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如果別人傷害了你,或許是別人的錯,但是事情過後如果你還揪著不放,那就是自己的錯。

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愚者如同一塊海綿,世界上的任何嘈雜和紛亂,一旦從他的身邊經過,就會被他吸收於身體之內,無法釋懷;智者如同一塊鏡子,即便照見了人生的嘈雜和困擾,也不會被問題所禁錮,而是將這些東西原原本本的反射出去。

有的人就像一塊海綿,而有的人則是鏡子。

佛家說“貪嗔痴慢疑”為心之五毒,這個世界的問題不僅僅是世界的問題,而是自己內心的問題,人生的所有狀態,都源於自己內心而驅使。

世界和自己如同兩個不同的個體。

面對世界給予自己的一切,如果自己沒有智慧去化解,那麼好事就會讓自己變得過於得意,產生了“慢”,也就是傲慢之習氣,壞事則會讓自己過分惱怒,便產生了“嗔”。

就好像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不願意放下人生的糾葛,而起了嗔心,甚至做出傷害人的舉動。

一個人面臨著身邊出現的問題時,總會把所有的錯誤和問題都歸咎於外面的世界,殊不知,真正困擾禁錮自己的,是自己的內心,是自己那些不願放下的執念。

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晉武帝時期,有一人叫孫秀,他降服了晉後,晉武帝司馬炎就對他非常寵愛,把自己家表妹嫁給了孫秀,夫妻二人感情很深。

有一天,孫秀的妻子突然嫉妒心發作,罵孫秀是“貉子”,孫秀特別生氣,從此不再進妻子的房間。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妻子也非常後悔和自責,她就向晉武帝求助。

而當時正逢大赦天下,大臣們都來拜見皇上,散朝之後晉武帝單獨留下孫秀,和孫秀聊天,不經意的就說:“天下都有大赦,恩德寬大,你的妻子也應該按照這個標準寬恕了吧?”

孫秀聽了之後摘掉帽子向晉武帝謝罪,從此夫妻二人感情重歸於好。

孫秀為小氣之人,容不得別人貶低,於是夫妻之間便有了隔閡,最後他的妻子悔恨自責,向晉武帝求救,而晉武帝出面勸說,兩人才和好如初。

對於孫秀來說,她將自己妻子的話放在自己心裡不願意釋懷,看似是妻子有錯在先,傷害了他,但是更多的也是孫秀計較在後。

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一個人的格局,孕育著他所有的人生狀態。

大格局的人能夠知道自己所存在的問題,突破自己的“貪嗔痴慢疑”,凌駕於人性弱點之上,而愚昧之人一旦涉及到了問題糾葛時,就會陷入問題之中,如同“海綿”一般。

而修行,目的就是讓自己凌駕於“貪嗔痴慢疑”這一些人性弱點之上。

《菜根譚》有云: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那些堆滿汙物的地方往往會滋生許多生物,而極為清澈的水中反而沒有魚兒生長,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有容納他人缺點和寬恕他人過失的度量,絕對不能自命清高,獨來獨往。

別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太“清澈”,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居萬物之下,滋潤養育,沒有和萬物爭名奪利,居於眾人所厭惡不下的位置,所以最接近於“道”。

人的一生不需要活得太過於清白,也不需要活得太過於乾淨,不要總排斥那些身邊不好的人和事或聲音,很多人的嗔心和怒氣都是因接受不了生活那一些小人和嘈雜而起。

我們最該解決的問題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善良需要有底線,用自己的底線捍衛自己的原則,但是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過於衝動,甚至容納不了任何的汙穢存在。

水因善居其下,滋潤萬物而成就自己的博大,人也會因為自己能容納人生的不公平、不圓滿,而變得高深。

當自己的人生遇到了糟心的人和事時,一定要記住,在當下的時候可以用原則捍衛自己的權利和底線,但是事情過了之後就不要再去糾纏,更不要抓著那一些痛苦不放。

道德經:當你抱著“傷害”不放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事情發生了,或許是別人的問題,但是你沒有讓事情過去,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