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見美國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而不見歐洲和日本?

用戶15874803358


並非如此。

當前全球遭受大面積經濟問題之際,不僅是美國,基本上所有的國家都在採取應對之法。

——應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無疑是第一位,其次才是“針對經濟推策略”。

實際上,具體的行動肯定是同時進行的,重要程度上的主次之分而已——疫情不控制住,任何國家的“社會化經濟活動”都無法開展起來。

那麼這種“死循環”中的關鍵一個“結”,疫情的有效防控,實施起來需要大量的財力和上下一致的人力的。

財力需求之大,可能是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比如一些小國就乾脆直接宣佈“不做主動性抵抗了”……

所有這一切,都發出了同一種信號:要錢、要很多錢、要不知道多少才夠的錢……

據專業財經機構不完全統計,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24日,2020年以來,有44個國家與地區先後進行降息,累計67次,其中18個國家與地區降息2次以上。其中,3月更是全球央行降息密集期。

因此,2020年開始之後的時間裡,全球經濟一片慘淡的情況下,並非只有美國採取了寬鬆政策,幾乎所有國家都紛紛加入了“提高流動性”的做法,只是在具體的辦法和程度上,沒有美國那樣不計後果,大多數都是採取“降低利率”的手段而已。


檀紙間


美國經過了這一輪的狂轟濫炸,包括美聯儲的利率直接下降到零、數萬億美元貨幣大投放、每日購買750億美元的國債等,早已跟耶倫當美聯儲主席之時的一二年前面目全非,這猶如山洪暴發、黃河決堤,甚至連法海都會直搖頭而自愧不如呀!

歐洲也是在債務的漩渦裡越旋越深,自次貸危機後的2010年希臘危機爆發,2012年的歐豬五國債務危機,臨陣脫逃的英國也是如願以償,而被帶進漩渦中的德國也是精疲力盡、日漸衰退。2019年居然還出現了經濟負增長,歐洲最強動力發動機也熄火。近日,國會還授權政府無限制發行國債。其他國家更更是不值一提,整個歐盟早已大水漫灌。一些中小企業也是岌岌可危、生死攸關,只有那些拿著高福利的民眾還在不斷地要求提高福利,伸手進入債臺高築的政府口袋裡繼續索要。

日本這次還真的表現出特別的淡定,而這淡定中也發出了一些無奈。從1995年開始,經過了十多屆的總統替換,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量化寬鬆政策。到了今日,早已是一片汪洋,日本的經濟狀況猶如大海里的一葉小舟,任憑在量化寬鬆的貨幣大海里飄蕩,誰知卻是來了一場海嘯,那又能如何?只能祈禱自求多福吧!

在這次疫情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之後,已經開始蔓延到經濟危機;而產業危機卻又可能引發經濟大蕭條;疫情的擴散帶來的健康危機。多機連發、躲無可躲!除了不斷地放水,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但大海不斷地波濤洶湧,只能希望其他人下去先餵飽鯊魚,這樣才可能逃脫這次危機。


鞅論財道


歐元區國家則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主要在這幾個方面: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和勞動力短缺,導致長期以來產出增長緩慢、財政赤字持續攀升;高福利型社會政策進一步加劇了許多歐元區國家的財政壓力;評級機構下調主權信用等級加劇了市場看空預期,投資者要求利率提高的呼聲使市場預期產出和增長將會下滑,進一步加劇了債務累積,形成惡性循環。
由於歐元區內部各國的經濟結構、價格水平、失業率等情況各不相同,歐洲央行難以採取及時統一的貨幣政策來應對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這將延長政策時滯和效率。

日本自91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一直處於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通縮狀態。原因也是多樣的,比如與歐元區國家同樣面臨人口結構老齡化、低人口增長率等;在信息技術時代日本的產業結構沒有及時調整,與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相比,其並未取得像製造業那樣的比較優勢,因此制約了其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和長期增長;此外,還有一些觀點認為80年代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升值對製造業的打擊,其影響比較持久,同時,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契機與方式也抑制了其增長率的提升(何帆2010,世界經濟)。


日本央行在90和2000年代曾多次降息以刺激經濟但並無成效,這意味著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實際上處於流動性陷阱中,貨幣政策不能刺激投資進而帶動產出提高。

