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在歷史上,貧困問題不光是中國所有,它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地方,就算是工業革命時期走向發達的英國也不能倖免,在18世紀的英國,人們一邊享受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質資源不斷增長的紅利,另一方面是大批社會底層人員因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以及觀念落後在貧困邊緣的掙扎。為此英國政府當時為了改善民生,也制定了許多試圖解決貧困問題的政策,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英國濟貧院制度對英國社會的影響。

濟貧院產生的背景和發展

早在1601年,英當時國政府頒佈的伊麗莎白濟貧法就規定救濟窮人這項這項任務主要由分佈在各地教堂來完成,當時教堂就用國家撥付的救濟資金建造了許多能容納窮人居住的建築,後將這些建築命名為濟貧院。

在英國曆史上,濟貧院的發展歷史是比較曲折的,它雖然誕生的比較早,但是它的定義卻一直處於變化中。尤其到了後期它就不光是建築的代名詞,而是各種社會制度的濃縮結合物,甚至影響到了英國的福利救濟史。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伯恩濟貧院

在1601年英國通過《濟貧法》中提到的濟貧院僅僅是指為沒有勞動能力的窮人建造的房子,沒有什麼其他具體規定。牛津辭典中是這麼定義濟貧院的:改造房子, 以作為城市窮人的濟貧院和城市流民 、目無法紀者的矯習所。可見當時統治者建設濟貧院除了考慮民生問題外,還希望濟貧院能解決社會治安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這一時期的濟貧院的工作開展主要在建築內為窮人服務,也就是純粹的在物質方面救濟窮人。其實當時英國在世界上的國家地位雖有顯著提升,可國內的貧困戶卻越來越多,意外的是罪魁禍首確是英國政府引以為豪工業革命,一句話資本主義的頑疾兩極分化已經對當時社會的破壞性顯而易見了,政府不得不思考如何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英國工業革命

18世紀脫胎換骨的濟貧院

在18世紀初,英國政府通過《濟貧院檢驗法》鼓勵各教區在濟貧院救濟健壯的窮人,對於不願進入濟貧院的窮人, 可以不予救濟,與此同時,政府也允許各教區通過合併濟貧院來盡力降低費用,顯而易見這條法規的頒佈就是政府開始考慮濟貧院的經濟效益了,濟貧院不再是扮演慈善機構這個簡單角色了,他需要窮人不能沒有什麼付出在濟貧院等待吃飯,而是需要完成部分規定的任務,也就是政府救濟你,同時你也需要無條件做政府的僱工。

說句實話,當小編一開始看到這段歷史記載時,還真覺得資本主義深深的寒意,可深入瞭解冷酷無情的背後確是政府宏觀調控的無奈,18世紀初的一份1700 年英國的濟貧稅開支數據能說明問題,資料表明,當年英國的濟貧財政支出約為 600 000 - 700 000 英鎊,這一數目對當時的政府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國家的稅收竟然大部分用於扶貧上。

更糟糕的是,政府雖然在濟貧院投入不少,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國家貧困人口還是與日俱增,很多老百姓仍舊面對的是缺衣少食、一貧如洗的殘酷現實,關於當時英國有多少貧困人口,歷史學者界都是莫衷一是,著名歷史學家E. P. 湯普森的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

“18 世紀時可能有 1 /5 或 1 /4 的英國人是在剛剛能維持生存的邊緣上掙扎過來的,處在一當價格上漲就跌入生存線以下的危險中。他的依據是1800 年,接受貧困救濟的人數已經達到英國總人口 28%,而18世紀末雖然貧困比例與世紀初保持一致,可英國人口卻實際增長了不少,反過來說貧困人口的絕對數要遠遠超過世紀初的數量。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英國上層人物

面對如此窘境,吃力不討好的政府也在分析原因,最後他們得出結論是:並不是政府在救濟方面有任何過失,而是問題是出在被就救濟人身上,政府認為大部分貧困者都是好吃懶做沒有遠見的人,他們只要能過上勉強餬口的日子,就絕不會去多幹任何一點活去改善生活,就算被強迫幹活多出來的錢也會被他們胡亂揮霍掉,結果還是返還到貧困線附近,反正沒錢了就一家幾口搬到附近的教堂濟貧院居住,總之大多數人的貧困都是咎由自取。

政府痛定思痛,他們從中得出結論,要想讓窮人變的勤快的唯一途徑是要讓他們感覺到處在貧困線的日子是不好過的,而不是因為政府的救濟覺得無所謂,在這種觀念的推動下,濟貧院又開始扮演工廠角色,在裡面混吃混喝的健康普通人如果要獲得生活必需品,那就必須除了吃飯睡覺外都需要不停幹活。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所以,早期的濟貧院主要職能是為了安頓那些老弱病殘或者失去勞動能力者而設,主要功能還是慈善福利,那麼18世紀的的濟貧院卻與之全然不同,它當然還具有慈善作用,可工作中心已經換到打擊治理政府認為

有勞動能力的窮人。此時的濟貧院已不再一直保持和藹可親的面目,而更像是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工廠,用當時一句很流行的話來概括:濟貧院是“強使流氓無 賴變得誠實,懶漢變得勤快的研磨。

