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領事館深藏居民區 每一面牆都有不同的“風景”

在哈爾濱吉林街上,一處老建築隱藏在居民樓區內不為人知,儘管已老舊,但其風采卻讓周圍的新建樓房相形見絀。13日,記者在知情者的指引下找到了這棟老洋房。產權單位表示,該建築即將維修,重修的捷克領導館將以全新的面貌與哈爾濱市民見面。

“要說建築的美感,捷克領事館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它也是最不知名的一個。”這是許多知情人的共識,身姿美豔卻低調不為人知,就是捷克領事館的特點。在一個老建築愛好者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吉林街52號”,沒找到這個門牌號,但高德地圖顯示位於此處。

百年领事馆深藏居民区 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风景”

沿吉林街再走百十米就是繁華的東大直街,但是在“吉林街52號”門前顯得還是有些沉寂,可能是因為其老舊,偶爾會有路過此處的行人留下一瞥目光。“吉林街52號”門前有一處不大的空地,停滿了各種車輛,周圍老樓房、半舊的多層樓將其包圍,而且距離比較近,連找個拍全景的位置都不好找。但老領事館建築的非凡氣度仍在,哈爾濱市政府2016年設立的不可移動文物公示牌上顯示,它建於1905年,磚混結構,仿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在現場記者看到,老領事館整體為三層,是對稱設計,正面有羅馬柱和門廳,兩側各有兩面窗戶,窗臺下方和窗欞上方均有不同的裝飾,分別是米字形圖案、展翅雄鷹浮雕和不同形狀的花環,這在哈爾濱市的老建築中極為罕見,也證明當年建造時的精巧程度。

百年领事馆深藏居民区 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风景”

“這棟建築最大的特點是每一面牆都有不同的特點。”老建築愛好者小周說。記者沿著四周走了一圈發現,該建築正面後面兩側的設計均有不同。正面拾級而上是個門廳,有幾分巍峨;後面的牆體錯落有致線條硬朗;南側是個陽光休息室和露臺,與頤園街一號的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想到這裡是主人休閒的地方;北側的外立面是平面的,長條的窗戶更顯得挺拔,這一側開了兩個小門,是用於工作人員出入的側門。

百年领事馆深藏居民区 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风景”

“現在樓裡面還有六戶人家居住。”一個自稱是供暖公司的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和另一個同事一同駐守,記者同他們在樓裡轉了一圈,發現兩個小門都有樓梯可以上樓,樓梯均保持完好,水磨石臺階鐵藝木扶手,其中一處樓梯特別陡。另一個樓梯進入,記者發現樓內設施可用奢華來形容,走廊裡大房間套小房間,木質門被漆成綠色,三樓的樓梯口設有木質的間壁牆,上面雕花裝飾,很少見。

百年领事馆深藏居民区 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风景”

走進三樓,記者看到有人在此居住,在公共空間內涼有衣服,但周圍的門記者沒有敲開。供暖公司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在這裡住的都是老戶,這棟樓的保暖性能特別好,舉架也高,老人們說在這裡住時間長了換個新房子都不適應。”

在院子裡還有一處老式的平房,據說是這棟老樓的配套設施。在此居住的張師傅說,老房子的質量那是沒的挑,能挺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產權單位將要對它維修了。

百年领事馆深藏居民区 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风景”

13日,記者與產權單位哈爾濱警備區保障處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繫。據介紹,捷克領事館老建築很快就要維修了,“如果不是碰上疫情,原本在年後就要開始維修,維修之後老領事館會以全新的面貌與市民見面。”

百年领事馆深藏居民区 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风景”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文物管理部畢叢良介紹,捷克領事館原為富商住宅,根據相關資料得知該商人從事糧食和蠟燭的加工生產,1931年,變更為捷克領事館,因其曾用做住宅,存在許多生活功能區,使其建築設計多變,充滿美感,獨具特色。後期抗日戰爭開始後,該建築用做日軍731細菌部隊的聯絡站,見證了日本侵華歷史,具有不可多得的文物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