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是三年前的舊文,但我依然這麼認為。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讓人無法下嚥,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我21歲那年,也是因為銷售榜單的原因,看到這本書。主要內容講的是作者把自己的內褲脫下來給別人看看,因為寫的事情都比較常見,所以很多人讀過以後就覺得那麼準確(也包括當時的我)。但是細細品來,是那麼的索然無味。真的是市場需求大於文學藝術。

寫這個讀後感就不說裡面的內容了。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既然講到了青春,我也分享下自己認為的青春(或許更索然無味)。自認為我的過去並沒有什麼,一直都挺平淡的(以前覺得自己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人)。青春就是讓我們自己覺得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人,所以我們才會去懷揣著恐慌向前走,那不是迷茫,那是因為我們未知的恐懼。但是,這確實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經歷的一個階段,如果過渡好了,我們就能在未來尋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過渡不好,我們就會一直這麼走下去(其實那條路都不會差)。有的人所這都是命運,命運都是在於自己的選擇。如果你是一個堅持自己看法的人,怎麼會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每條路都不會那麼平淡,像前段時候有人把特朗普或者奧巴馬的經歷發出來,刷屏了朋友圈,其實我們看完以後,除了對於人家經歷的驚歎,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東西,有的人因為看到一些東西獲得啟發,那是因為他之前就是要這麼做。就像我15年去想做股票一樣,我嘗試著用幾千塊錢去試水,結果發現根本就融入不進去,你光有判斷力是不夠的,你得拿出很大的經歷去關注這方面的新聞。我就後來發現,對於這類新聞缺乏敏銳力,不太感冒。有時候新聞過去了才發展已經錯過了。那用很多時間去關注這個東西,勢必會造成你現在的工作受影響,這樣你兩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終究沒有那麼大的精力(當然,你是看透人性的除外,這些人不需長時間關注新聞)。所以就想史玉柱接受“湖說”採訪說的那樣:毛主席有句話非常深刻,世界上最怕認真而字。只要你認真對待做的每一件事,終將會獲得一些果。

有時候,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你被這個社會打敗了,所以你被社會同化了。其實我倒是覺得這些人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被社會表象所迷惑,認為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的不講道理,都在使用心機,這類人難免會比較偏激,以此來表達自己所為的“成熟”(這類人佔大多數)。另一種人是看到這個社會的實相,他不會跟誰去計較什麼,因為知道不用一般見識,而踏實的通過做事情來體現出社會的一種價值或者改變。因為第一種人的存在,讓直爽或者耿直變成了傻子的代名詞,用老奸巨猾代替了遊刃有餘。

書籍-《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是三年前的舊文,但我依然這麼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