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春風勁拂農事忙

春風拂大地,農時催人忙。

行走在懷化廣袤的鄉村,大馬力農機深鬆土地,村民在田間忙碌勞作,農技人員現場開展指導……到處都是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勾勒出一幅幅“人勤春來早”的絢麗春耕圖。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懷化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堅決扛起維護糧食安全和耕地紅線的重大責任,堅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促進,全市糧食生產呈現喜人局面。

多措並舉穩定生產面積

“現在鼓勵農民種糧的優惠措施多,我購置了價值12萬元的大型耕種機,政府給我補貼了2.2萬多元,我被評為‘先進種糧大戶’政府獎勵了1.2萬元,今年又免費為我提供價值3萬元的640斤種子。”近日,正在一邊指導工人翻耕農田,一邊仔細查看育秧苗的通道聯大家庭農場負責人陳立勇高興地告訴記者。

去年,陳立勇種植了6.7公頃的優質中稻+再生稻,年生產加工收入達30萬元,在惠農措施鼓勵下,他打算將家庭農場糧食播種面積擴大到23公頃以上。

為了確保糧食生產大局穩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發了《關於切實提高耕地利用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通知》,要求按照“宜水稻則水稻、宜旱糧則旱糧、宜經作則經作”的思路,切實提高耕地利用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並明確提出“全市糧食播面穩定在311333公頃、糧食產量保持194萬噸以上”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系列的務實舉措推進出來——

加大耕地拋荒治理。按照突出重點、全面清理、分類處置、集中整治的要求深入開展耕地拋荒專項整治行動,對耕地拋荒展開拉網式排查清理,鼓勵縣、鄉、村採取代耕代種、集中流轉、託管服務等形式發展生產。減少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水稻功能區非稻化,確保水稻生產功能區至少種上一季水稻。

積極發展經營主體。發揮種糧大戶、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作用,加大機育秧、機插秧、機防機收等專業服務組織建設,力爭2公頃以上適度規模經營面積突破26667公頃,支持67公頃以上種糧大戶發展。

間作套種輪作複種。積極推廣玉米、紅薯、大豆、花生等旱地作物間作套種,提高複種指數,增加旱糧面積。大力發展菜+稻、瓜+稻、中稻+再生稻、秋玉米+冬糧等模式,鞏固壯大稻油輪作優勢產業。

較之往年,今年的農時非但沒有因疫情而延遲,反而因有了各項積極措施的支持“加碼”,各地發展糧食生產的底氣更足。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早稻栽插面積167公頃,中稻陸續進入播種高峰期,播種80533公頃,完成玉米播種54400公頃,其他糧食作物播種31867公頃。

多點發力促進穩產增效

3月25日,在辰溪縣龍泉巖鄉金家坳村,種糧大戶宋朝滿正在進行早稻播種。辰溪縣農業農村局相關業務專家在一旁對其進行技術指導。“我種的是雙季稻,早稻估計一畝可以產900斤,晚稻可以產1000斤,一畝田水稻產量可以達到1900斤左右。” 宋朝滿告訴記者。

我市積極推廣增加用種量、合理密植、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措施,推廣高產優質水稻品種,育好壯秧,插足基本苗,平衡施肥,科學管水等措施,強化病蟲害綠色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