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光鮮亮麗”

1.學醫意味著你進入了一個服務行業,用我們領導的話,本質上和端茶送水的服務員沒有太大區別。所以要按照服務員標準要求自己,謹言慎行。潛臺詞就是:誰壞了醫院聲譽誰就是公敵。現在醫院專門安排人做患者滿意度調查,所以覺得壓力山大。醫生是最容易遭遇道德綁架的職業,說話必須極其謹慎,時時牢記換位思考,否則可能一句話不慎就成為新聞人物、過街老鼠 。從事這個職業,也許久了你不會把家裡人頭痛腦熱當回事,可是你的病人(和你並不沾親帶故),他們的安危才會讓你夜不能寐…在家休息單位一個電話你放下碗就跑,但手術時電話鈴響起,明明知道是家裡來的你卻不能接。這個工作不是普通的服務工作,關鍵時刻必須用你的經驗技術讓患者化險為夷,否則兩敗俱傷。

2.體力活!對!千萬不要以為什麼醫生是純技術工作,實際上體力太重要,尤其是手術相關科室。更不是靳東主演影視劇裡面牛B大佬,其實大多數時候就是和疲勞作鬥爭的苦力。甚至推車、搬運患者這類工作也會經常參與。夜班、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值班其實更多考驗的是體力、耐力。好在我們醫院絕大多數同事農村出來的,吃苦耐勞。我們這裡大多數科室醫生值夜班至50+歲。長期的緊張工作會損害健康的。從醫二十餘載,我從一個當年綠茵場上的健將變成了一個患有高血壓、嚴重胃病的人……這個工作實際上不存在上下班時間,全年至少360天24小時待命。醫院要求一般不許關電話,所以即使在家裡也可能隨時有工作電話接入,大到患者病情突變召喚,小到患者或護士詢問某個問題……一個幾乎24小時無法脫離工作狀態的工作,如果工資低於965,實在說不過去吧?!

醫生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光鮮亮麗”

3.收入從何而來?絕大多數基層醫院都是差額撥款,而且同一個城市各個醫院激烈競爭,所以不是每個醫院都有穩定收入的。你的收入取決於你們醫院科室整體營收以及你個人的創收。附最近兩個月獎金截圖。月收入=基礎工資(3K+)+獎金。

4.關於灰色收入:許多人覺得當醫生一定有大把灰色收入,但是必須告訴你,不是每個人都有,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我瞭解的一兩千塊的居多,個別的四五千。而且這一塊收入不穩定。國家在治理、醫保在限制用藥、醫院在監督。而且真的有法律風險。本人所在城市附近監獄關了大把醫院院長、藥房主任……不建議擇業時把回扣考慮進去,就如選擇當公務員不要考慮當貪官。自由真的很重要。紅包千萬別收,這個會使你在醫療活動中處於被動弱勢地位,收紅包相當於自殺。

5.關於進階:工作年限久了你肯定想晉升職務職稱,由於大多數基層醫院必須考慮生存,所以你能否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主要取決於你能夠給醫院帶來現金流也就是業務收入。現在進階也會耗費大量財力精力,核心期刊發上幾篇,版面費可能就會貼進去幾萬塊!

6.醫生和醫院其他崗位人員收入對比:醫院主要是依據職務而不是技術職稱來分配(包括後勤)。身邊也不乏離開臨床競聘後勤科室負責任人的,趨之若鶩。

7.有沒有性別歧視?:對於醫學生來講,這個行當有沒有性別歧視?肯定有!我曾經聽到某科室主任發誓以後不接受女的,因為當時科室有女醫生因為身體原因不能上班導致人員緊張。本市另外一家三甲招聘本來準備接收個男研究生後來男生不來了,男生想推薦自己女同學來被醫院拒絕。

8.關於醫生總體收入:我所在科室在醫院收入中等偏下,本人年均工資卡收入約15W萬(含年終獎),看科室效益。這個收入不低於本市大多數同年限公務員收入。大約3~5年不吃不喝可以本市購入一套100平米房子。畢竟四五線城市,房價也就幾千大洋一平米。

醫生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光鮮亮麗”

9.醫生是為數不多隨時可能面臨鉅額賠償甚至官司的工作,而且對差錯事故幾乎是零容忍。其他工作你成功99次出1次問題可能成為牛人,而醫療工作成功999次1次出現差錯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甚至你沒有發生差錯也會由於種種原因捲入官司。福建某醫院婦產科發生的事情讓人更加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認識的醫生很多都是掏腰包賠過錢的,我們本地一般醫生護士承擔差錯事故醫院賠償總額的10-20%,我知道最高的有賠掉一年工資的。不知道發生國家賠償的法官,要承擔多大比例?

10.關於這個行業收入預測:國內醫療模式目前總體處於政府低投入、低收費、高效率、高勞動強度階段。同事中下一代學醫的微乎其微,尤其是尖子生。一個行業的收入取決於宏觀資金流向及地方財政。三甲公立醫院,一般有相對穩定的現金流,所以下限不低。但是上限還是有限的。在我們醫院,大致介於5—25K。當經濟景氣度高的時候,學醫不熱門,這兩年經濟不太景氣,所以有升溫趨勢,省內哪怕二本省屬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都有逼近600趨勢並紛紛進入一本招生。建議大家還是要根據興趣選擇,畢竟高考600+的從事任何行業大都都是佼佼者。必須讀研,選擇較發達地區三甲醫院,因為平臺很重要。不太看好經濟欠發達地區醫生收入增長潛力,畢竟醫保資金需要財政來支撐!

醫生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光鮮亮麗”

11.執業環境:在大數據時代,醫生的工作越來越透明,受到的監督越來越多,醫保的限制越來越多;部分專科必須的藥物價格飆升甚至缺貨,在制訂診療方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比如藥佔比)、受到的肘掣更多,所以風險度越來越高。整體執業環境惡化。各種腦殘的規章制度文字遊戲讓人疲於奔命,稍微不注意就會被投訴、懲扣,成就感越來越低。一個醫生因為各種缺陷比如病歷書寫一年被扣掉上千塊基本上是常態。醫生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外部,也來自自身健康及心理問題。中青年醫生猝死或罹患大病早已不是新聞。在本世紀初,由於《醫師註冊暫行條例》阻礙了醫生流動(要單位簽字才可以更換執業地點),醫生這個職業非常憋屈,“跳槽”非常困難,甚至很多時候被原單位索取鉅額“分手費”。2017年修改條例後情況有所改變。加上國家鼓勵社會辦醫、放寬執業地點,有可能增加醫生的議價權,但目前看起來還是望梅止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