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丹奴的中年困局:利潤大減、市值蒸發40億,重現輝煌還需努力

這幾年服裝行業的生意並不好過,一方面來自電商行業的衝擊、實體店經營每況愈下;二來國內外品牌不斷湧進這個市場,競爭之下很多品牌已經敗退。九十年代開始風靡國內的港資服裝品牌佐丹奴如今也已輝煌不再。


佐丹奴的中年困局:利潤大減、市值蒸發40億,重現輝煌還需努力


佐丹奴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大減,導致二級市場中股價大跌,事實上現在的股價與鼎盛時期比起來幾乎腰斬,從2013年至今已經蒸發了40多億港元的市值,可以得知這6年間佐丹奴在逐漸走下坡路。

去年已經在蠢蠢欲動,佐丹奴2018年上半年銷售額增長9.1%,經營利潤增長5.14%;但是下半年成績拐頭向下,拖累了全年的業績,2018年營業利潤下降9.29%。當然佐丹奴表示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大中華區業績減少以及零售環境疲弱。

佐丹奴也曾有輝煌的時刻,1981年在香港成立,但是在1990年佐丹奴的創始人將股份全部轉讓出去,雖然易主但是並不妨礙佐丹奴的發展。1991年佐丹奴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同年進入內地市場,也是最早一批進入內地市場的服裝品牌之一,與當時的班尼路、堡獅龍三足鼎立。那個時候國內的服裝市場很貧瘠,佐丹奴的連鎖店“攻城略地”,在大城市的繁華地段開起了眾多門店,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品牌。


佐丹奴的中年困局:利潤大減、市值蒸發40億,重現輝煌還需努力


佐丹奴在內地市場蓬勃發展10年後,國內湧出了一大批本土服裝企業,例如美特斯邦威、森馬等具備一流企業實力的品牌,慢慢瓜分了國內服裝市場份額,同時也擠壓了佐丹奴的市場份額。當然深耕內地市場多年的佐丹奴並沒有節節敗退,依舊能夠保持一線服裝企業的優勢,但是近幾年國際服裝品牌紛紛瞄準中國市場,隨著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品牌介入,在價格上差不多,但是這些國外快時尚品牌的優勢在於上新速度快,從設計服裝到上市僅需兩三週的時間,而包括佐丹奴在內的國內服裝品牌差距一下子拉開,很難與其競爭。

到2012年的時候,佐丹奴在內地已經關店上百家,內地的銷售額不斷下降。不過在2013年卻大力出奇跡,實現銷售額58.5億元的最高紀錄,但是利潤卻一直下滑。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佐丹奴不斷嘗試自救,淨利潤曾出現三年連續增長,但是幅度不高。直到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佐丹奴再次出現危機,併發布了盈利警告,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減少28%,淨利潤減少38%。


佐丹奴的中年困局:利潤大減、市值蒸發40億,重現輝煌還需努力


與此同時,佐丹奴開放免費加盟的模式,快速擴大規模,從而實現去庫存最大化。同時將門店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的店面租金過高導致經營壓力巨大,利潤空間減少,而三四線的店面租金更加趨近合理,有利於長久發展。最後就是多品牌戰略,推出 Beau Monde和 EULA兩個品牌,但是從目前的成績來看,一個處於虧損、一個已下架,多品牌策略行進艱難。

除了佐丹奴的日子不好過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服裝、鞋業等企業混得更慘,有的已經被收購、有的宣佈破產、有的卻逆流而上。佐丹奴的中年困局,利潤大減、市值蒸發40億,處境還不算太壞,依舊具備反擊的能力,但是想要重現當年的輝煌,還需要改變很多並付諸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