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存活

公元988-989年基督教定為國教之時,我們將當時的“教會學校”定格為“普通學校”,“教堂聖詠”定格為“音樂課”。在幾個世紀的發展中,早期的音樂教育一直是特權階級和貴族的教育,19世紀下半葉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一大批進步民主人士廣泛傳播“自由教育”思想,音樂教育走下神壇,步入平民教育行列。1862年由巴拉基列夫倡議下建立了第一所免費音樂學校。斯塔索夫在他的文章《免費義務學校的25年》中寫到:“巴拉基列夫(БалакиревМ.А.)是整個俄羅斯第一個考慮幫助這種音樂文盲,為音樂創建了這樣的免費學校,為公共教育和藝術創辦瞭如“常識學校”、“圖畫學校”等等”。後來斯塔索夫發現:“1862年從學校成立之日起直到1868年上半年關閉有上千的學生在這裡學習過,其中很多人最初連一點音樂的常識都沒有,卻在這裡獲得巨大的知識……”

當時,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存活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壯大是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它實現了國家普通音樂教育的全民化和普及化,讓每個人都有權利接受普通的音樂教育。蘇聯時期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可分為五個時期:發軔期、矛盾期、艱難期、調整期、以及卡巴列夫斯基時代的形成期。蘇聯初步建立了完善的普通學校音樂教育體系。

當時,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存活

蘇聯的普通音樂教育發軔於1918年。當時蘇聯制定了第一個蘇聯學校教學大綱,全稱是“共同的勞動人民的學校和其中的典型課程”,在這個教學大綱中賦予了音樂教育新的典型的特徵,強調了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藝術的社會作用和它的意識形態功能。以此同時成立了莫斯科委員會的藝術分部,後來又成立了莫斯科人民委員會音樂分會以及各省的地方藝術部門。“公共音樂教育”以前只有極少數的音樂工作者所理解詞語已經成為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所習慣的名詞概念。當時對音樂教育的課程名稱還比較模糊,採用了雙題目:唱歌(音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唱成為了公共音樂教育的基本途徑。到了高年級的時候,音樂教師們才開始教授學生民間音樂。

當時,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存活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矛盾期二、三十年代的蘇聯學校音樂教育出現了矛盾期。20年代的音樂教育走過了一條非常複雜的道路,充滿新舊趨勢的鬥爭。主要存在專業音樂教育和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之間以及革命前和革命後音樂教育思想的內部鬥爭。但在國家統一制度的調整下,普通學校教育還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1921年的音樂教學大綱提出.“因為人的發展是公共教育的主要目的,因為,談到教育的音樂層面,在學生音樂發展的概念下需要明白的不是技巧,而是與真正藝術的相似性,理解並完全掌握藝術的本領(使藝術成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使藝術在他精神生活中佔意義重大的位置)”。30年代的音樂教育發展主要是受到教育學中的綜合性觀點影響了學校音樂教育,公共基礎教育的任務是提高中等教育教學質量,改善教學環境,教學大綱上的教學任務就是要求學生形成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許多的教學法著作也更為關注課程方面的培訓。這些要求反映在普通音樂教學大綱上,就是強調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概述了一系列教學要求,在音樂課實踐方面出現了本質的改變。但是當時的音樂教學大綱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儘管大綱是根據社會普遍教育工作的高需求而定的,但實際上教學大綱的內容並未幫助到真正的音樂教學。而此時大綱所體現的精神是共產主義的教育事業學校的領導也把音樂看作是次要的不必要的。這種狀況引起人才問題在數量和質量方面下滑,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也嚴重不足,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蘇聯學校音樂教育的艱難期。40年代由於衛國戰爭爆發,但是仍然制定了音樂教學大綱,如1947年大綱要求.“學校裡唱歌的意義在於它是音樂藝術的手段之一,符合共產主義教育任務,促進世界觀的形成和促進培養蘇聯學生的道德面貌”。但所制定的學校音樂教育大綱並未實現。但是總結了著名音樂教育家的教育經驗和觀點,確定普通學校美學教育的重要性。1941年戰爭的爆發,和平的終止,許多學校轉移到大後方。儘管存在很多困難,但音樂教育工作在戰爭時期一直在進行。專門的音樂課在1-4年級進行,由專業教師授課,在遠離前線的學校裡,有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明斯克和其它城市疏散來的音樂家教音樂課。教師們渴望以音樂給孩子們帶來光明、希望和戰勝敵人的信心。儘管在戰時或戰後的年代裡有眾多的困難,黨和政府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人民教育的前景,但還是在1944年成立了教育科學院,其活動目的是完善學校工作。科學院力有專門的美學教育辦公室,由沙茨卡雅領導,總結正確的經驗,擬定美學教育的新途徑。

當時,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存活

蘇聯學校音樂教育的調整期五六十年代是蘇聯學校音樂教育的調整期。戰爭的後果是在各個方面對學校音樂教育有長時間影響。在戰後的頭幾年學校只在1-4年級開設音樂課,到1956年,5-6年級才安排了音樂課。但是很少有專業教師授課,繼而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培養得到了國家的重視。1959年開始創辦附屬於教育學院的音樂系和音樂部來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到1961年起藝術研究院每四年有一次定期全蘇學術會議,討論各種年齡兒童的音樂聽力發展、歌唱聲部、音樂理解力等問題。參加學術會議的有各種相關科學鄰域的學者,如心理學家、生理學家、音樂學學家、音樂家及教育家,還有工作在幼兒園、學校、社會辦學機構、師範學院的工作人員。蘇聯的黨和政府一直採取積極的措施致力於提高普通學校的藝術教育,僅在十年間,教育機構就根據音樂領域和教學領域專家的意見,編輯了六個不同的音樂教學大綱,這些解決方案的提出大力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發展,同時也符合當時的音樂教育需求。在五六十年代還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音樂教育家,他們致力於解決音樂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音樂教育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要求。

當時,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如何存活

蘇聯學校音樂教育的形成期到了七十年代,蘇聯普通音樂教育體系初步形成。形成的標誌就是卡巴列夫斯基將幾十年音樂教育理論觀和親歷八年的音樂教育實踐相結合,親自領導並制定了《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學大綱》。他分析以往的音樂教學大綱,發現其中的一些內容存在矛盾,這種矛盾在普通音樂教育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卡巴列夫斯基有接受專業音樂教育的經歷,瞭解眾多音樂文獻,專業技能水平極高。他又能將專業音樂教育中的課程體系的連貫性和全面性及先進的教學方法應用於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教學中。

總之,卡巴列夫斯基制定教學大綱之前的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一直是在國家領導且重視下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在社會條件的變化影響下也沒有尚失存在的意義。透視不同時期的音樂教學大綱,可以看出,蘇聯時期的音樂教育理念不斷在完善與發展。當時的音樂教育一直作為學生共產主義的教育手段之一,精神面貌形成的手段之一。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賦予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任務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