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影》觀後感


張藝謀《影》觀後感


2018年9月30日,張藝謀水墨風格電影《影》正式上映,我獨自去看當晚22:40的場。

影片的感官特點是什麼?

整部片給人最直觀的體驗是無處不在強烈的黑白水墨化視覺衝擊,山水環境、室內器物、服飾、兵器甚至到劇情、人物性格都充滿了黑白潑墨式的色彩,不是黑即是白,而是在黑白之間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帶,兩者之間彼此延伸,黑白之間彼此變化轉化……

色彩簡約,意境豐富,悠揚久遠。

片中另一個特點是片中處處可見中式傳統元素,如太極、陰陽、朦朧山水、琴瑟、對弈,陰雨等等,用意境襯托出此時情節和人物性格的氣氛。片中的武打戲,也儘量向藝術化、意境化表達,激烈中暗含柔美,可以說是舞蹈動作片,極具美感衝擊力。

當然了,高潮段的鏡州防衛戰中雖然好看,但是雨傘戰車的設計太太太誇張;破胡軍那拖刀三招中的舞蹈動作太太太彆扭了——用太極步伐不是很唯美實用?這兩處該吐槽!

張藝謀《影》觀後感


《影》為什麼選擇水墨風格呢?

用張藝謀自己的話說:

選擇黑白灰的水墨風格,其實也挺符合電影的主題的。因為我們這個故事是還是關於人性的,講的是人性的複雜性。水墨畫中的黑和白不代表單純的好壞,恰恰是借水的暈染,中間產生的一些層次和變化,是水墨畫的奧妙和韻味。這恰好人性中間的部分,也是是黑和白不代表單純的好壞最複雜的部分,不是人性的黑,也不是白,是中間部分的灰色地帶,很難以形容的這些部分。

影片講什麼?

影片講的是“替身”的故事。戰亂時局,一個從小被秘密囚禁的替身——影子,因真身受傷被迫出現在朝野和決鬥場上,作為他人手中的武器去面臨死亡和政治的爾虞我詐,以及情感的誘惑,沒有自我。影子最後的結局是悲慘的死去,還是衝破枷鎖找回自由和自我?面對自由、心愛女人、權力和自我的多種選擇中,影子又該如何選擇呢?

張藝謀《影》觀後感


人物特點出彩的地方在哪?

本息人物最大的亮點是鄧超一人演兩個角色——真假都督子虞。

鄧超表演的相當到位,兩個不同角色的內斂和爆發都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努力的呈現出兩個角色的精神面貌,最難的地方體現在眼神上。作為真身的子虞身心被權欲侵蝕,受傷後隱居在地窖中,性情壓抑瘋狂,眼神充滿陰鬱、猜疑、嫉妒、兇狠和姦詐等;作為替身的影子,表露自己時的眼神充滿了隱忍、溫順、期待和迷茫等。

在人物的塑上,子虞不是一心想收復失地熱血報國的都督,而是一個把想利用主公、影子當作棋子的野心家;主公表面上是一個委曲求全的昏君,實際上他已經洞察出影子是個替身,他也是一個醞釀著想把別人當作棋子的陰謀家。

令人意外的,影子一直以來是唯命是從、任人擺佈、沒有自我的棋子,在為真身子虞和國家死心塌地的賣命後,為鏡州的收復立下功勞後,仍然遭受子虞、主公的欺騙,母親被殺,所有的希望全然破滅。

於是,影子覺醒了,衝破替身的束縛,覺察到真身子虞要殺自己搶先殺了真身。沒有了真身,影子就成為自我。下一刻,他要成為自我嗎?他要逃走做自我嗎?還是佔據子虞的身份、地位和榮耀做主公,佔據自己深受的子虞夫人——她可是對影子懷著同情、憐憫和愛意的。

在黑白沒有清晰界線的世界裡,誰也沒有逃脫局勢、環境、經歷和情感的制約。

張藝謀《影》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