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引言:

《紅樓夢》成書於乾隆年間,此時清朝國運處於鼎盛階段,正所謂盛極必衰,文學中賈府的家族命運也如同清王朝一樣,走到鼎盛時期徒然開始了下坡路。《紅樓夢》的創作基礎是作者的家族故事,當他開始寫書的時候,家族昔日輝煌已不再,只剩下門前冷落鞍馬稀。

前半生的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後半生的悽苦黯然卻時刻在眼前,面對人生、家族、命運的無常變幻,曹雪芹在宗教中尋覓歸宿,求得精神上的安慰。

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曹雪芹晚年畫像

“我”經起與落,尋精神寄託

“道佛相濟”的思想

書中第一回攜石頭下山的是一僧一道,稱作茫茫大士與渺渺真人,這兩位一個是癩頭,一個是跛足。而後將石頭上文字謄抄下來傳於世間的是空空道人,且"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所以叫《情僧錄》。到了甄士隱這裡,家住隔壁就是一間葫蘆廟,英蓮丟失後甄士隱家道中落貧病交加,是一個跛足道人將他度化了去。那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內容是: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完了跛足道人還解釋了一番: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既有道家的神仙寓意在前,又有佛家的"色空"思想在後。甄士隱的註解就更有意思了: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榮華富貴過眼煙雲,即便是做了神仙也忘不了人間繁華,但是勘不破紅塵,還在追名逐利的那些人,是永遠也意識不到的。

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

曹雪芹本人家道中落,更能體會這些萬物變化的感受,在書中將宗教思想發揮的更廣泛。薛寶釵的冷香丸是一個和尚給的海上仙方,林黛玉小時候也被和尚建議要出家,大觀園又裡住了一個自小身體不好必須出家的妙玉;賈府的族中資產停靈祭祀的家廟是鐵檻寺,大觀園裡為迎接元春省親建造了一個玉皇廟與達摩庵同著一班十二個小道士、小沙彌;賈府端午節去的是清虛觀打醮,榮國公的替身正是清虛觀的張道士,鳳姐送靈鐵檻寺歇息的是饅頭庵,又在那裡弄權逼死一對有情人;賈寶玉問那道士要治嫉妒的藥方是天齊廟,賈寶玉祭金釧的廟則是水月庵;賈迎春在丫鬟吵架時念的《太上感應篇》是止惡修善的道家經典,賈寶玉聽寶釵念《點絳唇》中的寄生草:“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便是一道佛家揭語。

賈寶玉精通詩詞博古通今,做燈謎都是舜的典故,又愛好廣泛,喜愛在女孩堆裡打鬧,卻心生嚮往道與佛,甚至最後還萬念俱灰出家了事。即便如此,他平日裡對那些虛假的禮佛行為非常鄙視,因為黛玉配藥的事情,他曾說王夫人是被金剛和菩薩支使糊塗了,意在說明自己的母親不過是口裡說著向善而已實則不然。賈政期望寶玉讀書上進考取功名,寶釵和湘雲也都對寶玉的未來給予儒家未來式的期待。然而賈寶玉生來便是一塊頑石,他沒有仕途經濟的遠大志向,倒是對奇人異事感興趣,對女孩子的化妝品感興趣。在面對人生的時候他是積極享樂為主的思想,在遇到挫折事故時,他是尋找宗教世界的失落之人。

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生來頑石賈寶玉

佛教以色見"空",虛無更重,雖然書中寫的是貴族生活,但處處皆流露出萬物皆空的理念。黛玉喜散不喜聚,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散時冷清,倒不如不聚。生性冷淡的她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出世者,對多數事物漠然與冷淡,對自我內在的無限雕琢。那句李商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雨夜之中傳來的荷葉被雨水敲打的聲音呈現出的空靈意境恰似禪宗悟道的感覺。

賈寶玉因為林妹妹和史湘雲的矛盾悟了一條:“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黛玉補了一句:無立足境,是方乾淨。”這四句話加起來正是禪宗三重境界:刻意尋禪而未得;似已悟道尚未得;頓悟達空明境界。

無論是道教的超脫自得的理念,還是佛教的果報宿命與輪迴,都是因現實困窘轉而尋求的宗教精神寄託。有人生體會的無常變化,有命運交錯的悲歡離合,有人事皆非的鏡花水月,有因果輪迴的飛鳥各投林。

“我”逃脫不過命運桎梏

每個人物身上都帶有“宿命”印跡

《紅樓夢》通過描寫那些鍾靈毓秀的女性形象,將她們的悲苦命運與家族興衰連接起來,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免為書中人命運哀嘆,潸然淚下。書中女子的人生經歷和命運歸途在開篇不久,就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一一揭示了。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是賈元春的判詞,既講明瞭她所處的環境,又預言了她即將在權力爭奪中喪失性命。"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是賈探春的判詞,對於這位出身庶出的女子而言,優秀的才能在家族衰落的時間裡得不到發揮,命運的指引將她送往了遙遠的地方。

