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大尾巴熊/文


”你是廣東人嗎?”

“我是。”

“那你會講廣東話嗎?”

“我會……但我是廣東潮汕的,那裡不講白話”

“啊!難道就是那個牛肉丸很好吃的地方!”

“……對,還有我們不吃福建人,廣東省看起來是一個省,其實語言跟三個省一樣……”

兩個中國人,初次見面寒暄的時候,除了問到家長裡短、升遷就業這種日常問題之外,最能迅速打開話匣子的,不過是“家鄉”了。

就像關羽的臉就應該是紅的,不能拔楊柳的就不是魯智深一樣;不同地方的人,總會對不同地域存在臉譜化的印象。這無疑是個很有趣的話題,也是一個不需要多少知識,誰都可以叨嘮上兩句的話題。一旦撞上老鄉,那話匣子可就收不回來了。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福建省地圖

同個地方的老鄉,一定是酒後能一起唱歌的。

一個潮汕人,事業不成,失魂落魄的時候,也許只有一首茄子蛋的《浪子回頭》能唱出難以言盡的苦楚。

“請你要體諒我,我酒量不好賣給我衝康(挖坑)”

一個潮汕人,做生意砸了本錢,欠下一屁股債時,大概只有一首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才能吼出絕不服輸的決心。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但這些歌,卻不是潮汕話歌,而是閩南語歌;作為一名潮汕人,你是否也會好奇自己為什麼能大概聽懂福建的閩南語呢?

其實福建和潮汕有著一段扯不斷的關係。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廣東省地圖

河洛人閩南人潮汕人:數百年前是一家

早在秦漢時期,當時的閩越( 福建 )南越(廣東)就已經由秦始皇出兵攻伐、漢武帝有效統治歸入了中原文明的範圍。

為了更加有效的統治這兩塊地區,潮汕被作為一個砝碼從閩越劃分出來,歸入實力相對較弱,有著秦始皇曾經留下的秦軍後裔作為有效統治基礎的南越;南越和閩越實力相當,相互約束,便可以達到統治的目的。

但可別把當時的閩越和南越錯誤代入現今的廣東人、福建人。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土地可能還是原來的土地,名字也可能是類似的名字,但實際上卻可能大相徑庭。就像曾經稱霸草原的匈奴人和蒙古沒有多大關係、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沒有羅馬,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追溯到潮汕人、福建人的形成,最早可以從唐朝談起。唐朝中後期,安史之亂這場高烈度的內亂促使大量的北方老百姓紛紛逃離戰火紛飛的中原。經濟重心由北至南,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趨勢。不僅僅是安史之亂,後期的北宋、南宋,戰亂更是讓北方許多人背井離鄉。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其中逃難的百姓,河南百姓佔據了絕大多數,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河南地處要衝,是個四戰之地,又是個具備深厚歷史的農耕大省,擁有著相當大的人口基數,自然也不難解釋了。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安史之亂

當時的戰爭及兵災主要集中於北邊、西邊,越往東南偏僻的走越能避開戰火。很多人可能會想為什麼這些難民不留在江浙皖等富庶之地,

但當時南宋末年元軍兵鋒甚至打到了崖山(今廣東新會),進入福建更多是一種被逼無奈的的選擇。

進入福建的河南百姓被當地人稱“河洛人“,意思是河南人。這些百姓和當地的百姓融合聚居,逐漸形成了當代意義上的福建人,也為福建帶來了先進的中原生產技術。顧炎武《郡國利病書》就曾經寫到:

“漳、泉人與虔、汀、潮、循接壤雜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卒始也。”其後始訛為‘福老’。蓋就其來自河南而言之,則名為‘河老’;就其處於福建而言之,則名為‘福老’。今漳、泉人尚自稱為‘河老’,而他省及客家則稱‘福老’,此可證其得名之由也。”

就在南宋末年,最大規模的一次逃難就有十多萬福建莆田人氏遷入潮汕地區。之後的元朝的亦斯法杭兵亂,更是大量泉州人被迫逃離福建,進入潮汕地區。這導致如今閩南地區和潮汕地區的姓氏仍有著很大的類似性,如今仍有些潮汕人自稱為“河洛人”,只不過已經頗為少見。

潮汕人為什麼能聽懂閩南語自然也不奇怪了,兩者本屬同宗,潮汕話源自古閩南語的莆田話,今日大多數福建人仍能勉強聽懂潮汕話,但因為加入了福州話的緣故,已經較難進行完整的溝通,不過在外人聽來,你們說的應該都是一種話吧。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福建土樓

相同的地理條件

談起潮汕和福建,許多人或許會想到精明的潮商、閩商,或許會想到香氣撲鼻的功夫茶,或許會想到敢闖敢賭“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精神。但事實上,任何精神,文化也好,美食也好,職業選擇也好,都得先面對現實篩選,留下來的,都是生活過的土地上揮之不去的影子。

就像你不能要求內蒙古老鐵放棄手撕羊肉吃壽司,不能要求老北京爺們兒早上起來沒有豆汁,不能讓廣州靚仔早茶的蝦餃換成培根火腿蛋,不能讓西藏兄弟用咖啡代替酥油茶。都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潮汕和福建的地理條件極為類似。

潮汕其實是個簡稱,潮汕包括潮州、汕頭、揭陽三市,古稱潮州八邑,剩下的則是梅州豐順縣,汕尾並不是其中之一。潮汕三面靠山(八鄉山、陰那山、鳳凰山),韓江、榕江、練江三大河流帶來滾滾江水的同時,也裹挾產生了肥沃珍貴的韓江三角洲。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福建閩江流域

