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施蟄存解讀《蘭亭序》感想

近來《蘭亭序》,流觴很熱,唐詩、宋詞走進千家萬戶,詩詞大賽使董卿煥發了第二春。

天一下行書第一的《蘭亭序》從唐以後也是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必讀的名篇,尤其是在書法大家中盛行。


讀施蟄存解讀《蘭亭序》感想


為了附庸風雅我也讀了,可讀不懂,有三分之一的字不認識,上百度查了註解也一知半解。不過百度上對《蘭亭序》是褒獎有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是作家施蟄存 的一篇文章——《蘭亭序》: “七拼八湊,語無倫次,不知所云。”。

使我對《蘭亭序》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對作家施蟄存的學術精神也更加敬佩。

——《蘭亭序》,儘管它來歷不明,聚訟紛紜,至少在唐朝以後,總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過,這一名篇,還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書法界中站住了腳,在文章家的觀感裡,它似乎還沒有獲得認可。許槤的《六朝文絜》、王文濡的《南北朝文評註讀本》都不選此文,可知這兩位六朝文專家,都不考慮這篇文章。曾國藩的《經史百家雜鈔》也不收此文。可知這篇文章在近代的盛行,作為古文讀物,還是姚惜抱的《古文辭類纂》和吳氏昆仲的《古文觀止》給它提拔起來的。

這一段是施老先拿文學史上的東西作一下鋪墊,然後進行解讀。

——請看...。

——再讀下去...。

——接下去,又避開了上文的論點,說道:“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我們無法揣摩作者“悲”的是什麼?因為今昔二字在上文沒有啟示。今是什麼?“已為陳跡”嗎?昔是什麼?“向之所欣”嗎?或者,“今昔”指“死生”嗎?一般的註釋,都說:今是今人,昔是古人。那麼,作者所悲的是:一代一代的人,同樣都有“前不見古人”的悲哀。大約作者之意,果然如此,不過應該把今昔釋為今人今事與古人古事。但這兩句和上文十多句毫無關係,連接不上,依文義只能直接寫在“向之所欣”四句之下。因此,這中間十多句全是雜湊,迷亂了主題,豈非“語無倫次,不知所云”?

這也只有施老看的岀來,也只有施老敢突破傳統、權威如實的寫岀來。

——今天看神龍本《蘭亭帖》,忽然想起舊事。因略有空閒,故秉筆記之。反正我已快要“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用不到再“明哲”了。

作家施蟄存的最後一句話:反正...,也不用再“明哲”了。這裡的“明哲”了,是指明哲保身。這篇文章是施老八十多歲時寫的,讀了這明哲保身這幾個字,耐人尋味。我個人理解,在學術界敢說真話也是需要勇氣的。

我有點小聯想,現在是書法只看名氣不看筆法,文章是隻看作家不看內容,學術界也是論資排輩,食古不化,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施老的學術精神在當下更是難能可貴。

王羲之《蘭亭序》的歷史地位是無可否定的,他的書法也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蘭亭序》的文章施老的解讀——“七拼八湊,語無倫次,不知所云。”,確實有根有據,不得不令人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