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見移思遷的DK姐(MadamDK),
以獲取更多海外金融、海外見聞、時事熱點等相關內容。


來源:見移思遷的DK姐

又是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狂歡盛宴,你昨天有沒有熬夜等著付尾款呢?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其實,購物除了滿足物質生活需要,已經成為了快節奏都市生活的一種減壓手段。但我們真的需要買這麼多東西嗎?如果一整年都不購物會怎樣?

今天我們走進一個美國家庭,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一年不購物,看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斯科特·丹尼米勒(Scott Dannemiller),美國演說家、作家、諮詢顧問,《一年不買東西:一個家庭的共同任務,停止購物,開始連結》的作者。書中講述他們一家人一年內不買任何非消耗性的東西,從而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

前陣子我聽說了關於斯科特一家的挑戰:一年之內除了必要的食物、日用品、耗材(如汽油)之外,不能買衣服、小工具、電子產品、玩具、書和家居裝飾等物品,但是可以花錢在旅遊和各種“體驗”上。當我聽到這個家庭的挑戰時,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哇,那他們一年應該能省不少錢吧!”

但是當我看完斯科特的書《一年不買東西:一個家庭的共同任務,停止購物,開始連結》,裡面寫到很多關於他們一家獨特的經歷,這給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對於一個暫停消費的家庭來講,錢不再是激勵的工具,也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

我們應注重生活的體驗,而不是物質的享受

2012年,斯科特自己當老闆,是企業培訓師。有了兩個小孩——5歲的女兒奧德麗和7歲的兒子傑克。兩夫妻的生活非常忙碌,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和忙碌煩躁的日子為他們帶來強烈的不安。

斯科特說:“我們認識到我們已經被‘更多才是更好’的‘美國倉鼠輪’困住了。我們就像是在倉鼠輪中拼命奔跑的倉鼠。雖然很努力,很辛苦,可是永遠都不能前進,為了給家人更“幸福”的生活,我們拼了命去工作,錢賺得不少,能夠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家和很多玩具。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永遠都太累、太大壓力、太忙,沒有真正與家人一起享受生活。”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斯科特受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吉爾伯特對“

人類幸福的獲取並不依賴物質”研究理論的影響,決定花費一年的時間約束自己和兩個小孩,不買多餘的消耗品,例如衣服、數碼家電、玩具、書籍等,只支付衣食住行最必需的費用,藉此思考物質對生活的影響。

“我和我的妻子渴望能夠一起找回我們生活的目的,並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我們聊過,如果我們一年不買任何東西會怎樣。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挑戰,畢竟我們已經偏離了簡單生活的價值觀。”

他的妻子加比很贊同,她說:“我們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中,所以我們需要停下來,問一問自己,買了這些東西究竟對我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並且我們應該更注重生活的體驗而不是物質的享受。

計劃開始:挑戰三原則

2013年1月1日,他們開始了“一年不買東西”計劃。

他們決定剛開始的時候,不跟孩子們說這個“不買東西”的計劃,看看他們能不能察覺到家裡消費的根本性的改變。由於完全親自動手種蔬菜和調味品並不現實,於是,斯科特對全家人一起參與的這項“不購物”的挑戰訂了三個明確的規則:


1)只能買生活中會用到的必需品,如食品雜貨、水電瓦斯等,其他像衣服、玩具、電器等一律不能;

2)東西壞了首先是要修好它或想辦法取代,除非當維修的費用大於購買的價錢時;

3)收到的禮物必須是來自公益、慈善捐贈或者動手製作,或是可以讓全家人一起體驗享受的。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在“不購物”的日子裡,這意味著當孩子生日的時候,禮物是一些體驗。例如傑克生日的時候,父母送他幾張兒童遊戲券(其實是教會的朋友給他們的);奧德麗生日的時候,他們一家去了Gaylord Opryland酒店住了一晚(這是用斯科特長期出差積累的積分換的)。

加比解釋道,如果要在帶小朋友去動物園和買一個新的玩具中選擇,我會選擇帶他們去動物園,因為經歷能持續得更久。

斯科特一家在這一年裡面還特意通過多參加社區裡面的志願者活動來提升親子時光的內涵。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是更多貼心的交談,還有分享更多寶貴的經歷。

所有禮物,甚至實驗套裝也全部自制

當孩子們被邀請去生日派對的時候,他們就用手上現有的材料去製作生日禮物。

例如傑克就送了一套“科學實驗套裝”給他的朋友。這套實驗裝備包括一條曼妥思,兩升可樂,還有一本傑克自制的說明書。只要把曼妥思加進可樂裡面,就會發生劇烈的“爆炸”,這個實驗在當時很火。媽媽收到了全家人送出的“用心禮物”,當然了這些禮物都是不違反規則的,甚至禮物的手提袋上的圖案都是孩子動手設計的。

除了自制生日禮物,過復活節一家人繼續踐行不買東西的計劃,全家總動員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復活蛋。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不過最有趣的要數斯科特某一次遇到的尷尬了。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就在一次重要的出差之前,他的行李箱居然壞了並且修不好,而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帶著從閣樓找出來的薰衣草色少女風行李箱去參加會議。除了帶來尷尬,每次提到一年不買東西的計劃時,大家都會首先想起這個少女風行李箱。

孩子沒有察覺一年沒買東西

斯科特承認,一年不買東西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但是他說“其實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過苦行僧的生活,我們可以買基本的東西,而且我們對基本這個定義是遠遠超過一家人真實的需要。”

斯科特透露,實踐下來,這一年成了“只買四次東西的一年”:

