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二波衝擊來臨,製造業面臨更大挑戰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前2個月統計數據看,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7%,比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高2.7個百分點。相較於服務業,製造業產業鏈條更長,後續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會進一步顯現出來。總體上看,服務業遭受的主要是需求衝擊,短期影響更大,但一些暫時被抑制或冷卻的服務需求,在疫情結束後可以很快恢復並轉暖,有些行業如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還會有補償性反彈。

如何判斷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

复工 | 疫情第二波冲击来临,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

原文 :《促進企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運營》

作者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王一鳴

圖片 |網絡

製造業面臨更大挑戰

從供給端看,企業復工復產不同步,上下游企業復工參差不齊,貨物運輸受阻,供應鏈和產業鏈運轉不暢,復工不達產的現象較為普遍,要完全恢復常態需要較長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重要的中間品出口國,全球有近200個經濟體從中國進口的中間品佔全部進口平均超過五分之一,疫情打亂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出口訂單不能及時交付,影響我國產業的國際供應鏈穩定,增大訂單轉移和供應鏈外移風險。從需求端看,消費品和投資品需求的萎縮將逐步向製造業傳導,部分行業如汽車、家用電器等復工復產後庫存積壓問題已經顯現,下游訂單減少還會向上遊傳導,如果不能有效擴大需求,庫存的資金佔用成本提高,加上工資、租金、利息等剛性支出,部分企業資金鍊將承受更大壓力。

當前,疫情在全球正處於加速擴散階段,如果疫情不能儘快出現拐點,市場預期繼續惡化,系統性風險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將大概率陷入衰退,我國製造企業出口將全面受阻,並將關聯影響到國內投資、消費、就業等領域,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也將明顯增大。從發展態勢看,現在正處在從第一波衝擊向第二波衝擊轉換過程中,從內部衝擊為主轉向外部衝擊為主,從供給端衝擊為主轉向供給端和需求端共同受到衝擊。

复工 | 疫情第二波冲击来临,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

第一波衝擊的尾部效應尚未完全消除。隨著綠色通行碼一碼通認,復工人員到崗率穩步提高,勞務鏈矛盾正在緩解,但物流鏈尚未完全暢通,重點城市之間的物流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特別是受疫情衝擊,國際航空客運萎縮,客機腹艙貨運量大幅下降,國際物流受阻特別是航空運力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已經影響到我國產品出口和國際供應鏈的正常運轉。第二波衝擊正在逐步顯現。國際上疫情最嚴重的主要是歐美髮達國家,這些國家是我國中間品和資本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其中相當部分短期內難以被替代,比如存儲器、通訊設備零部件、機動車變速箱等中間品,以及半導體制造機械、光學儀器和金屬加工中心等資本品。這些產品的生產中斷,產業鏈斷裂,我國的中間品、資本品進口也將面臨供應中斷風險,對我國製造業將會造成更大沖擊。

复工 | 疫情第二波冲击来临,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

加快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製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製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接近30%。有效應對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關係到國民經濟安全和我國經濟發展全局。要加快推動復工復產,促進復工不達產的企業逐步達產,加快解決物流鏈的堵點和供應鏈的斷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實現上下游企業整體復產和製造業全產業鏈復產。繼續減免製造業稅費和社保繳費,合理分擔企業疫情期間的房租、利息等成本支出,促進企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運營。

採取措施保障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交付能力,特別要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產品的生產出口,有效降低供應鏈被替代的風險。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支持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暢通國際物流通道,保障出口訂單正常交貨。對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特別是吸納就業量較大的出口製造企業提供定向扶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复工 | 疫情第二波冲击来临,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

制定應對國際供應鏈中斷的預案。對國內短期難以替代的進口中間品,加大國內儲備力度,以增加庫存應對突發的外部供應中斷。對國外可替代的中間品,要開拓海外多元化供應渠道;對國內可替代產品,加快制定並適時啟動國內替代方案。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營造更加便利的消費環境,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鼓勵汽車和大宗耐用消費品消費,引導居民逐步恢復正常消費活動。鼓勵製造企業從單純的製造商向綜合生產服務商轉變,深耕國內市場,穩定市場份額。

促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提高企業生產與管理效率,提升製造業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產業鏈根植性。放寬外資准入限制,擴大金融、電信和醫療等服務業對外開放。實施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更好保護外資合法權益,繼續壓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增大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總之,疫情給我國製造業帶來巨大沖擊,但也孕育著新的機遇。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1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疫情可能短期衝擊經濟,但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將是長期的 | 社會科學報

復工 | “疫後”產業振興,具體應該怎麼做?

复工 | 疫情第二波冲击来临,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