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前段時間,日本宣佈推遲2020年東京奧運會。原本寄希望給日本的經濟帶來第二次騰飛的日本,卻倒在了YQ面前。


畢竟在上一次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後,日本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


當時,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種最高運營時速達200km/h的鐵路運輸系統,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


日本是一個多山國家,在交通上,地形本是硬傷,但卻能發展到全球的交通強國,尤其是在東京都市圈內,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鐵路上下班,實現遠距離城郊通勤。


反觀現在的深圳,正面臨著地少人多的窘境。那麼,深圳也會借鑑東京都市圈,成為軌道上的城市嗎?


PART.1

早期,城際交通的發展

在帶來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大城市病


1964年,當不少的歐洲國家還在使用蒸汽火車咔嚓咔嚓地前行時,日本的第一條新幹線正式通車。這條新幹線便是東京到大阪間的東海道新幹線,單程513公里(“新幹線”,便是我們說的高鐵)。


新幹線通車後,由原本7個小時的車程立即縮短至4個小時,將周邊的京濱、中京和阪神工商業地帶及中間城市連接了起來,中心城市的人口也越來越多,經濟逐漸發展起來。這讓日本政府嚐到了一點甜頭。


之後,新幹線發展更加迅速,多個新幹線相繼落成。1972年,新幹線開通至岡山,1975年延伸至九州的博多,1982年東京以北的新幹線開通。


為了爭奪更好的資源,各種人才和資本紛紛從外圍城市湧入中心城市東京,處於東京外圍的大阪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65年,大阪企業員工有53.9%工作地點是在大阪,而到了1997年這一比例已經降至23.2%。這一部分人員,便是轉移到了中心城市東京,數據顯示,當時工作在東京的比例從70%多升至90%以上。



東京本身面積並不大,而伴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東京很快就面臨交通堵塞、房價大漲等一系列問題。


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的時間,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企業做一年的利潤,可能還不如一塊地一天的漲幅。


尤其是1990年,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當時還有人放出豪言,“日本人要買下美國!”


以當時的環境來看,“買下美國”其實也並不是完全在說大話。根據查詢的資料可以看到,當時東京地價最貴的地方是銀座商業區,在那裡,有住宅價格高達4500萬円/平米,摺合成人民幣約合250萬/平米!


這是個什麼概念?30年前的東京,就有地塊住宅賣到了250萬/平米,就算是30年後今天的深圳,250萬的首付也可以買到總價830多萬的房子。


不過隨著房價的暴漲,日本樓市逐漸hold不住。到1991年,日本樓市宣佈崩盤,房價一瀉千里,造成了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之一。


房地產企業倒閉,銀行因為不良貸款率暴增而倒閉,普通國民住房在轉眼間就變成了負資產。


與之而來的,國民財富持續縮水,損失高達150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3年的GDP綜合。甚至那次的影響延續到現在,20多年來,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達到65%,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PART.2

為了緩解人口過密

東京政府開始以半徑劃分都市圈,建設副中心


樓市的崩盤無疑給東京,乃至日本帶來了沉重一擊,日本政府不敢再集中火力加速東京的發展,便努力想辦法把周邊的城市發展成副中心。


其實,早在1970年,日本就在大量建設中小城市,只是當時並沒有將其作為承接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的作用利用起來。當時,在距離中心區30公里的區域內,開發建設的面積超過1000公頃的中小城市達13座之多。


中小城市的建設主要是沿著城軌向邊緣線狀展開,這就是現在東京都市圈的雛形。


東京都市圈也稱東京圈,由東京都、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組成,也就是所謂的“一都三縣”。


以東京都為中心,80公里為半徑向外擴充的圓形範圍便屬於東京都市圈。總面積達1.3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3.5%,人口規模卻佔了全國人口的30%,約4000多萬,GDP佔到日本全國的一半。


東京市政府為了緩解都市中心人口過密問題,將東京都市圈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半徑圈層,以建設多個副中心來分散各種設施和功能。


第一圈層:0-30km半徑圈

佈局於橫濱、琦玉、千葉3個疏散首都綜合職能的大型副中心城市,伴隨軌道交通的發展,建設住宅承接商業和人口外溢,西側更為密集。


第二圈層:30-50km半徑圈

以疏散首都人口,承接科教、工業的轉移和發展為主。


第三圈層:50-80km半徑圈

佈局筑波等3個單一產業型新城和小田原等3個外圍交通物流節點的樞紐型新城,以科教、生產、交通等功能為主。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東京都市圈城鎮體系示意圖


這樣的做法,對於去中心的效果很明顯。據統計,1982年通向仙台、巖手的東北新幹線開通後,沿線城市的人口和企業分別增加了30%和45%,地方財政收入也水漲船高。


值得一說的是,其中超過80%的軌交線路採用市郊鐵路方式運營,里程達4476km,負載大量往返於東京與周邊城市的通勤人口,這樣一來,外圍居住人口能在不放棄核心區就業機會的同時降低生活成本。


