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進入教育行業至今,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了3個多年頭,和很多的院校就創新創業教育領域進行了實踐探索,包括創新創業學院的建設、課程體系的搭建、創新創業種子師資的培訓以及創新創業大賽的打磨。然而,仍舊由許多老師、同學對於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認識還是有所偏差,為此,今天想就這個話題好好進行梳理。

為什麼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許多人在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候,常見的回答是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這個回答的邏輯在於,國家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對應的就業問題也日益突出,需要有更多的創造就業的力量出現,也就是通過“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來緩解或者應對不斷日益增加的就業壓力。

這個回答本身沒有問題,而且確實從短期來看,創新創業教育是有這麼功利的一面,但單純將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本質歸因於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有些狹隘了。在這種導向之下,只會更多的將創業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評估成果,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過於短視,從本質上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而將創業作為教育的導向,也不切實際:首先創業是實踐出來的,其次,在現如今創業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七的情況下,把創業作為就業問題的解決方案,也不現實。很難想象如果把創業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唯一導向,那會是什麼樣的一種結果。

為此,我非常理解在秉持這種理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學校,存在很多反對的聲音,畢竟創業從某種程度上真的只是少數人的事業。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按以終為始為原則,如果創業不是創新創業教育輸出的唯一結果,那我們有必要探討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個人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承載了國家復興的要求,也同樣為個人的面向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國家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撐

事實上,我們絕大部分人接觸雙創這個概念都是從2014年李克強總理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後熟知的。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倡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核心邏輯和驅動力在發生變化。

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前30多年,我們經歷了以“生產+適銷”為特徵的,資源驅動為發展動力的製造時代,以“成本+模式”為特徵的,要素驅動為發展動力的營銷時代。然而,以資源驅動和要素驅動的發展方式,已經滿足不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並且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而在進入移動互聯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我們逐步進入了以“迭代+體驗”為特徵的創新時代,消費在升級,需求不斷的變化,意味著需要源源不斷地創新驅動,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為此,加快從要素驅動、資源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適應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階段的要求,成為了當前社會必須要優先處理的問題。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正是基於時代發展趨勢的判斷,2016年國家出臺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將創新驅動戰略作為我們國家未來持續30年的優先戰略。這意味了創新將成為我們國家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未來30年不變的基調。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2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而階段目標實現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正如原副總理劉延東說過的:“人是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驅動是人才驅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更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的轉變,成為必須要破局的事情。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無疑成為了教育破局的重要舉措。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有些人會問了,既然是創新型人才,那開展創新教育就好了,為什麼還加上創業兩個字?實際上,創新創業是分不開的。創新的本質除了我們理解的新穎、與眾不同之外,還需要能夠有價值。如果僅僅是前者,只能算是創意,根本就不能稱之為創新。而創新的價值怎麼體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創業來獲取經濟價值,而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要鼓勵獲取經濟價值為導向的創新,併為之培育人才。

人才培養規格的改變,意味著“知識+技能+素養”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改變。原有帶有工業時代印記的千生一面、千校一面的專業化、大眾化教育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時代的需要。教育迫切呼喚新的教學範式的出現,而這種範式意味著能夠更加註重個性化、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師角色以及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規格為導向,變革教學範式、為教育注入活力,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和內涵。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個人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業教育的武裝

5G、AI技術的發展,正在快速地將我們推入智能經濟、智能社會時代。而新技術的發展,必然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給人們未來的生活和發展帶來眾多的不確定性。按紐約客的報道,有35%的職業會在未來二十年內完全被AI取代,這對很對人和家庭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個體,怎麼去應對未來不確定的挑戰?教育需要去回答這個問題。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協調能力、創造力、思考能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我們需要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創造教育,而這一切正是現有教育所急需改變的。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範式變革的抓手,需要通過生活教育、創造教育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難、創業更難,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定位?

由此可見,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無論是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個體都應該重視的事情,創新創業教育不應該是狹義的創業教育,而更應該是國辦發[36]號文中提到的,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承擔著以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的教學範式的探索和實踐,承擔著武裝個人的使命。希望大家能夠摒棄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誤解,更多的投身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來,而作為學生更應該抓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機遇,更多的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用創造回應不確定性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