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河東區芝麻墩街道:移風易俗勁吹文明新風

魯網4月24日訊(記者 路雅平 實習記者 林金鳳 通訊員 孫曉光)

“要想改變沿襲了千百年入土為安、重殮厚葬,搭靈棚、出大殯等舊習俗和思想觀念,談何容易!”今年以來,臨沂市河東區芝麻墩街道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生態殯葬工作,倡導文明節儉新風,不斷提升惠民便民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更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目前移風易俗進一步深化,生態殯葬文化漸漸深入人心。”芝麻墩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勝虎說。

移風易俗 政策引路

1月19日,按照上級指示精神,芝麻墩街道針對移風易俗,提升生態殯葬墓區工作,組織各社區、村居村支兩委、紅白理事會成員分別到河東湯河慄園和九區鳳凰陵園兩處先進生態殯葬園區進行現場觀摩學習。

临沂市河东区芝麻墩街道:移风易俗劲吹文明新风

1月23日,在河東區召開移風易俗生態殯葬工作會議後,芝麻墩街道立即行動,由街道一把手牽頭成立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街道成立社區一把手任組長,村黨支部書記及紅白理事會、民政辦工作人員為成員的致喪專班,對致喪過程全程免費、跟蹤服務,對新去世人員及安葬情況,採取第一時間上報,周通報、月考核的工作方法,加大對社區、村居的工作考核力度。”芝麻墩街道分管負責人臧富英介紹說,街道把這種工作模式採取宣傳車、明白紙、大喇叭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充分發揮黨員、群眾代表的帶頭作用,推動殯改工作,樹立正面典型。

疫情防控期間,芝麻墩街道繼續加大推廣移風易俗,喪事簡辦新習俗。1月28日,芝麻墩街道發佈《關於簡辦喪事延辦婚事的倡議書》,引導群眾自覺接受喪事簡辦,喪事活動簡化流程,嚴格控制參與人數,並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擯棄陋習,所有喪事活動一天內結束,嚴禁在村居老墳地傳統安葬和韓埠公墓分散式安葬,一律入韓埠公益性公墓集中安葬區進行生態安葬。

“對每一名去世人員實行追蹤服務,凡有村民去世,致喪專班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送去慰問和關心,同時對逝者家屬做思想工作。”街道民政辦主任卞德雲說,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有的村民不太理解,專班人員不分晝夜帶著酒精、消毒液、口罩、噴壺、手套等防疫用品到逝者家中,親自靠上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得到村民的認可,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自2月1日以來,在街道、社區、村居的共同努力下,東城社區、王橋社區、芝麻墩社區、濱河社區、佳和社區、李公河社區、皇山社區等11個村居實現了一日葬的生態殯葬新習俗,移風易俗、生態殯葬集中公墓安葬人員共78人,公墓使用率已達百分之百。

節地安葬 成效顯著

3月3日,根據河東區統一安排,韓埠公墓生態墓區內的散葬墳頭,由所屬街道負責,十天內全部遷到劃片的生態墓葬區安葬, 3月13日前全部整改完成。據瞭解,芝麻墩街道涉及的散葬墳頭共168座,分佈在三個工作區四個村居,其中有多年大墳頭、大墓碑,有的是多年前戶裡自己一次性付款購買的墓地,整改工作難度相對較大。

临沂市河东区芝麻墩街道:移风易俗劲吹文明新风

擔當作為,迎難而上。芝麻墩街道迅速行動,成立街道一把手為組長的散墓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嚴密的工作方案和考核措施,第一時間摸排並登記造冊,為開展整治提供依據。根據實際情況,芝麻墩街道採取按生態葬標準異地搬遷或就地平墳安葬兩種措施,掛圖作戰,加強動態督查,實行一天一通報。安排專人靠上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隨時通報隨時整改,確保把整治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3月12日,通過全面檢查驗收,芝麻墩街道在全區率先完成散墳治理工作。

綠色清明 文明祭奠

“過去清明時節祭掃先人都是焚燒香燭紙錢、燃放鞭炮煙花,既不安全又不文明,現在好了,大家都是採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等方式祭掃了。”3月24日,芝麻墩街道適時制定了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在公益性公墓暫停群眾集中祭掃、集體共祭、節地生態安葬儀式等集體性活動;禁止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居民小區等場所擺放、拋灑和焚燒祭祀用品;倡導群眾通過微信等網絡祭掃等方式祭奠先人。

群眾可向村(社區)提出申請,由村班子成員、公墓工作人員通過擦拭墓碑、敬獻鮮花等方式代為祭掃。同時,開通電話預約祭掃服務,根據村居人口規模、安葬數量和公墓空間面積合理安排每日祭掃人數,實行村居分批次祭掃,通過預約限定每天人數上限不得超過400人。清明節期間,芝麻墩街道民政辦工作人員放棄休假、排班站崗,並設立舉報電話,嚴格做好祭掃安全工作,韓埠墓區未發生任何風險隱患,切實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祭掃安全“雙保障”。

生態殯葬 深入人心

通過改變傳統殯葬方式,轉變陳舊殯葬觀念,芝麻墩街道移風易俗工作成效顯著。“我們這兒的老風俗是人去世以後潑湯、燒紙紮,花費多,有的家裡沒有錢卻也跟著攀比。現在生態殯葬、喪事簡辦,一天就辦完了,省錢又省力。”2月25日,前楊墩村一村民去世當天火化並安葬,其家屬告訴記者。

临沂市河东区芝麻墩街道:移风易俗劲吹文明新风

據瞭解,芝麻墩街道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培訓農村紅白理事會成員300餘名,覆蓋了100%的社區、村(居)。“紅白理事會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喪葬簡辦模式得到推廣,喪事辦理成本由原來每宗上萬元縮減到5000元左右。”街道分管負責人臧富英告訴記者,注重發揮社區、村(居)等基層組織積極性,推動群眾在喪葬習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把黨員幹部作為移風易俗工作的關鍵,對喪葬習俗改革中以身作則的黨員幹部先進事例予以宣傳,為群眾樹標杆,扭轉了攀比從眾現象;藉助“最美村居”“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把喪事舉辦情況作為重要衡量標準納入其中,引導群眾從自我、自家做起,改陋習、樹新風。

抓住清明節等時間節點,大力宣傳倡導,通過送戲下鄉、微信微博等載體在農村地區宣傳殯葬法規政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前,移風易俗工作深入民心,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可,現代殯葬新風尚正在芝麻墩街道逐步樹立。“進一步落實惠民殯葬改革政策,破除陳規陋習,移風易俗,順民心、合民意,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芝麻墩街道黨工委書記張世英表示,下一步,街道將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文明氛圍,切實加強管理引導,著重處理好柔性倡導和剛性約束、移風易俗與依法辦事,紮實推進殯葬改革走向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