所以在東京,幾乎人手一張西瓜卡。這張西瓜卡連接著一都三縣1.3萬平方公里,形成很好的人口集聚和人口疏導。從中心城市東京到外圍城市千葉、埼玉、橫濱,根本不覺得是到了另一個城市。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東京軌道交通線路圖


從上圖的軌道網來看,以東京火車站為圓心,形成了半徑50-80公里,通勤時間在1.5小時以內的大都市圈。


以東京為例,生活在周邊城市的上班族,如橫濱、千葉,在早晚高峰期可以乘坐通勤列車半小時內到達東京中心區域。再比如從橫濱到銀座,路程28km,早高峰時期只需要35分鐘就能到達目的地。


這樣的通勤的時間,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也就是說,東京圈的1萬多平方公里,算是比較好的實現了“一體化”。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資料顯示,目前整個東京大都市區單程通勤時間在2h以內的居民比重佔到96%,77%居民的通勤時間可控制在1.5h之內。


由於都市圈內快速軌道的聯繫,東京圈實現了每天超過1000萬人的潮汐式通勤,軌道交通分擔率在高峰期則達到90%以上。


回過頭來看深圳,如果我們以深圳北站半徑50公里的範圍來統計深莞惠都市圈,軌道里程可能只有數百公里,而且主要還都在深圳一城之內。


那麼,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深圳會不會參考東京的發展模式走?





PART.3

要發展深莞惠都市圈

首先要補交通的短板,破城市的邊界


深圳正面臨著跟東京一樣的問題,可用來發展的土地不斷變少,人口卻不斷湧入。


從2019年城市新增常住人口數量來看,深圳在去年新增41.22萬人口。在所有的一線城市中,排在前列。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相反,在2016年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占比首次出現了負增長,2017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絕對量出現負增長。從這點上看,深圳當前的進程很像1950-1990年間的東京,人口一直保持高增長。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到,一線城市中,深圳市的人口密度是4個城市中最高的,已經接近面積相當的東京都,上海市的面積是東京都的3倍,人口密度接近4000人/km²,處於較高水平。


也就是說,在所有的一線城市中,深圳最有可能最快成為第二個東京。換句話理解,加快深圳與周邊城市的融合是發展的首要目標,也就是加速深莞惠一體化。


再按東京都市圈的半徑圈層,來看深圳。


我們以深圳軌道最多的車公廟站為中心,分別以30km、50km和80km為半徑向外輻射。


從圖上可以看到,30km半徑範圍內還處於深圳範疇,但在30-50km和50-80km的範圍內,向外已經輻射到了東莞、惠州、中山和廣州,尤其是東莞和惠州在圈內的面積更多。


也就是說,在物理距離上,深莞惠一體化是可以實現的。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最後,再來看看這些城市與深圳在軌道交通上的連接。


目前,除了關注度很高的深中通道,造價200億美元的港珠澳大橋已經合龍,廣深港高鐵的香港段也已經開通,虎門二橋、三橋也在規劃之中。


其中,惠州是臨深城市中擁有的高鐵樞紐站數最多。據統計,目前已有惠州南站、惠東站、博羅北站以及惠城南站共4個高鐵站,另外還有5個在建的。


在沒有地鐵的情況下,這些高鐵站的存在對惠州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按東京都市圈的發展進程來看,位於深圳周邊城市的交通樞紐站,將是人口迴流的第一站。


以惠州南站為例,這是廈深高鐵途經的站點之一,也是惠州首批開通運營的高鐵站點,從鏈家網的數據來看,周邊二手房價都在1萬/平以上,最高到了2.4萬/平,為星河丹堤。而離惠州南站更遠的,基本上處於1萬/平以下。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表示推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合理延伸,支持重點都市圈編制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城市間的交通一旦發展起來,一體化也就不遠了。


最後附上一張大灣區各城市間的房價地圖,感受一下深圳與周邊城市房價的價差。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PART.4

結語


從2015年世界各大都市的人口和麵積的數據來看,雖然東京都中心3區的就業人口密度達到6萬人/km²,但是居住人口密度僅為1萬人/ km²,而北上廣深4個城市的核心區人口密度幾乎都達到2萬人/ km²以上,尤其是深圳近6萬人/ km²。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再來看從2015年世界各大中心區的常住人口密度來看,東京、名古屋、大阪、紐約、倫敦、巴黎等大都市通勤人口遠超中國一線城市,隨著中國一線城市軌交建設完善,人口郊區化成必然趨勢。


前段時間,國家宣佈放開放寬超大、特大城市落戶限制,這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城市化的終極形態是都市圈。


而都市圈的內部則會經歷聚集、擴散、再聚集的不同階段,從日本都市圈的規律可以發現,人口流入的區域住宅價格漲幅更大(或抗跌性更強)。


中國一線城市人口仍然具備增長空間,但中心區域人口密度已經較高,隨著軌交體系的完善,人口有望向外圍疏導,帶動周邊城市住宅價格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周邊城市住宅仍具備相對配置價值。




-End-


文丨加美

主編丨劉二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