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01 這就是家暴

年初,瀋陽市鐵西區滑翔五小區、六小區,不到24小時就發生了8次火情,消防隊員同一天在同一片區處置火情這麼多次,實屬罕見。

警方懷疑是有人故意縱火,經過調查,將16歲嫌疑人姜某抓獲,他對自己故意縱火供認不諱。

而當警方問及縱火原因,姜某惡狠狠地說:"爸爸說,我早晚都得進監獄,於是,我就進給他看!"一副終於給爸爸惹了點麻煩事的樣子。

也許孩子的父親覺得,自己就是生氣,發洩一下情緒,順便拿監獄來嚇唬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可是,他一定沒有意識到,這些話成為了刀子,割裂了他們父子之間的父子親情,也歪曲了孩子的人生觀,把孩子推向了觸犯法律的深淵。

這就是家庭暴力裡的語言暴力,父母由於不懂得表達愛,只會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歧視性的語言,以為這就是愛孩子的正確方式,反而致使孩子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語言暴力

16歲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父親的謾罵、詆譭不能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反而會促使孩子走向極端。

語言暴力,正是埋葬青春的罪魁禍首。

語言暴力,也是導致家庭不幸福的根源之一。

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沒有習得愛的能力。成年以後,生活中巨大的危機感又促使父母把教育孩子"成才"當成了體現其人生價值的唯一辦法,把自己的人生責任轉嫁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步步緊逼,把孩子的生存空間擠壓得變了形,"壞孩子"由此誕生了。

02 我們是孩子選對的父母嗎?

在《我是演說家》上有一位心理諮詢師吳月波,他有一場題為《我們是孩子選對的父母嗎?》的演講,演講的開頭,他講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親身經歷的故事。

一位父親拉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走進了吳月波的心理診所,小女孩穿著白色的連衣裙,緊張得不時搓著裙角。

父親邊走邊罵:

"叫你快點快點,這麼慢!"

"一點都沒有長進!"

"你要是再敢跟他聯繫,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小女孩忍受著父親的謾罵,一言不發,只是用手緊緊的掐著自己的手臂,似乎是在壓抑著什麼。

吳月波剛想上前打斷父親,父親已經把手指頭伸到了女兒頭上,戳著她的頭繼續罵道:

"你這個欠揍的傢伙,養你算是白養了!"

"我告訴你你還不如死了算了!"

父親的話音剛落,女孩就衝出了診室。吳月波建議孩子的父親趕緊追出去看看,女孩的父親擺擺手:"吳醫生,你別管她,她就是欠罵,一會就沒事了。"

結果,父親才轉了個身,準備找個凳子坐下,門診外就傳來了呼喊聲:

"有人跳樓了!"

吳月波和父親聽到呼喊聲,趕緊衝出了診室,看到門診室不遠的窗臺上圍了不少人,當他們扒開人群從窗臺往下看時,看到了一個倒在血泊裡的小女孩,正是剛剛衝出診室的孩子。

小女孩用染紅的鮮血、生命的代價告訴我們:語言暴力的危害是致命的。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我不禁反思:為什麼我們的家庭生活裡會出現如此多的語言暴力呢?

一個是因為父母不會愛,不知道正確的愛的表達方式。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父母小時候就是這麼被教育的,從我們被告知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開始,我們的生命教育、愛的教育就是缺失的。

隨著我們父母漸漸長大,很少被擁抱,很少被肯定,也很少被告知"我愛你"。因此,我們跟自己的父母的情感連接漸漸斷裂,除了有血緣關係的紐帶,含蓄的愛被一次次語言傷害抹得只剩渣滓。

輪到我們來教育孩子了,就不自覺的複製固有的模式,哪怕明明痛恨曾經被如此對待,卻不知道如何突破這些陳舊的框架。只好一遍遍催眠自己:"這就是愛,愛就是這樣的,我是為了孩子好。"

直到孩子也被我們的語言暴力擊打得遍體鱗傷,無力反抗。

第二個原因是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

因為我們現在身處一個變化非常快速的時代,也叫VUCA時代。那麼什麼叫VUCA呢?它指的是變幻莫測的時代,VUCA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

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放大了成年人的危機感。原本就是"空心"人的我們,被這種危機感深深的抓住,孩子就像一塊浮木,寄託了我們所有的人生希望。

有一位朋友跟我哭訴,說她的女兒最近狀態不好,跟她關係鬧得很僵,問我怎麼辦,我建議她試著調整自己,做一些自我提高,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學學,轉移一下注意力。結果她一臉為難的跟我說:"我的夢想讓孩子去實現吧,我已經不行了,這麼大年紀了,做任何努力都是白費。"

還有一位朋友跟我抱怨:"我最近事業不順利,跟老公感情也很冷淡,感覺人生沒有價值感。"轉念一聊到孩子就來勁了:"現在的我只能靠把孩子培養成人才來證明我的價值了。"於是拿著放大鏡開始查找,孩子這裡、那裡都是問題,她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於是,父母們義正言辭的要求孩子,甚至可以不惜拿出最兇狠的武器去鞭撻孩子,那就是語言暴力。孩子迫於壓力,真的有所"進步",於是父母們叉著腰炫耀:"你看吧,只有罵他才有用,就是個賤骨頭!"