然後來看下危機期間和危機之後:
當07年秋天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信貸政策開始收緊時,一系列連鎖效應出現。首先是市場預期開始扭轉,房價下降;房價下降導致次級抵押貸款者出現信用違約,導致銀行貸款大量呆壞賬出現;銀行開始沒收房屋並拍賣以償付機構投資者,這進一步加劇市場悲觀預期,房價進一步下跌;銀行流動性出現短缺問題,無力償還資產支持證券,陸續開始破產;機構投資者因此出現大量投資損失也開始破產,金融系統流動性嚴重停滯,金融危機生成;由於機構投資者吸引了大量家庭和企業的資金,消費和生產受到影響,股市下挫並導致實體經濟萎縮,消費和投資支出大幅下滑,失業率上升,金融危機演變為宏觀經濟危機。
美聯儲為應對危機,除使用傳統的利率工具外,也直接在資本市場上購買機構投資者的資產支持證券,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復甦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轉,這是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e)政策的目標,也是日後美聯儲所使用的非常規貨幣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危機通過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等途徑傳導至世界其他地區。歐洲作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首當其衝,出口大幅減少導致產出降低,增加了債務佔總收入的比重從而加劇市場看空預期,投資者要求利率提升和財政緊縮,這反過來進一步降低了產出並惡化預期。如此循環,在09年歐債危機爆發,歐元區數個國家發生主權債務違約,經濟陷入持續衰退之中。
如前所述,歐洲央行則遲遲無法拿出統一的行動方案以致延誤救市。直到2015年初,歐洲央行才出臺一萬億歐元的QE方案,但並未見成效。

總結:其實到這裡就可以看出,貨幣政策表現差異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危機的起因和性質不同。美國的經濟危機是由金融部門的流動性短缺引起,通過QE政策可以讓金融系統首先得到修復,使銀行和機構投資者有能力去槓桿、企業有能力進行債務削減,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的復甦。歐元區經濟危機則主要緣於長期的債務積累(美國同樣有鉅額債務和財政赤字,但危機之前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以及生產率進步速度等顯然超過歐元區,這緩解了債務壓力)和經濟低迷,所以貨幣政策的重心應放在如何減少失業、促進消費、投資和出口等實體領域。但是,長期低增長和危機期間大幅衰退帶來的通縮,限制了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可操作空間,近期歐元區多個國家出現利率突破零下限的現象便在於此。當然,如上所示,財政政策在目前的歐元區更是無法實行。日本的情況與歐元區類似。安倍政府上臺後的寬鬆貨幣政策未能取得實質性成效,也是緣於流動性陷阱的限制。08年的經濟危機對於日本這樣的外向型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使本就長時間存在的通縮和低增長狀態加劇,進而不利於貨幣政策發揮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傳統的利率工具還是量化寬鬆、信貸寬鬆等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經濟波動而非促進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在2010年探底,之後開始復甦,這首先是由於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等宏觀當局的相關措施遏制了總需求縮減和產出降低。在此基礎上,來自供給側的技術變革(如智能製造、工業機器人、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和生產率進步是推動美國經濟持續復甦的動力。


卓聚樂學


刺激政策分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解釋一下:財政政策就是政府花錢;貨幣政策就是印錢

下面分別說一下歐盟和日本,

歐盟

在財政上,歐盟各國是各自為政的,就是自己說了算。所以只能各國自己幹自己的,沒辦法集體出臺一個政策。其實各國也都出了錢,但是金額沒那麼大,所以不太引起注意。德國批准了7500億歐元的一攬子刺激計劃,這是有錢的,更多的是沒錢的,像意大利這種平時就赤字的,這個時候就主要靠援助了。

在貨幣上,歐盟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之所以沒有降息,是因為歐盟央行的利率早就已經是-0.5%了,繼續下降的空間很小,而且歐洲認為,主要的問題的控制疫情,美國已經放水了,水也會流到歐洲來,歐盟繼續降息的意義不大。

日本

日本之前為了東京奧運會投入了2000億,希望藉此提振日本經濟信心,保障東京奧運會是最優先的任務,所以是不會大張旗鼓的抗擊疫情的。

現在奧運會延期了,日本有可能會在財政上出臺刺激計劃。

貨幣政策上,日本和歐盟一樣,早就已經是負利率了,空間不大。


胡人說八道


舉個例子,出臺政策好比打牌,如果你有王炸、4個2、還有一套JQKA和小對。正常邏輯不需要出王炸,正常出牌即可。

哪些國家開始放大招,並非強大,反而是中空的表現。

中國也好、日歐也罷,還有牌可出。美國已經開始打強心針了。


濤聲依舊到楓橋


美國要控制住國內的經濟情況下,同時增加盟友的信心,才能夠讓自身地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