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聊天了

高温天吃不下饭,又加上夜里吹空调,虽说以懒就懒,得以一时好过了,拖了几天下来时,全身乏力,头晕目眩,还不可能不倒下来!

借口就不干活儿了吧?可又闲得无奈何地。其实,要做的事,还只是一时放在那儿,不做不会完成任务的。于是,让师傅们去做。

视同大家都暑热难受,自己又想动手上,对眼下的活不去做,我没什么忍耐力​,就跟了进师傅们唠嗑。

想起朱寰先生生前讲了个故事,以抵困乏之无聊。故事中讲到我老家当地的一位妮姑大师,也不记得她的庵堂号以及大师的尊姓。

这一天,魏家坝农贸市场的早市照常上市,十里八村赶集繁忙。上班的人们也穿插其中,包括先生朱寰自己在内,一时人车如流水,热闹如初。

迎面有位妮师身着禅素装,行走在大街上,于朱先生相向迎面,由于庵妮妆扮,两人又是熟人,所以,走近相互问好。

“先生您好!今天有空下山来​?”朱先生迎上前问。

“站长您好!我路过街上。这不,您是去上班去吗?”​妮师回答道。

一阵子客套、寒暄之后立即​拉起话匣子:“你们兄弟俩是当代的李杜”妮师对朱先生说。

“哪里哪里!先生惟独能看破红尘,通今博古、饱览​诗赋,其文章更堪称时下一绝”,朱先生回答妮大师。致此,也肯定了她文彩、手妙。

不难想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文情怀​和高水平的文学艺术修养。虽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爱好诗词和其艺术造诣不分仲伯。

多少年前,从一次酒席上,朱寰先生说出来这一段​故事,在场还有老校长,也包括我自己。至今,令我还记忆犹新,更从一个侧面诱发了自己对诗词爱好。

更有后来几位先生和老校长他们的引导、教授,加上老校长还给我一本民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门范烟桥所著的“学诗门径”导读、学习,致此,魏家坝又多了一名嗜好平仄之习之陡。

当然,嗜好归嗜好,学生之​作,更不可登大雅之堂,但愿不被几位先生所忘记我这个跟班的就是了!

​朱寰先生去世前不久,我是通过他拿到了几期巢湖诗词选集,总不免再看看自己几首小诗……。后来就没有了,文联更失去了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