可是,孩子的心千瘡百孔了,我們父母視而不見。孩子弱小的肩膀承擔不起托起我們父母的"重責",我們父母也看不見。

救救可憐的孩子們吧!

03 學習愛的語言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說話呢?本人拜讀了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案例,有一個真實案例深深打動了我。

他是一位離異家庭的孩子,可是他的媽媽卻將離婚做到"最好"。

他的媽媽作出離婚決定的時候,他剛剛小學六年級,而他媽媽離婚的原因是爸爸和別的女人發生了糾葛。

他覺得爸爸背叛了他的媽媽,所以雖然知道爸爸非常愛他,他仍然有些恨爸爸。

正值他小學畢業期間,他的媽媽無意間看到他在填寫入學表格時,"家庭成員"一欄只填寫了母親。

媽媽當晚特意約他談話,希望他像個大人一樣和媽媽長談一次。

"兒子,你想不想爸爸?"

"我很想念以前的那個爸爸,而對現在的這個爸爸,我卻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他說著說著已經哽咽失聲:"現在,有同學問起我爸爸,我就說他早死了,參加援外工程時死的,是因公殉職。"

媽媽聽完淚流滿面:"兒子,從我和你爸爸雙雙作出離婚決定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對你產生了傷害,這個責任,不應該都推給你爸爸。"

接著,媽媽擦乾眼淚:"你沒有必要因此就記恨爸爸,你爸爸是愛你的,我們離婚,解除的是我們的夫妻關係,你和爸爸的父子關係永遠也不會解除的。"

最後,他的媽媽鄭重地對他說:"你說你沒有爸爸,你爸爸聽了會很傷心,我聽了也很傷心。因為,我雖然和他離婚了,但你是媽媽和爸爸的愛情結晶。你也要有勇氣承認這一點,你有爸爸。"

這是多麼寬容和豁達的媽媽,多麼睿智的母親。

她的這些言語,如春風般化去了父母離異給孩子心中種下的陰霾,也消解了孩子渴望父愛又害怕背叛母親的罪惡感。

尤其是最後告訴孩子:"你是媽媽和爸爸的愛情結晶。"這就是在告訴孩子,你的出生是帶著祝福與愛的,你來到這個世界是受到歡迎的,這會給青春期的孩子多麼大的安全感啊!

最終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航天航空學院。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如何習得真正愛的語言:

1、破除舊的認知框架,改變對愛的認知。以前的我們總以為打是親罵是愛,打擊教育的理念還受到過很多追捧,現在,是時候破除舊的認知框架,重新審視愛的認知了。

愛是看得見孩子的需要,聽得懂孩子語言背後的渴求。就如案例中的母親,通過孩子填入學表格的細節,通過跟孩子真誠的交流,看見了孩子對父愛的渴望,及時讓父愛重新照進孩子的內心,滋養他受傷的心靈。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2、相信和尊重孩子。相信和尊重孩子似乎是老生常談,可是真正從知道到做到,卻有一個巨大的鴻溝。捫心自問,你做到了嗎?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相信和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成一個大人一樣平等的交流溝通,不把責任隨意轉嫁給孩子。就如案例中的母親,發現問題以後,邀請兒子跟她進行一次"成人"間的談話,表達尊重和信任。溝通的過程中,也沒有把孩子爸爸出軌的責任轉嫁給孩子,這不是孩子的錯,不必要他來承擔責任。

3、真誠的跟孩子溝通。把自己的心門向孩子敞開,邀請他走進我們父母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做一個父母的"扮演者",端著自己的身份,甚至害怕自己的面具被孩子識破。就如案例中的母親,聽完孩子含淚的心聲,她也毫不避諱的淚流滿面,這種真實的情感流動,一下子就拉近了母子之間的距離,他們互相走進了對方的內心世界,心緊緊相依,這就是共情。不但母親能夠體諒孩子的感受,孩子也能理解母親。

4、接納對方的一切。當親子雙方的心已經靠近了,再完全接納對方,接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獨特的體驗,雖是一家人但是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就如案例中的母子,母親接納了兒子渴望父愛的需求,兒子接納了父母離異的事實。愛就在接納中昇華了,幸福的感覺油然而起。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愛是照進內心的暖陽

04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人生最珍貴的是體驗,就如我們曾經遭遇困難,戰勝困難的那一刻就是成長的體驗。孩子們也一樣,他們以前可能也遭受了很多無知的傷害,可是此刻起,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改變和愛,孩子也會逐漸走向陽光,體驗沐浴陽光的美好。

也許,承認我們原本愛的認知是扭曲的不容易,但是從舊的認知中走向新生更不容易,打破舊的認知框架不難,難的是持續不斷的打破認知,實踐新的語言模式。

跟孩子真誠的交流一次吧,承認過去的錯誤,一起互相監督鼓勵,互相用愛的語言,用相信和尊重給彼此賦能。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親子關係是相互的

在《少年說》中有一期,小女孩雅雯站在臺上大聲的向媽媽吶喊:"媽媽,你能不能再愛我一次。"

爸爸媽媽,請再愛我一次

你能不能再愛我一次

有人評論說她喊出了天底下所有孩子的心聲,孩子們都渴望和爸爸媽媽真誠的交流,渴望無條件的愛。

作者:欣兒的愛,自由撰稿人,一個熱愛寫作的寶媽,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