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孫權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小豬愛吃辣


不要搶,我來答。憶往昔崢嶸歲月,提及三國,我們可能會想起諸多的歷史人物,想必大家對孫權也非常熟悉,周瑜曾經誇讚他擁有“神武之才”,曹操也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劉備也有著“吾不可以再見之”的感嘆,這些足以看出孫權備受各路豪傑的尊重和推崇。但是,小青峰看來,我們還是應該以一個辯證的思維去剖析一個人物,下面就讓小青峰帶領大家去走進孫權吧。



一、前期年輕時的孫權

縱觀三國曆史,前期的孫權的確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孫權在掌管江東的時候,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青年,為人處世非常圓滑,幾乎劉備和曹操都很喜歡他,他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智慧成為了當時著名的謀士,跟著父兄征戰天下,在夷陵之戰,赤壁之戰中曾經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孫權這個人非常的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據說有他在,內部幾乎都沒有什麼矛盾,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政權的穩定。很多人都曾經高度褒揚孫權具有王者之氣,但是他自己從來不會用君臣關係強迫他人,而是通過現身說法,親和對待下屬,又嚴格要求他們認真學習,增強自身素質建設,可以說他對下屬們抱有很高的期望,這些我們可以從《孫權勸學》裡面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所以說呀,前期的孫權有勇有謀,注重培養人才,嚴格要求部下,具有長者之氣,我們可以稱孫權是幸運的,因為他是金子,也在合適的時機發光。



二、後期晚年時的孫權

眼看著江東的發展一帆風順,孫策卻意外的暴斃了,對於其死因我們尚未得知。但是自然而然地是,孫權承襲了其遺位,開始上位的孫權可謂是著實不易,終於在周瑜的用擁護之下,算是站穩了腳跟。但是由於他匆促繼位,身處尷尬的境地,各位大臣都對其表示不服,有的甚至是聯名上奏逼退他下位。作為統治者,他的臉面可謂是丟盡了,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他性情大變,和曹操一樣非常敏感,動不動就猜疑別人,整日就處於一種崩潰的狀態,除了焦慮還是妄想,日積月累,他越來越自我化,獨斷專行,東吳的穩定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他廢除了太子,處死了自己的兒子,做出了一系列昏庸君王的舉動,與往日的孫權直接是天壤之別,讓世人感到恐懼與無奈。



總結:孫權前期與後期的變化既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過境遷的無奈與遺憾,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三國時期的演變規律,孫權作為歷史的縮影,讓我們體會到了三國漫漫歷史長河的壯闊。


小青峰曰史


說起三國中的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個國家魏、蜀、吳和他們的領袖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要知道這三個人不僅是建立了各自的國家和勢力,當時也是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非常的讓人佩服他們的才智多謀,不過三人也是各有各的特點和性格,今天就來聊一聊吳國的領導人孫權。

  孫權是吳國的君王是最好的領導者和實權操控家,當然他在歷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存在,我們也從各方面來評價一下他的人物特點和突出的貢獻。他在知人用人,和對待事情上的態度也是有智慧的,他也是有仁慈之心和雄心壯志的人物,但是世人評價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太過於情緒化,只要有一點不高興,就會做出愚蠢的事情。

  孫權雖然沒有像他父親和哥哥一樣馳騁沙場會英勇殺敵,但是孫權的功勞也是不可以埋沒的,畢竟能在吳國主持大局,可見他的智慧和謀略也是不輸曹操和劉備的。但是也是因為孫權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犧牲一切的決斷,辜負和錯殺了很多的人。孫權在吳國可謂是任用賢能,為人也是相當的不錯,所以雖然他在外名聲不好,但是跟大臣的關係比較其樂融融。

  很奇怪的是善用人才的他,每當他指揮戰爭時,每場戰爭都是大敗的。明明東吳不缺少人才,當時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都和東吳有一定的關係,指揮戰爭的是大將周瑜和陸遜,跟孫權沒有多大關係,他的四大都督能力十分出眾,但是一落到孫權指揮就是屢戰屢敗,最明顯的就是三次合肥之戰幾乎都戰敗。可以看出孫權指揮戰爭的能力確實不行,甚至別人給他起了渣權的外號。

