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通過率再走低!史上最嚴核查來襲 撤回潮隱現

IPO審核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場監管和市場的拉鋸戰,而2019年在科創板註冊制試點IPO審核雙軌制運行的情況下,雙方的博弈更加激烈。

在以往的年份,IPO審核變奏都是以年計數的,甚至在個別極端的年份裡,IPO閉閘或收緊的週期超過了一年,但2019年行至8月已經出現了數次IPO審核節奏預期的變化,對於企業和機構來說,2019年的IPO情況更加複雜,更加難以預判。

先是在2018年IPO堰塞湖得以紓解的背景下,IPO通過率大幅回升至90%前後,監管層也一再表態需要IPO和併購重組兩條腿緩解資本市場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在科創板設立推進的過程中,一些市場觀點預判IPO也進入了一個寬鬆週期,因此短時間內機構推動海量企業申報IPO,很快IPO堰塞湖問題又重新出現。

在漫長的拉鋸過程中,監管層逐漸掌握了對申報節奏的掌控,這其中兩項最重要調節企業IPO申報節奏的手段便是抬升IPO否決率和有針對性的現場檢查,這兩項手段在2018年創造了非常好的效果。

如今IPO堰塞湖問題再臨,監管層兩項重要手段重出江湖,而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最能夠證明IPO堰塞湖開始鬆動的信號——擬IPO企業撤回數量已經有了明顯抬頭的跡象,加上近期發審會連續否掉創業板企業項目,IPO審核申報節奏又處在新一輪重新平衡的過程中。

檢查組已經入場

此前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報道,本月證監會開啟了一輪規模不小的IPO現場核查,隨後記者也從監管層處證實,證監會按照問題導向和抽查抽籤方式,已於本月中旬(即7月10日前後)安排啟動了44家在審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

對於檢查目的,證監會闡述明確,是為了進一步縮短審核週期,提高審核效率,也就是說監管層對於IPO堰塞湖重新出現也感到了擔憂。

根據記者最新瞭解到的信息,目前監管層的檢查組已經駐場開始了這一輪的檢查,同時部分券商已經感受到了壓力。

華南地區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有好幾個項目被抽中了,公司要求大家認真準備材料,配合現場檢查的人員,被抽中的項目中已經有一家撤回材料了。”

感受到壓力的並不只有這一家公司,根據證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撤回材料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8家,而這8家全部是在本輪現場核查開啟之後撤回的材料,現場核查給予公司和機構的壓力可見一斑。

事實上,2019至今撤回IPO材料的企業僅有28家,這其中現場檢查後撤回材料的企業比例已經接近30%,而隨著現場檢查的深入,相信撤回材料企業數量和佔比仍會持續上升。

2018年初,監管層紓解IPO堰塞湖之時,現場檢查也是重要的手段,當時有機構反饋,監管層簡單設置了盈利門檻——即創業板5000萬淨利潤、主板8000萬淨利潤,儘管隨後監管層多次否認,同時也有極個別不滿足條件的企業過會,但整體這一門檻成為了一種行業共識。

那麼這一次撤回材料的企業是否也有類似的共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撤回材料8家企業的財務數據。

以最新一期財報數據顯示,8家撤回材料的企業營業收入平均規模為10億,營業收入最少的企業華科泰生物剛剛超過2億元;淨利潤方面,8家撤回材料企業的淨利潤規模為7600萬,如果剔除最高值中榮印刷的1.9億淨利潤,餘下7家企業的平均淨利潤規模為6000萬元左右,這其中低於5000萬的企業僅有小狗電器一家。

“從目前撤回材料企業的數據來看,這一次現場檢查和2018年初現場檢查的要求不一樣,撤回材料的企業中並沒有財務數據明顯不達標的企業,也就是說撤回材料的企業還存在著其他各種問題,監管層的要求更高了。”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認為。

記者瞭解到,接下來是否還會有其他專項現場核查取決於這一次堰塞湖紓解的情況,證監會也明確了後續將根據受理情況及審核進展繼續安排抽查抽籤及現場檢查工作。而根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加上此次專項現場核查和例行常規抽籤現場檢查,2019年證監會現場核查的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60家。

創業板是紓解重災區

相比2018年初多個板塊同時出現大量企業撤回材料,這一次創業板顯然是重災區,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撤回材料的8家企業中,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達7家,這同這一輪創業板申報企業數量大漲有一定關聯度。

記者根據公開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主板申報企業為130家,創業板申報企業多達166家,而中小板申報企業數量僅有76家,這其中4月開始是所有板塊的申報高峰,4月開始主板、創業板、中小板新增申報企業的數量分別為121家、151家以及65家。

短時間內大量企業尤其是創業板企業申報數量增多直接造成了IPO堰塞湖水位快速上升。3月28日,證監會公佈當週的IPO申報數據為在審企業277家,其中260家等待上會。而截至本週最新數據,等待上會企業483家,已過會待發企業17家,正常待審430家,中止38家。

事實上,紓解IPO堰塞湖另一重要手段抬升過會否決率方面,創業板企業也是重災區。據Wind數據庫顯示,6月份開始IPO否決率出現了明顯上升,今年6-7月,證監會共審核29家企業的IPO申請,其中19家通過、9家未通過、1家取消審核,通過率僅為65.5%,而這其中9家被否企業所申請的板塊均為創業板。

在此之前,2019年1月-5月,發審委共審核43家擬IPO企業,其中僅有4家未通過,1家暫緩表決,通過率高達88.3%,未通過的企業中創業板企業僅有1家,主板企業有2家,中小板企業有一家。綜上所述,創業板顯然成為了這一輪IPO堰塞湖紓解的突破口。

前述北京地區投行人士指出:“首先,創業板企業數量增多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板塊企業上市的時間成本,另外創業板企業撤回材料數量和被否數量大幅提升和這一段時間以來機構保薦的創業板項目質量有關,就我瞭解很多想要利用這一次IPO寬鬆期完成上市的企業中,不少質地一般的企業都選擇申報創業板,這一段監管趨嚴後,想必申報創業板的熱度也會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