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所擁有的意義

從達蓋爾發明攝像術開始,人類記憶時間的維度從此就開始生動起來,人類歷史的記錄方式除了文字和繪畫外,人來擁有了將瞬間變為永恆的能力,人類關於自己經歷的記錄,從此開始更加豐富。

照片的產生,使人類記錄的方式從文字所擁有的單純的敘事性上解脫,增加了以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人類關於歷史記錄的語言也因此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從時間維度上來看,歷史不只出現在文字上,歷史也出現在了照片上。對於歷史來講,這種記錄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全面和立體。

照片作為一種媒介載體,它的物理技術特性決定了它上面做承載的信息的樣式,形象而生動的圖片相比文字,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但對於照片所記錄的而言,其潛在的敘事性不只直接體現在它所呈現的圖像上,一張照片所承載的信息更多的隱藏在其背後的語境之中以及觀看照片的人身上。照片被人觀看的過程,也正是一個傳播的過程,而這種傳播過程與文字傳播的差異也就不同了。

對於文字的敘事性而言,文字所記錄的內容有著上下文的語境,單純的一段文字並不容易被人理解,其本身如果脫離於其所存在的上下文的語境,其本身可能就是無價值的。因此文字這種記錄方式對於直觀的語境的邏輯性要求就比較高。對於照片而言,其本身在呈現形式上並不會體現出直觀的語境,照片所記錄的只是一秒鐘的內容,而呈現方式也是一種脫離於前後時間的信息,在觀看照片時,對於照片本身的存在就需要觀看者本身進行解讀,如果在照片本身不對其上所呈現內容進行解釋的化話,那麼照片本身的意義則就相對隱晦,這種獨立於前後語境的對於瞬間的記錄方式,就比較難以捉摸。但另一方,照片的這種記錄形式,對於個體而言其實是一種相對個性化的理解行徑,私人照片所呈現的內容,因為其拍攝者的主觀為之,在當事者身上已經具有了語境,照片只是對於其中細節的再復現,噹噹事者觀看與自己有關的照片時,會主動將照片的前後邏輯進行聯繫與復原,從而得到記憶的同步。

文字與照片的這兩種形式,其實正是一種人作為主體與媒介交互的關係。兩種媒介記錄信息形式的不同,則決定了人解釋信息的不同。在對於交互性的定義上,馬歇爾·麥克盧漢與列夫·曼諾維奇就有著不同的理解。按照對於文字閱讀交互性的定義上來看,曼諾維奇認為文字閱讀的交互性最高,因為人在閱讀書籍或其他類型的文字文本時,大腦需要進行加工與理解,因此從思想的交互性上來看,人與文字的交互性就最高。但麥克盧漢對此的看法相左,麥克盧漢認為電視等電子媒介與人的交互性最高,麥克盧漢這麼想可能時源於電視等電子媒介引起物理特性需要人對其進行頻繁的操作,並且電子媒介所組成的媒介環境使處於其中的人與環境的交互較為頻繁。但對於照片的記錄而言,按照曼諾維奇的觀點看,照片對人的交互性其實不高於文字,但是遠遠高於其他形式的媒介,因為對於照片的解讀同樣需要人類大腦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只是這種解讀方式因為照片直觀的信息多餘文字,從而使其交互性小於文字,但照片相比於電子媒介,仍然是一個較好的記錄信息的形式,當然,是在觀看者理解照片拍攝的語境或照片的前後邏輯上而言。

但當代來看,電子媒介壟斷般的存在,削弱了文字記錄方式的地位,但照片卻得到了延續甚至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