  孫權也是一位情緒化的人物,當時他有一位名將陸遜,可以說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他打敗了劉備挽救了吳國,也是不可多得的名將。當時就因為陸遜出身江東大族還是孫策的女婿,而且捲入了太子爭奪皇位的事件裡,對他非常不滿,經常職責質問他,導致陸遜受不了壓力,也是在孫權的責問中生氣而亡,活活的被逼死了。

  孫權還做了一件令人生氣的事就是為了利益將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大30歲的劉備,這對孫尚香來說是不公平的,完全不顧及自己妹妹的幸福。後來劉備也是跟孫尚香關係不是很好,而且還騙回了江東,也是兩次傷害了自己的親人,這種行為也是讓人不齒的,所以渣權也是不愧於這個稱號。


一秒萌萌噠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

孫權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漸漸與父兄齊名。他常跟隨在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他的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辛苦打下了江東基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亡,臨終遺命他接替其位。孫權此時虛歲十九,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

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史載“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他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孫權三伐黃祖,最終將其擊殺,吞併江夏郡大部。”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率大軍南征,大敗左將軍、豫州牧劉備。佔領江陵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之地。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劉備合兵,在赤壁同曹操決戰。由於曹操輕敵,孫策採納魯肅建議,使用火攻,以少勝多在赤壁火燒曹軍戰船,以五萬人擊敗曹操二十萬大軍,曹操無奈北迴,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

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

於神鳳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書生意氣876


孫權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東吳的建立者。前期的孫權,備受各方豪傑的推崇,周瑜曾贊他擁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感慨,劉備有“吾不可以再見之”的讚歎。按照歷史描述早起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作為上位者除了擁有深謀遠慮外,還能審時度勢,下聽臣辯,極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言行舉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極度敏感、猜疑成性,並十分容易產生焦慮和妄想,由此他越來越獨斷專權,使東吳的穩固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誤信公孫淵、又好神仙術,先後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賜死了四子魯王孫霸,這些都與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別。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為政舉措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開始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區分佈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 較先進。

海昌縣(今浙江海寧)是孫吳早期唯一的屯田縣,由陸遜為屯田都尉。

黃武五年(226年),陸遜以所在少谷為由,上表請令諸將增廣農田、拓開屯田,孫權同意擴大屯田面積,並將駕車的牛改作耕牛,親自耕田,鼓勵將吏屯墾。

孫權也注意興修水利,他於黃龍二年(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赤烏八年(245年)八月,孫權派校尉陳勳開鑿句容城中路運河,建造糧倉。又於赤烏十三年(250年)作堂邑塗塘(即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正逢時疫,免除了荊州農民的租稅,並下令諸將要居安思危,加強武備,崇尚節儉,要求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 [23] 赤烏三年(241年),嚴禁官吏以勞逸為由干擾農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詔減省徭役、徵賦,革除民弊。

孫權為人節儉。雖然稱帝遷都建業,不建新宮殿因陋就簡沿用舊將軍府寺為宮,至赤烏十年(247)腐朽損壞後仍僅以武昌宮加以重建,可見其愛惜民力。

首都建業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縣,因孫權定都建業並開鑿運河而成為一流都市,後成為六朝的文化中心,現名南京。



國學小陳


撞到景陽鍾,

景陽鍾自鳴得意!

你問得是:

三國時期的孫權是怎樣的一個人?

景陽鍾自鳴:

孫權是一個懂的為君之道的人,是一個唯人善用的君主。

孫權這個碧眼兒坐領江東時才十五歲,他接兄孫策之位被扶為東吳的主公。他對有才能的青年知人善用,使自己的隊伍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成為能與曹操、劉備抗衡的軍事集團,在東漢末年和晉初時期,形成了漢、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拜年僅三十四歲的周瑜為大都督,統管吳國兵馬,周瑜受到重用,成為孫權的一根支柱,一時瑜亮爭鋒,取得赤壁之戰大勝曹操,使眾多諸侯不敢小覷江東,奠定了孫權帝王基業。,

魯肅投奔孫權時才二十來歲,不免有些稚氣和土氣,孫權識才善用,把魯肅留在自已身邊,參與政事,很快就任命魯肅為都督。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後,孫權又指定魯肅繼任大都督,穩定了東吳江山。