英國有個城市叫梅德斯通率先執行新的濟貧院制度,梅德斯通當地機關提交給政府當局的關於濟貧院的報告書中這樣寫道的:政府新的濟貧院的優點不僅在於救濟窮人不及花在他們每週津貼上的費用的一半,而在於於很多好吃懶做的人不願忍受救貧院的拘束和勞苦,而不得不拋掉假面具,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報告還稱由於執行新政,濟貧稅相比以前得以大大減少,從原來的一千鎊左右驟降至五百三十鎊, 濟貧稅的減少顯然出自於窮人對濟貧院恐怖封閉式管理的顧慮。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政府這項新政策出臺確實強硬,容不得半點商量,而地方實際執行時又更是變本加厲,不少濟貧院還突發奇想把將院內的窮人當作工具承包給某個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本商,而後者是什麼貨色我們都懂,承包人為了賺錢肆無忌憚役使這些貧民,甚至完全不顧他們的死活。

官方資料記載:1750 年之後的五年裡,由倫敦各處的濟貧院接收的2339名兒童,到 1755 年時僅有168人存活。而米得瑟克斯的聖喬治濟貧院的貧民死亡率更是達到百分之 百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真正把濟貧院推向風口浪尖的是1845年的安多弗醜聞,安多弗濟貧院內生活環境極其差, 院內窮人不得不吃發黴的食物,裡面甚至有吃不飽啃食自己肉的現象,醜聞轟動社會,再加上當時外圍經濟也在下坡路, 浩浩蕩蕩反濟貧法運動在英國南部爆發,迅速組織起來的工人群眾遊行示威抵制新的濟貧院制度。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英國軍隊

在新政策下,濟貧院是如何管理的呢

為了對貧民進行威懾引導他們自力更生 ,濟貧院內部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就拿1834年後, 濟貧法委員會頒佈了管理聯合濟貧區和聯合濟貧院的具體條款來說,可以說基本把貧民當作監獄犯來管理的了,對於違規規章制度的貧民將會受到很嚴厲的懲罰,最輕會沒收他們喜歡的茶葉和奶酪這些高檔貨,嚴重的或者屢教不改者則會關禁閉。院內為了宣傳這些規章制度,會把它們打印貼在最顯著的地方,同時要求貧民每週要大聲朗讀這些制度,防止那些不識字的人有理由不去遵守。

此外,院內的貧民不經批准是不能私自走出濟貧院的,如果不遵守,對於一個月內擅自離開一次的貧民,給與警告並將其拘留24小時,2個月內有兩次的給予72小時拘留處罰。那些想進入濟貧院的貧民也需要準備很多紙質材料來證明自己確實貧困不堪 、毫無生活保障才能被院方所接洽。進入後還需要做健康檢查,確定是否可以從事體力勞動,如果申請人還有家屬和子女,經批准可以一起搬進來居住,但家庭私有財產會被沒收。

等到新的貧民安排妥當後,濟貧院就要給他們安排體力勞動了,除了體弱多病和小孩不參加外,其餘人必須都幹活,關鍵這些活還都不好乾,男人被安排去搬石頭,用手掰玉米,或者扯麻絮,婦女則被要求參加家務活動,比如如清掃、幫廚 、洗衣和編織等活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軍隊鎮壓工人

幹完活,院內當然要安排飲食,濟貧院的每週的食譜幾乎沒有變化,每個人吃飯時都要保持安靜,除了土豆外 , 食物裡沒有什麼其他蔬菜水果 ,雞蛋更不可能 , 發放的稀粥是基本上都是筷子站不穩的,根據當時歷史記載食品供應是按照下列模式:

居住者每星期中 3 天的每日食譜包括:1 .5品脫肉湯, 1 .5品脫稀粥, 5 盎司煮肉 , 12 盎司麵包, 8 盎司 土豆;另外 3 天每日提供的食物是 :12 盎司面 包 , 1 .5品脫肉湯 , 1 .5品脫湯, 2 盎司奶酪 ;每週 五提供 12 盎司麵包、1 .5品脫稀粥 、14 盎司板油 或大米布丁、2 盎司奶酪。婦女得到的食物更少 , 9 歲以下兒童的飲食由聯合濟貧院管理者料理 。

由於嚴格的規定和頻繁的懲罰措施,再加上院內悲慘的生活,人們把當時的濟貧院比喻為窮人的巴士底獄。

拯救窮人和懲戒懶惰兩手抓,談談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濟貧院制度

流水線上的貧民

當然,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廣,民眾的維權意識也加強,所以在後期英國政府又對濟貧院內部的管理進行了人性化調整,首先不再強迫幾乎所有人參加體力活動,而是把院內貧民劃分為值得救濟者和不值得救濟者兩種人分別處理,對於不值得的人仍舊是安排強度大的體力活動來改造他們好吃懶做的意識。而值得救助的儘量改善他們生活條件,比如改善伙食,增加床位,給老年貧民購買書籍報紙,給兒童購買玩具等,成年貧民如果表現好也會允許他們外出購買菸草以及短途旅遊。

結語

估計大家都和小編一樣都是通過歐美的文學作品才瞭解到英國濟貧院的,許多文學著作中基本都是把它描繪成人間地獄,貧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進而抨擊資本主義的腐朽和沒人性。可是小編不這麼認為,英國濟貧院的存在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在接近兩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它身上儘管有不少毛病,但是畢竟為衣食無著的窮人, 或者是孤兒,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濟貧院也是處於宗教濟貧和福利國家之間的過渡性制度 。對我國目前比如養老院,福利院建設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