每一個喜歡《紅樓夢》的人都會為林黛玉這一仙草轉世、含淚報恩的形象而感染,這在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女性天生具備的柔弱意象加上神秘的絳珠仙草前世,無疑為這樁悲劇的愛情故事彌上一層神話般的意境。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因為前世的緣分才到了今生的相會,而傾盡一生的淚水報答灌溉之恩的黛玉正是淚盡而亡。正是應了賴頭和尚說的那句"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親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而黛玉終究還是因為母親去世,才投奔外祖母家,最終見了外親,沒有平安一生,小小年紀夭亡他鄉。

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林黛玉

賈寶玉作為書中最特殊的一個男子形象,他的前世是神瑛侍者,下凡來歷盡人間悲歡離合,註定了不平凡的遭遇。他身上對封建道德和仕途經濟及儒家理念的反叛,正是源於神秘的前世。而那塊出生便帶著的寶玉,則是他冥頑不靈的象徵。玉即是他的象徵又是他的化身,有玉便是清醒,丟玉便是混沌,通靈寶玉有則通靈,失則失靈。玉是無補天之才的大石所化,代表的是賈寶玉於仕途無力的未來,空空道人最後將石頭放回原處,則是"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的佛家讖語。

元宵節眾姐妹做燈謎,元春是爆竹,轟轟烈烈瞬間消失;迎春是算盤,摔摔打打遍體鱗傷;探春是風箏,遊絲一斷遠離家鄉;既與她們命運相關,又蘊含無福無壽的概念。尤其是寶釵的燈謎,謎面就是她的婚姻悲劇,謎底竹夫人更是不祥之物,賈政就從中感悟到了悲慼之感。

“我”看盡世道,“勸你善良”

做人做事有“因果報應”

有了前世今生,才有輪迴世道,有了心存善念,才有果報功業。佛教教義中的業力,往往會形成某種果報,自然有前因必有後果,今日之事發必有前日種下的緣因。《楞嚴經》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辰未到。人世間的起承轉合,紛紛擾擾,無不相互關聯,因緣際會,沒有獨立成形的業力,也沒有沒結果的緣因。

王熙鳳因為對劉姥姥心存善念,接濟她家度日,又安排她在園子裡遊玩,雖然吃飯時行酒取樂,卻也為她事後寬解。又看中劉姥姥年紀大,莊稼人身子底硬,讓劉姥姥做了巧姐的乾媽。劉姥姥的女婿祖上和王家連了宗,到了王熙鳳這裡,又讓女兒認了乾媽,對她好是無意的善舉,對她看重也是打心眼的敬佩。所以在賈府被抄後,巧姐被賣去煙花巷,劉姥姥賣田賣產將巧姐贖了回來,為她打造了安穩的餘生。巧姐的命運也正如判詞所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真是件件都應在一個"巧"字上。

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王熙鳳與劉姥姥

美貌多情又柔弱無助的尤二姐,因為輕信王熙鳳的貌似懇切詞語,忘了小廝們的千叮萬囑,進了賈府被百般折辱。病了之後夢見尤三姐前來,說尤二姐心痴意軟吃了虧,但是:此亦系理數應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喪倫敗行,故有此報。說的就是尤二姐與賈珍賈璉兄弟之間的苟且,今日之人看來尚且覺得不堪,更遑論封建時期毫無獨立自主的女子。尤二姐因為品行不端,才有此報應,雖說罪不至死,但在書中的語言世界裡,她的所作所為早已種下了不可挽回的罪孽。正是因為尤二姐性情軟弱才會遭了賈珍的道兒,又痴心妄想登堂入室盼著王熙鳳早死,才在賈府後面巷子裡做了賈璉的外室,所以當王熙鳳和秋桐對她折磨時,她又因為性格原因無法反抗最後自殺。

曹雪芹:宗教思想裡解脫人生,《紅樓夢》中詮釋精神感悟

最終吞金自盡的尤二姐

果報思想在明清時期的小說創作中很常見,一方面是因為歷史文化的變革和發展,另一方面是人們對無法解釋的事情逐漸形成的思維方式。封建社會中的普通人是備受壓迫的,即使是身居高位家族鼎盛之輩同樣為權勢所壓,賈府在書中的北靖王,忠順王,南安王的面前就是十足的低聲下氣了。社會關係中的矛盾深厚,人們在因果報應意識的影響下紛紛贊同這種情緒,並且得到一定的靈魂解脫,同時還有一定的勸誡作用。

夢遊太虛幻境中唱的十二支紅樓夢曲子的最後一曲《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是冷靜的講述,也是教化世人的警言,是命運的前因後果,是前生到今生的天道輪迴。

最後:

清朝統治階層的文化源於關外女真族,長期身處密林受傳統漢族道家文化的影響較少,主流仍以佛教為首,乾隆時期甚至將佛教奉為國教。在這樣的社會宗教環境影響之下,《紅樓夢》的家族的變遷與人生際遇不免都要同佛教的苦集滅道思想相結合起來,且佔了書中主流部分。《

紅樓夢》書中以歡笑寫哀傷,以盛世寫落魄,滿眼看去都是賈府的一世繁華,仔細一讀卻是人世間的過眼煙雲,想來人生之途莫如此類,到頭來竟是一場空,如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