呂蒙文化不高,但是很勇敢,有謀略,二十多歲就被孫權提撥擔當中郎將,駐紮陸口要塞,獨擋一面,對付荊州的關羽。

陸遜本是無名之輩,被孫權委以重任,直接指揮偷襲荊州的戰鬥並取得勝利,之後,凡重大事情孫權都與陸遜商量,重要外交信件都要經過陸遜斟酌後,才蓋印加封送出。

孫權正是依靠這批年青,向西征討,一舉打跨了黃祖;赤壁一把大火,燒得曹操焦頭爛額;偷襲荊州兵不血刃,消滅關羽;又在猇亭放一把火,火燒連營七百里,殺的劉備一蹶不振。

孫權正是啟用、信任年青人,才取得一次一次戰役的重大勝利,奠定了他獨霸江東的牢固地位。

謝謝您的欣賞!

日月星辰將曉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景陽鍾


孫權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東吳的建立者。前期的孫權,備受各方豪傑的推崇,周瑜曾贊他擁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感慨,劉備有“吾不可以再見之”的讚歎。按照歷史描述早起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作為上位者除了擁有深謀遠慮外,還能審時度勢,下聽臣辯,極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言行舉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極度敏感、猜疑成性,並十分容易產生焦慮和妄想,由此他越來越獨斷專權,使東吳的穩固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誤信公孫淵、又好神仙術,先後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賜死了四子魯王孫霸,這些都與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別。

擴展資料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為政舉措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開始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區分佈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 較先進。

海昌縣(今浙江海寧)是孫吳早期唯一的屯田縣,由陸遜為屯田都尉。

黃武五年(226年),陸遜以所在少谷為由,上表請令諸將增廣農田、拓開屯田,孫權同意擴大屯田面積,並將駕車的牛改作耕牛,親自耕田,鼓勵將吏屯墾。

孫權也注意興修水利,他於黃龍二年(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赤烏八年(245年)八月,孫權派校尉陳勳開鑿句容城中路運河,建造糧倉。又於赤烏十三年(250年)作堂邑塗塘(即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正逢時疫,免除了荊州農民的租稅,並下令諸將要居安思危,加強武備,崇尚節儉,要求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 [23] 赤烏三年(241年),嚴禁官吏以勞逸為由干擾農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詔減省徭役、徵賦,革除民弊。

孫權為人節儉。雖然稱帝遷都建業,不建新宮殿因陋就簡沿用舊將軍府寺為宮,至赤烏十年(247)腐朽損壞後仍僅以武昌宮加以重建,可見其愛惜民力。

首都建業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縣,因孫權定都建業並開鑿運河而成為一流都市,後成為六朝的文化中心,現名南京。


莫亦奧


孫權個性特徵:擁有非常機智的頭腦,並且深藏不漏、果斷判斷形勢、深謀遠慮、並且有點自負。

我來逐個分析

1、 禮賢下士:當孫權剛接手江東的時候,聽從了大哥孫策的遺言,外事問周瑜。內事問張昭。接手江東後廣納天下的人才為己用。

2、深藏不漏:關於赤壁的戰鬥,孫權實際上是非常想發動這場戰役的,因為以他的自負性格,他不可能投降。他不想放棄他父親和大哥用生命換來的土地。當時孫權召開大會討論此事,文官建議投降平民領袖投降,武官渴望戰鬥,但是孫權一直沒表態,保持沉默,直到周瑜回來解決了他的疑慮,然後宣戰。

3、審時度勢:劉備借用荊州拒絕歸還後,他本可以率領江東大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然而,當考慮到曹操這一方,他只能忍著和劉備接著聯盟,甚至讓孫尚香和劉備成親。

4、略有自負:赤壁之戰以後。孫權把部隊分為兩路。一個是周瑜去取荊州。另一個是自己帶兵去佔領自己看好的下一塊土地。不過自己帶兵不是很熟練,久攻不下。於是調周瑜兵馬前來。然後程普部隊不久後到達。這時候孫權竟然說:不需要新兵。看著我帶著自己的士兵先去戰鬥。後來,差點丟掉小命。

5、堅決果斷:周瑜想對劉備使用美人計,但是弄巧成拙。孫尚香嫁給了劉備。孫權見此情況,立即轉而採取懷柔政策,後來得知劉備逃跑,立即脫下自己的佩劍,讓手下以最快速度去追,並說即使他殺了他的妹妹,他也會把劉備帶回來。由此可見關鍵時刻孫權的堅決果斷!





