有所收斂。自從布什總統上臺以來,尤其是伊戰後,美國的全球形象已一落千丈。伊拉克戰爭帶給人們的是極度的震驚,而不是足夠的敬畏。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分裂了美國及其主要的歐洲盟友,使得英國這個美國最忠實的支持者被尷尬地留在了夾縫裡。美國還必須很好地向穆斯林作出解釋,以防止他們全部倒向極端陣營。布什政府沒有完全認識到,9·11襲擊實際上是對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而稱霸的暴力反應。顯然,像關於美國對伊行動的這一類評論,是倫敦戰略研究所的典型風格,站在國際問題的制高點上,對熱點問題發表權威看法。

\u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