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再墊底,扶貧救不了拼多多的名聲


排名再墊底,扶貧救不了拼多多的名聲


6月19日,一份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的《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正式在北京發佈。這份報告將110家企業分為8個類別,並從社會價值、產品/服務責任、企業家責任、責任管理、企業公益、負面影響共六個維度的指標給同類企業進行打分,並最終確定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商務這一領域中,共有20家企業上榜排名,而拼多多則成為了墊底。

這其實並不讓人意外。拼多多去年赴美上市後遭遇輿論的大面積輪番討伐時,便已註定其將要長期走在一條挽回平臺口碑的發展道路上,並不得不揹負著一些聲色俱厲的罵名。

但綜合得分最低,也就意味著,作為電商平臺一份子的拼多多,在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上並沒有做好,導致其在20個同類平臺中排名最低。

換言之,這份報告給出的評估結果,似乎也證明了一點,那就是拼多多固然投入了一些精力來打擊平臺氾濫的假貨,但並沒有取得什麼明顯的進步。至少在外界看來是如此,要不然4月份拼多多也不會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為“惡名市場”,而其給出的理由正是“山寨商品氾濫導致消費者投訴猛增”。

對於平臺存在的假貨問題,拼多多自始至終都是心知肚明的。但如今拼多多所面臨的平臺假貨問題依然非常嚴峻,假貨何以偏愛拼多多,是拼多多沒有能力打假嗎?還是說拼多多在打假方法上出了問題?

重增長讓拼多多輕打假?

去年赴美上市時,拼多多CEO黃崢將拼多多形容為一個“三歲的孩子”,希望外界給予最大程度的寬容。一個已經上市的“三歲孩子”,最大的目標不言而喻,即高速增長。

無論是從近一年拼多多本身的行動,還是拼多多財報中的數據來看,拼多多對於平臺GMV增長的渴望要遠大於其他方面,所以拼多多在營銷上瘋狂投入,取得了高增速,也承受著外界無法想象的鉅額虧損。

增長數據能讓資本市場對拼多多產生好感,這是拼多多以增長為第一目標的根本原因。正因如此,其他的一切當務之急,比如打擊假貨,好像都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且從打假本身來看,就會產生一些不利於拼多多增長的後果。一方面,拼多多如果以打假為首要目標,那麼必然就會考慮加大打假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而這會侵佔原本屬於營銷方面的投入,讓拼多多不能取得可預見的增長速度。

也就是說,這會打亂拼多多原本的增長節奏。對於正在急於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拼多多而言,這是萬萬不可接受的,反而會讓拼多多受到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

另一方面,打假自然要打掉一定的商品規模,如果是高強度打假的話,這個規模可能讓拼多多無法想象。如此一來,交易量等相關數據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與大力打假前相比,拼多多的交易數據或許就要難看許多。自然拼多多的財報就不會好看,所引起的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也會讓拼多多頭疼不已。

權衡之下,拼多多是不太可能拋棄增長的首要目標,而去竭盡全力打假的。因為傾力打假反而會阻礙拼多多一如既往的增長,所以我們看到拼多多在取得增長、依舊鉅虧的同時,平臺假貨氾濫問題的改善,依舊沒有得到外界的認可。

不過拼多多對這些都很清楚,既然自己不可能以打假為第一目標,那麼就只有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改善平臺的口碑了,所以拼多多開始聚焦起了扶貧。

拼多多的花式扶貧

電商扶貧並非什麼稀奇事,而是行業都在做的事。不過從去年開始,拼多多加大了對扶貧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從簡單的提供賣貨渠道和流量支持到提出全產業鏈扶貧政策,拼多多漸漸有了自己的一套扶貧方法,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去做扶貧。

至於年輕的拼多多為何扶貧,想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進而去改善自己的口碑,其實是最根本的原因。換言之,扶貧將讓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獲取更好的口碑,這將一定程度抵消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不良口碑。而對外界來說,扶貧能讓拼多多賺取好感,改善它在人們心中的負面形象。

也因此,拼多多將改善平臺名聲的重任押注在了扶貧上。隨之而來的是拼多多對於自己扶貧事蹟的大力宣傳,在很多新聞中,拼多多都是以賦能者的姿態去幫助農民、農業和農村。

不過,拼多多的這場花式扶貧似乎正在出現裂縫。6月10日,新華網在《拼多多中牟大蒜溢價扶貧 遇漲價“落荒而逃”》一文中提到拼多多所包裝的扶貧事件存在問題,並質疑其為“跑路式扶貧”。隨後拼多多回應道“遭到有組織團伙惡意攻擊”。

文章具體提到拼多多在收購時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行為,致使扶貧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從這一事件來看,拼多多似乎陷入了扶貧作秀的風波。不得不說,拼多多對於扶貧的態度或許是造成這一結果的誘因。

扶貧的確可以幫助拼多多改善一定的口碑,但是扶貧一旦失去最根本的信念,無疑會產生變質。拼多多專注扶貧沒有問題,但是眼下卻出了一些不該有的問題,這足以證明拼多多還沒有摸對扶貧的路子。

再從改善平臺口碑的角度來看,扶貧這樣的事件出現問題,或許也表明拼多多通過扶貧來改善平臺口碑的方法正在失去一些關鍵的效力。換言之,拼多多以扶貧來改善平臺形象或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況且從扶貧本身來看,如果扶貧沒有做好,反而搞砸的話,那必將反過來對拼多多的口碑造成二次的打擊。

扶貧難救拼多多的名聲

回到問題本身,拼多多的口碑為什麼會那麼差,甚至在不少人眼裡拼多多就是假貨的代名詞。很簡單,就是因為拼多多平臺上有不少山寨商品,這是導致拼多多被外界聲討的根源所在。

此前有人測算過,拼多多隻要用不到一萬人的力量查一個月,就可以保證在平臺上開業的食品企業都具備合法主體資格和食品生產許可證。這說明,拼多多完全是有方法來根除或是明顯改善平臺的假貨問題的,比如加大對AI技術的投入,以及加大審核的人力投入。

所以說,拼多多要改善自己的名聲,打假,而且是大力打假,才是唯一的方法。其他的路子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比如扶貧。

拼多多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扶貧其實只能幫助拼多多在企業責任方面建立一定的口碑,而不能幫助拼多多在平臺商品質量方面建立更好的口碑。因為扶貧無關平臺的商品質量,扶貧並不能讓拼多多加強平臺的打假能力,也不能讓拼多多上的假貨變少。

況且眼下拼多多的扶貧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的質疑,這是對拼多多相當不利的。

各種花式扶貧的方式再多,也不如直接打假效果來的好,來得快。因為打假得力不僅能直接改善拼多多的名聲,還能為拼多多的長遠發展消除一些阻礙,緩解其在資本市場面臨的一些壓力。

但拼多多打假不力已經有目共睹,平臺的假貨問題依然是拿不掉的“毒瘤”,也因此拼多多成為了消費者和電商市場的一顆難以落下的心頭“巨石”。四歲拼多多需要增長這不假,但是拼多多更要學會正確的發展價值觀,將打假作為關鍵任務,因為單純的扶貧並不能讓拼多多在大眾眼中取得更好的口碑。

若是拼多多還不能找準改善平臺口碑的重心,下定決心並加大投入從源頭解決平臺假貨氾濫問題的話,那麼拼多多將一直逃不了假貨平臺的標籤,成為消費者們所反感的對象。如此一來,假貨平臺的標籤,將成為拼多多揮之不去的陰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