一遭坎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伴隨這首熟悉的歌曲我們來到了三國,三國是中國古代眾多時期當中非常著名的一段歷史,因為在三國這段歷史中上演了無數英雄的故事,裡面把政治,權謀,用人等智慧充分淋漓地展現了出來。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的諸葛亮,劉備,曹操都是當時不管政治還是軍事等領域的一等一人才,在三國中可能他的知名度不如前面幾個,但也憑藉自己的才能創造的吳國,與蜀國和魏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個人就是孫權。

那麼三國時期的孫權是個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為人仁慈,富有遠見

孫權是一個內心非常仁慈,性格開朗的人。他對待別人尤其是非常有才能的人都非常仁慈,所以在他的周圍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在他哥哥孫策活著的時候,他就在年紀輕輕的時候能夠和大名鼎鼎的小霸王孫策齊名了,而且孫策經常跟別人說自己不如他的弟弟孫權,每當孫策和孫權討論重大事情時,孫策總能感覺到孫權提出的建議或者主張要比自己的有遠見。

孫策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知人善任,愛惜人才

雖然孫權在打仗上面不如他的大哥孫策,但孫權總能發現人才,並且還能把人才放到恰當的位置上,他的四個大都督例如周瑜、陸遜、呂蒙等都是當時鼎鼎大名的名將。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孫權還非常渴望人才加入他的陣營裡,孫權曾經花費大量錢財派人到全國各地尋找人才,並給與他們優厚的賞賜。正是他的這一個英明的措施,讓他周圍聚集了大批的有才能的人才,在他剛剛掌權不久,就能迅速穩定住了局面;然後孫權和他的臣子經歷了多年的戰爭,攻下了江夏郡,殺死了黃祖,最終整個江夏都成了孫權的地盤。

八年,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還過豫章,使呂範平鄱陽,(會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令長。——《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重視農業生產

孫權在一邊發展軍事政治的時候,他也同時注重農業的發展,因為他知道農業生產對國家的重要性,行軍打仗其實說到底是打的後勤補給,如果沒有糧食草料等補給軍隊,那麼在強大的軍隊也早晚會被對方消滅掉。

孫權在接替孫策執掌權力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注重農業的發展了,在他統治的地方開始施行屯田制度,東吳時期的屯田政策跟其他施行的還有所區別,孫權把屯田分為兩塊,一塊是軍屯,也就是軍隊不打仗的時候要自己種田;另外一種是民屯,也就是孫權給老百姓土地,讓他們耕種然後給國家上稅。

這樣做的好處是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不僅很好的把軍隊的勞動力充分的利用了起來,而且也減少了當地百姓的負擔。

孫權還注重當時的耕作技術,努力提高生產效率,所以當時東吳不僅種的田比其他地方多,農民的生產效率比其他地方高,這讓東吳有了源源不斷的糧食,為孫權和曹操、劉備的抗衡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晚年性情大變

可以說孫權是三國時期統治最長的皇帝,也很讓人敬佩,尤其是孫權剛開始治理東吳的時候,不僅劉備稱讚過孫權:“吾不可以再見之。”,連當時不管是政治還是軍事上非常傑出的曹操也很佩服孫權,曹操曾誇獎過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三國志》

但孫權到了晚年卻性情大變,可能他看多了人性的險惡,親人的背叛,孫權在晚年非常敏感,經常猜忌周圍的大臣,使東吳在孫權晚年的時候國力開始走下坡路。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

比如當時著名東吳時期太子的爭奪皇位的事件裡,因為陸遜是孫策的女婿,所以自己一不小心捲入到了這場爭端裡,孫權非常憤怒,沒有經過仔細調查,便經常問責陸遜,陸遜可是當時東吳的名將,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挽救東吳於危難之際的這個人就是陸遜。