潮汕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地少人多山也多。總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養活著整整1500萬的人口,人均耕地不到三分。因此潮汕有著“耕田如繡花”的美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潮汕姑娘在這裡叫“姿娘”

如果說,潮汕是三面靠山,那麼福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背靠著雄偉的武夷山脈,武夷山脈前還有戴雲山、玳瑁山、鷲峰山、洞宮山,參差起伏,很大程度上隔絕了福建人向內陸發展的道路。”八山一水一分田“還是略顯過小,福建境內山地丘陵佔總土地面積超過90%。

無論是泉州,福州、廈門、漳州還是莆田,都是在海岸邊一塊小小的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沖積平原,其中最大的漳州平原僅僅只有566平方公里。福建人被迫向山要地,聯合梯田、吳屯鄉梯田今天看起來美輪美奐,像一幅山水畫卷。可今天光鮮亮麗的背後,卻始終是歷史上福建人多地少問題的真實寫照。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番薯

人多地少,番薯撐起半邊天

福建和潮汕的番薯,可以向你講述一段餓肚子的故事。

蚵仔煎。本來是閩南和潮汕地區的漁民吃不飽飯,只能拿牡蠣和番薯粉調起來充飢用的,現在反而成了街頭巷尾的一道美味小吃,和傳說中的“叫花雞“類似。

有時候不值漁季,番薯渾身都是寶,嫩嫩的番薯葉炒來下粥,就是最平常不過的一頓飯。可哪怕是這麼平常的飯食,還是經常有人餓肚子,吃不飽飯。而在高產的番薯沒有從呂宋傳進中國的時候,餓肚子的現象就更加突出了。

在舊時福建的泉州,普通的百姓,舊時儉樸,粗食淡飯,下飯的飯菜多是自家醃製的菜蔬,在潮汕叫“菜脯”。魚、肉、禽、蛋,往往要逢年過節才得以一嘗。清道光《晉江縣誌》曾記載明代萬曆進士楊廷相:

“為諸生時,歲惟大麥及蘿蔔菜熟時一飽耳,餘具枵然也”。

因此泉州俗諺有“死死六工尺,豆乾、菜脯、䖳(即海蜇)”和“日日醬瓜豆豉,終年不知肉味”之說。

地少人多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耕田是不可能夠用的,不耕田又養活不了自己,那怎麼辦?下海,經商。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潮汕建築

閩商與潮商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中國的猶太人“指的是誰?潮汕人。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別的地方還有另一條路,而潮汕人想要改頭換面,在那個時代,要麼科舉,要麼經商。

不僅僅是潮汕人,聞名天下的閩商,他們的所在地福建跟潮汕一樣,也是靠海多山,惡劣的地理環境逼迫著人們去進取,去風波渺茫的海洋另一端的土地上尋找活下去的路,其次才是財富。

如果你對這一些都沒有印象,那麼李嘉誠、林紹良、陳嘉庚、馬化藤、劉鑾雄……這些東亞鉅富之中,你總能認出來幾個。而他們不是閩商就是潮商。今日中國的“海上馬車伕”的美稱,被這他們拿下應該當之無愧。

有些時候不得不感慨,人當然能改造自然,可人們何嘗不是被迫去適應自然條件呢?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潮州古橋

番薯裡的家國精神

前文的番薯,不僅僅是活下去的路,其實還是一種家國精神。

番薯為什麼能作為一種精神?

因為番薯不僅僅是餬口的糧食,更是一種單位面積產量高,生命力強,在惡劣的條件下仍能頑強生長的作物。許多福建、潮汕人都有過種植番薯,吃番薯葉,喝番薯粥的苦日子。

海外經商的一個個潮汕人、福建人像一個個不起眼的蕃薯,在外面的世界克服各種困難,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一旦他們在外面事業有成,就會想起曾經的艱苦日子,踴躍建設家鄉桑梓。

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的誇耀,而是番薯作為一種困苦時期喂大了無數潮汕人福建人的簡單作物,蘊含的中國人的家國精神。

近代福建華僑陳嘉庚(福建同安)先生不僅創立了廈門大學,在抗戰時期還建立了南僑總會,號召所有南洋華人為前線付出自己能付出的一切。他提出“漢奸國賊論”:

日寇未退出國土前擅談和平者,即為漢奸!陳嘉庚老先生自己先購買十萬元救國公債,並宣佈每月再捐兩千元,直到把日寇趕出國門。

另一位菲律賓閩商李清泉(福建閩江)臨終前捐出十四萬救國公債

泰國著名米商蟻光炎(潮汕澄海),在泰國堅持帶領華僑,拒絕販賣暹羅的大米給急需糧食的日本人,嚴重損害了日本人的利益,最終不幸在曼谷被日本人刺殺。

引用王樹增先生著作《抗日戰爭》的一句話: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卑微生活的民族,即使是卑微生活中的中國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卑微。”

有這樣一群先輩,筆者只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福建和潮汕有著什麼扯不斷的關係?

陳嘉庚先生

後記

事隔經年,福建和潮汕更多的是“各自發展,共同進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下,潮汕從福建脫胎而出,有著福建影子的同時更吸收了廣東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潮汕文化

潮汕不是一個小福建,福建也並不認為潮汕是福建文化的衍生,兩者頗具歷史淵源,卻不是彼此的影子。

不過鏈接他們的不只有血脈的親近,文化的親和,地理條件的相似,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是中國人。

這才是福建和潮汕,乃至所有中國土地上,最扯不斷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