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軍嫂,用赤子之心“戰鬥”

“親愛的,早上好,今天最高溫度28℃,穿件薄一點的外套。 ”4月16日,東方泛起魚肚白,王娟的微信嘀嘀響,愛人唐華軍的問候準時響起。這一聲問候,從他們相識的第一天開始,12年來從未間斷,開啟他們聚少離多又忙碌美好的一天。

王娟是武警安徽總隊六安支隊參謀部副營職參謀唐華軍的妻子,也是一名能幹的六安市廣播電視臺記者、主持人。“作為軍人的妻子,自帶軍人的屬性,在新聞戰線也要和戰士一樣,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戰鬥。”王娟說。疫情期間,她始終衝在一線採訪報道,把鏡頭對準基層的“逆行者”“請戰者”“參與者”,鼓舞戰“疫”士氣,普及科學知識,更為抗疫“戰士們”送去精神力量。

聚焦“戰士”,自己也是“戰士”。王娟曾喬裝暗訪,虎口拔牙,調查老年人保健品市場陷阱,跟蹤報道營銷內幕,讓更多的老年人走出保健誤區。一篇篇稿件如同利刃,揮向製假售假的黑色地帶,最終迫使廠家無條件更換所有不合格產品。“她對採訪報道‘較真’,像個戰士一樣,始終保持衝鋒姿態。”六安廣播電視臺臺長張巍說。

生在大別山,長在大別山,王娟是大別山的孩子。在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外公的薰陶下,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革命傳統教育。特別是對待老區的困難群眾,她以一顆赤子之心,奉獻愛與力量。王娟還多次幫助貧困兒童募捐善款,讓他們走出困境,並於2017年被共青團六安市委員會聘請為“老區貧困兒童愛心大使”。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我的內心世界比較豐富、細膩,非常願意去幫助一些困難群眾。”王娟得知七旬癱瘓老人朱東法無人照料,先後走訪敬老院、鎮政府,反覆多次聯繫老人親屬,為朱東法的晚年生活奔波忙碌。在一次採訪中,王娟認識了腦癱兒劉長亮,報道了他的艱辛求學路,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資助這個男孩,給他提供學習及生活幫助。王娟還像暖心大姐姐一樣與劉長亮溝通學習與生活,幫助他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搭一把手,很可能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在《尋找烈士後人》系列報道中,她先後幫助30多位六安籍烈士後人圓了親屬“團聚夢”,幫助94歲的抗戰老兵陳本春找回了原始檔案……她用一條條充滿溫度的報道,講好了新時代的大別山紅色故事。

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庭,王娟肩上的擔子很重,但她從來沒有覺得苦澀。唐華軍長期在基層和作訓崗位工作,很少能照顧家庭,贍養父母、養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在王娟柔弱的肩膀上。有一次唐華軍回家了,夜裡下了大雪,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回到部隊。 “他走之前,‘偷偷地’把我車上的積雪掃得乾乾淨淨,當我下樓看到這一幕時,心裡真是甜極了。 ”王娟笑著說。 “做新時代的軍嫂不僅光榮自豪,還很幸福甜蜜。 ”情深不言“愛你”,轉身且道“放心”,王娟為丈夫撐起穩固的大後方。在軍營裡,她主動承擔支隊各類晚會的主持工作,積極為部隊培養文體骨幹,指導編排文藝節目,組織演講比賽……是戰士最喜歡的“嫂子”。正是這份對軍嫂的身份認同根植於內心,促使王娟不斷蛻變,拔節成長,成為武警安徽省總隊“十佳軍嫂”之一。(記者 張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