晚年的孫權被情緒衝昏了頭腦,最終導致陸遜在孫權的高壓下被活活的逼死了。

總結:縱觀孫權整個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他不僅帶領自己的能臣武將開闢了一個鼎盛的東吳,但晚年沒有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逼死陸遜,讓東吳不管是政治還是軍事都變得越來越混亂,從此東吳也出現了衰敗的跡象。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為自己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而是要時刻反思自己的過錯,不斷地讓自己的品德得到增長,這樣自己的道路才能走的越來越遠。


秋香看電影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

孫權此人絕對是一個非常牛的人,從何說起呢

1,愛護臣子

孫權常以表字稱呼臣下,淩統的隨從戰死,內心難過得不得了。孫權用自己衣袖給淩統擦乾眼淚,對他說:“公績,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還怕沒有人嗎?”淩統受了重傷,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更衣。淩統英年早逝後留下二人年幼的兒子。孫權收養二人在宮中,疼愛得跟自己子女一樣,凡有客人來就介紹道:“這是我的虎子呀。”

2,深謀遠慮

他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還注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免除租稅、崇尚節儉,以至富國強兵。

3,孝順

孫權在二次西征時,行軍途中得知母親病重的消息,便下令退兵。於病榻之前伺候母親直到去世。

4,喜愛狩獵

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但始終不能停止,於是做射虎車,車中不遮蓋,自己在裡面射虎。當時有脫群的野獸撲向他的車,孫權每次都以親手搏擊為樂。張昭多次規勸,孫權常常笑而不答



曉磊


孫權他一生下來就不是被作為東吳的主人來培養的,他的哥哥孫策隨他父親四處征戰,打下了江東寫一片領地,他的哥哥就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他的父親戰死之後,孫策提領了江東,而孫權原本可以無憂無慮的過著他富足的生活,安享一生。

但是天妒英才,孫策意外身亡,十八歲的孫權被迫擔起孫家的大任,十八歲的他就要提領整個江東,而且他還之前從沒學習過這方面的事務,他很茫然,不知所措,可以說要是孫策晚死幾年,江東的主人也不會是孫權,而是孫策的兒子,孫策在死之前把整個東吳都託付給了幼弟孫權,還讓周瑜張昭輔佐他。

十八歲的孫權不得不擔起肩上的大任,說實話,孫權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遠不如他的父親和哥哥的,剛開始繼位的時候,很多江東的青年才俊都不認他,在他們心中更應該坐上這個位置的是大都督周瑜,幸好有周瑜魯肅一直輔佐他,孫權也很信任他們,但是他一直在東吳沒有什麼威信。

如今我們說到東吳,第一個想到的人似乎不是孫權,江東多才俊,而孫權似乎成為了周瑜魯肅等人的陪襯。當然孫權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但是至少他心胸是足夠寬廣的。我們後人評價孫權,總是要從他的前半生和稱帝后來評價,前半生的孫權即使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但是他還是善待重臣,聽得進去逆耳忠言的。

但是稱帝后的孫權完全變了,變得殘暴不仁,殺害忠良,種種惡劣事蹟,還有後期他的各個兒子爭奪皇位,導致最後吳國亡了。赤壁之戰可以說是孫權一生最大的輝煌了,雖然赤壁之戰大都得益於周瑜但是也是孫權的大力支持才能夠成功,我相信即使孫權再無能他也不能看著自己父親和兄長用生命換來的土地拱手就讓給曹操。

當時候孫權要發動戰爭,江東可謂是群臣反對,但是最後赤壁之戰大勝也使孫權在江東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赤壁之戰後東吳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赤壁之戰後沒多久周瑜就去世了,而魯肅又並不具有過人的軍事指揮能力,而呂蒙那一批人又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

這時候的孫權無人可用,導致他自己有按耐不住要多番去攻打合肥,每一次都失敗而歸,這也是我們後人嘲笑孫權的一個梗,他成年攻打合肥,張遼被他打得越來越強大。很多人在三國裡面最看不起的人就是孫權,因為他晚年的昏庸,殘害忠臣,多疑,可是一個史書上記載的歷史人物我們就不能簡單的的以好或者壞來形容他,更應該從現在歷史的角度上以辯證的態度來看待這樣的一個人物,才有利於我們更好的解讀歷史,解讀孫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