給傑克買了一隻運動水杯,因為他在棒球隊訓練的時候要用;

一雙游泳用的“腳蹼”給奧德麗,因為之前答應她等她完成了游泳課程就送她;

還給傑克買了一雙網球鞋,因為舊的那雙已經穿不下了;

還有一臺新的真空吸塵器,因為拿去修不划算。

斯科特說“不購物”計劃其中一個理念就是“更少壓力,更少奔波,更少憂慮。”他說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困難,但是過了幾個星期之後,他們的家變得更加和諧,而且一家人對體驗生活有了新的感覺和體會。

“這不是說這些物質本身不好,不好的是我們附加在這些物質上的價值。在給物質附加價值方面,人們變得更加刻意和有更多想法。”斯科特補充說。

他們說,這一年裡,兩個孩子確實有要東西,但是到頭來,他們沒有注意到這一年幾乎沒買其他東西。但他們問傑克今年跟以往有什麼不同時,他提到他們家今年去了好多地方,看望很多親戚和朋友。但他沒有提到關於購物的事情。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那麼實現這個挑戰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1.身邊的朋友也開始少買東西

當斯科特開始在博客上寫一年不買東西的經歷時,有些反對和批評的聲音,但是朋友和家人大力支持這個計劃,並且非常好奇。他說這個是開放的話題,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除了天氣和運動比賽,這個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人們會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做,不過這其中最大的驚喜是,當很多身邊的朋友知道這個計劃後,都設立了買少一點東西,更多享受和體驗生活的計劃。”斯科特說。

2.購物理念改變,就能買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這個計劃為這個家庭帶來的正面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面紗已經揭開,因為我們購物的方式改變了,我們就能購買那些真正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和更少壓力的東西(他們剛剛買了新房子)。

其他的都是一些瑣碎的讓人分心又沒有價值的東西。當你把生活中雜七雜八的東西去掉時,你生活的目標就會清晰很多。通過這個經歷,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認清每一次購買背後的真正原因。這必定能使我們更加有目的性。”斯科特說。那現在回到我剛開始關於省錢的問題。斯科特說他不知道省了多少。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他說這個一年不買東西的計劃確實能幫他們省一些錢,但他們沒有計算具體省多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能夠比以前多捐兩倍的錢給教會和慈善團體。不要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反而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去實踐家庭的信念。

斯科特一家的信念就是:“誠信做人,擁有已有,堅定信仰,服務他人。”斯科特還說:“有時候我們成功了,有時候我們卻像鹹魚,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堅持嘗試。”

3.斯科特一家實現“不買東西”的秘訣

▶制定明確的規則去說明這一年裡面什麼是可以購買的。

▶不看電視廣告、購物目錄和優惠券能夠有效地避開誘惑,遠離商店也同樣有效。

▶進行“升值審核”。每個月抽出一個時間,一家人在一起分享這個月裡面5件你應該感恩的事,並且說明原因。

▶除了停止購買,還需要把家裡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徹底地擺脫多餘的東西。

斯科特說:“不要再想你以後可能會需要這些東西,而是想就算我沒有這樣東西我會怎樣,或者想誰會比我更需要它?“

▶服務他人:找到你感興趣的慈善活動,為自己設立公益任務。

▶明確做這件事的目的。

“做這件事情說到底是為我們自己做,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作為家裡的一員,挑戰這個任務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只是想省錢,那麼你就衝著省錢而做。如果你是想與孩子建立更好的關係,那麼就為孩子而做。我認為做的目的比結果更重要。“斯科特說。

“我們依靠物質生存下來,卻不是完全為了物質而生活,我們獲取快樂和幸福的源泉絕對不是依靠買買買……現代人們過度將心思放在購物上,過度地依靠“名牌”和“價格”來標榜幸福,陷入“多就是好”的觀念裡,卻因此失去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

他引用紐約時報的一個故事,裡面講到:衡量幸福最重要的標準是我們的人際關係,和我們究竟花多少時間在對我們有特殊意義的人身上。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挑戰還在繼續

無獨有偶,一個澳大利亞小哥David Klein也發現了“不買東西”的意義。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2017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房東通知讓搬家。結果在收拾打包家中物品的時候崩潰了:天啊!東西怎麼這麼多啊......自己怎麼買了這麼多沒什麼用的東西啊......這次之後,他開始反思,並給自己定了一個“一年不買東西”的計劃:

  • 除了食物、日常用品外,不買任何其他東西。
  • 當東西壞了就拿去修。除非修的費用比換新的更貴。
  • 如果有額外的需求,先看自己的親朋好友是否有閒置或者二手的物品。
  • 如果需要送禮,禮品不能花錢去買。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比如外出吃飯,去植物園或者是探望親朋好友,這些“體驗”禮物能夠使他和親戚朋友建立更多的聯繫和創造很多美好的回憶。

隨後,David小哥的挑戰正式開始。起初很困難,但他慢慢發現,隨著購物的減少,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變糟,反而越來越好,自己對生活也有了新的感受和體會。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他的行動,最後竟然發展到了100多個群組,幾萬人參與的大熱潮......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接受“不買東西”挑戰的一名女孩坦誠地說,“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那麼多衣物,只是以前我以為我需要”。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這群“怪人”,希望通過“不買東西”,來了解自己的真實慾望,不盲從,不跟風。把精力放在正確的、有效的慾望上,比如健康、照顧家庭、關心朋友等。

那你呢?你能堅持多久不買東西?

你能成為雙十一不買東西的那個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