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道德,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道德,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 》中,小丑劫持了兩艘緊急疏散城市人口的渡輪,一艘船上是普通公民,另一艘船上是囚犯。

他分別給了兩位船長一個遙控器,遙控器控制著另一方船隻底近百隻油桶上的炸彈的引爆,小丑通過廣播向兩艘船上的人說出了他的這個『 社會實驗 』:在12點,他將會引爆兩艘船,但在這之前,如果有一方引爆了另一方的船隻,那這艘船上的人就能活命。

就這樣,諾蘭把哲學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搬到了商業電影的熒幕上:一輛電車即將撞上兩群人,一邊人更多,一邊人更少,你手裡掌握著決定電車方向的軌道控制器,你會如何選擇?

在這部電影中,雖然選擇權到了這兩群人手裡,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電車難題要我們在多數和少數之間做選擇,小丑要我們在罪犯和普通公民之間做選擇,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

人的生命的價值,可以拿來論斤論兩的計算和比較嗎?

在這兩艘船上,罪犯所做的一切帶來的傷害已經鑄成,而普通公民一直都在工作納稅為社會做貢獻,從功利主義(準確來說,應該是“效用主義”,功利這個詞給人一種唯利是圖的誤解,而這個概念強調的應當是“效用”)的角度出發,如果非得選擇,我們也許會更支持引爆罪犯船上的油桶;當我們不得不做出搬動電車軌道車閘的決定,即使知道少數人並不比多一點的人價值更低,我們還是會選擇多救兩個人。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做並不好,但這樣的決策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每天都在上演,特別是在公共決策領域,犧牲少數永遠是不二之選,這雖然是某種無奈,但兩害相全,取其輕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長久之計。

那對於那些少數者或者不幸的人來說,這是公平的嗎?肯定是不公平的,罪犯正在以社會認同的方式接受懲罰,電車軌道上少數的一群人在意外之中也就成了少數,但誰能料到這會讓自己攤上這樣的麻煩?

現在,讓我們變化一下視角,把電車難題看成一個比喻,我們仍然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選擇救多數人。

然後,我們把迎面駛來的電車看成是這個社會當中一些殘酷的現實,;把那些幸運的成為多數的一群人看成是生在普通或者富裕家庭,天生身體健壯或智力超群的人,或者運氣很好的人……

沒錯,而那些不幸成為了少數的人,就成為了受貧困和疾病折磨,總是碰到壞運氣的人。我們會發現,其實,這個世界從來都是『 不公平 』的

但是,這種『 不公平 』,卻又是最大的『 公平 』:家庭的財富,優秀的基因和好的成長環境,以及好運,都是上帝賜予的『 紅利 』,他們擁有這些東西,自然應該享受。自己手裡的蛋糕,哪裡有不能吃的道理?

我們所理想的那種道德,並不存在,正如哲學家穆勒談到的,要講絕對的道德,那開車也應當被禁止,因為車禍的發生概率是很高的,時至今日,全球每天都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這當中無辜的路人和乘客比例難道會小?

但是,我們仍然在繼續修路造車,因為其經濟效益是不可忽視的,這不也正像我們面對的各種困境本身嗎?我們一直都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這些現實所帶來的無奈,其實正像我們所面臨的道德難題一樣,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即使做出了選擇,也無法確定這到底是不是好的,因為我們以為的那個絕對公平,永遠有最優解的世界,根本不存在——對待這些東西,我們只有 live with it ,忍受。


道德和自利

在《讀書是件危險的事》這篇文章中,筆者曾和大家交流過有關安·蘭德的『 理性利己主義 』倫理學,從這個視角下分析,其實我們所有的道德行為都是自利行為,即使僅僅是因為做了這件事能感覺到快樂,也是利己,當然這同時也利他了。

不要認為自利是壞事,我們沒有把自己所有的吃穿用度捐到非洲去,沒有四處主動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奉獻犧牲,難道不是因為自利嗎?自利,是生存的基本。

當然,我們也講道德,但是,不要忘記,道德不等於犧牲,很多時候,道德是一種權力而不是義務,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我們讚頌的,但是不應該強制要求,因為正像我們在第一個小節中看到的,無奈永遠存在,我們不是世界的主宰。

而所謂的『 大德 』,像墨家那樣的『 兼愛 』,或者邊沁所主張的『 最大多數的幸福 』,不過是一個幻想,這個世界的人那麼多,我們沒有辦法全部照顧到。

並且,快樂和痛苦並不會互相抵消,因車禍不幸截肢的人,你再如何幫助,也不會改變很多東西;用盡全力資助貧困學生,反而可能造成其不思進取甚至勒索——我們沒辦法,也不應該對別人的人生負責。

孟子曾批評墨家『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和你更親近的人為你付出了更多,你回報以更多的關心,這才是道德,對每個人都相同的愛,對所有人都沒有區別,反而是道德的淪喪。


道德不是論證出來的

雖然思想家們對道德這個話題做了很多思考,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不管你學習了再多的東西,受到了再多的教育,到了要選擇的那一刻,我們依靠的可不是這些規定和原則,而是結合當時情景具體決策。

比如,假設你是完完全全的功利主義道德者,當電車軌道的閘刀到了你手裡,如果你突然發現那一小群人都是科學家,或者你的某個親人在裡面,也許你的決策將會很不同。

此外,道德其實也是一種習俗,會隨著社會歷史和文化變化,在古代中國裹小腳是道德,在今天卻被斥責,道德從來都不是普遍恆常的東西。

但這並不是說道德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但卻能有相同的種類的很多片樹葉,全球化之下,今天世界的道德詞彙和認知多來自西方,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不少的共識,雖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解讀,但基本規範卻都是相同的。

對於生活在一個具體的國家的人來說,接受的道德規範自然有不同,其實我們能發現,這些道德背後,其實是法律,暴力機關以及社會風俗共同在起作用。

你怎樣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社會的規範和習俗是怎樣的。

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某種無奈,因為有的人可能發現因為自己特殊的一些經歷和閱讀體驗,發展出了和整個社會整體認知稍有不同的道德觀,有的時候往往會陷入困惑當中。

但這種困惑,其本質和我們所的面對道德困境沒有不同,現實的複雜性同我們的簡單的信念的衝突是永遠存在的。道德永遠是個難題,對待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千萬不可妄自給出“標準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