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鄉愁長留!

利用廢舊老物件打造的3D街景、

二十四孝鄉風文明文化牆、

山水相依的美麗鄉愁元素……

4月的一天,記者走進長安區,

這裡正在推進村風文明建設,

移風易俗蔚然成風,

讓村民盡享發展福利。

长安,乡愁长留!

灤鎮街道喬村的舊物3D文化牆

“廢物”變寶 3D街景留住鄉愁

上世紀的28大自行車鑲嵌在牆上、

實景畫“老城門樓子”……

走在灤鎮街道喬村,

隨處可見勾起大家回憶、

留住鄉愁的3D文化牆和風景。

长安,乡愁长留!

喬村村委會副主任張草說,當初是想在村容村貌整治的基礎上,把廢物利用起來,以鄉愁為主線,設置街道景觀,既省錢還有特色。“一定要讓村民喜歡,勾起他們的回憶,留住正兒八經的鄉愁。咱是土生土長在農村,知道農村那個年代正兒八經的味道。”張草說。

說幹就幹,張草叫來了一起長大的“泥腿子”畫家朋友進行構思。同時他安排人在周圍村子挨家挨戶收購“廢物”。半個月下來,收到的東西還真不少:犁、拖拉機、磨盤,老房子拆下來的舊瓦片、檁和梁……應有盡有。

长安,乡愁长留!

“泥腿子”畫家也沒閒著,一幅幅生動的牆畫很快呈現在大家面前,再和收來的老物件合理混搭,顯得既有藝術感又有鄉愁情趣。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村民徐九章對老城門樓子記憶猶新,回憶起來滔滔不絕,對門樓子實景畫讚不絕口。張草說,當時找遍全村也沒找到一張老門樓的照片,最後只能找了一些村上年紀大的老人,讓他們現場描述給畫師。因為門樓的標誌在那個年代是一個時代的標籤,人們都在這裡生活過、愛過、恨過,一代人都在這兒,把門樓子畫在牆上,勾起了他們深深的回憶。

看到記者拍照,村民冉計茂主動給大家做起了科普:“看,這是籠子,摘水果的;棒槌,過去的洗衣機……”景觀做好了,大家又開始著手植樹種草,給收來的甕、缸、壇裡種上荷花、蘆葦、水蔥等水生植物,讓村景變得生動了起來。

长安,乡愁长留!

這樣的環境極大地

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村子美了,

村民們的健康和環保意識也提升了。

不再隨意亂丟垃圾菸頭,

就連街頭大聲說話爭吵的人也不多見了,

到處呈現出一幅和諧幸福的畫卷。

詩滿田園間 鄉風奏和諧

行走在小峪口村,

處處有山水、處處有歷史、處處有文化,

一步一行都是故事。

在村裡,記者看到這裡

有婚俗文化體驗一條街以及非遺廣場。

长安,乡愁长留!

“上世紀70年代聘禮賬單是‘三轉一響’,80年代是‘四大件兒’……”泥巴牆、縫紉機、自行車、黑白電視機,這些村民們捐出的物件十分具有年代感,瞬間將人們帶回那段歲月。除此之外,小峪口村依託秦嶺自然景色、本土婚俗文化,打造了“秦嶺四寶”景觀、婚俗體驗館和非遺廣場,前來遊玩的市民遊客紛紛拍照合影。

长安,乡愁长留!

站在清水頭村的兩新廣場,

河水潺潺流過,

孩童在河邊玩著泥巴,

婦人們聊天、洗衣,

河水匯聚在廣場被分為數片水面,

烏篷船、稻草人、牧童騎黃牛,

這些景緻與不遠處的油菜花遙相呼應,

美得如同一幅畫。

长安,乡愁长留!

“建設花園鄉村也要融入鄉愁元素,綠染清水頭,詩滿田園間,這是我們想呈現給大夥兒的一幅景象。”村書記徐養正說,圍繞兩新廣場,清水頭村將啟動水稻恢復計劃,屆時市民可以體驗插秧、豐收等勞動,打造農耕文化展示區,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時,不忘鄉愁。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长安,乡愁长留!

火紅的牡丹、金燦燦的油菜花、橘色的鬱金香……走在韋兆南村,家家門口都有一個小花壇,徜徉其中,花香和美景讓人沉醉。在村民駱夢南家的庭院中,假山、竹子交相輝映,薔薇、牡丹等競相開放,一派迷人春色。“很多路過的市民看到我們家院子,還會停車進來觀賞。”駱夢南說。

比文化比家風 文明習俗滲透村民心

走到太乙街道四皓村,

村口用廢棄的塑料瓶和易拉罐瓶

組成“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等標語,

綠樹掩映、花草隨風搖曳,

家家有花園,處處是廣場,

一個乾淨整潔又美麗的花園鄉村

正呈現在大家面前。

长安,乡愁长留!

村道的牆上張貼著花園鄉村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好孝子、道德模範家庭的照片……黃底紅色的特殊公示欄,映出每個人的笑臉。

一張張照片曬出了各家各戶不同的日子,也曬出比學趕超的勁頭,從過去的講排場、比氣派到現在的比文化、比家風,文明習俗在四皓村深入人心。

“開展評選活動,為的就是能通過‘傳幫帶’,讓村裡所有人都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家庭和睦。”太乙街道包村幹部王升說,如今村裡發展了,村民日子富裕了,文明鄉風就成了大夥兒關心的大事。村裡每月會對星級文明戶進行張榜宣傳,通過村民推薦、鄉賢審核等途徑,按照孝敬老人、家庭和睦、團結鄰里等標準投票表決,最後再表彰張榜。

长安,乡愁长留!
长安,乡愁长留!

村史館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土文化傳承的新創舉。每個村史館,都有其獨特的鄉土文化內涵,或是一個歷史故事,或是一項傳統手工技藝,又或是一段族規家訓……在四皓村的村史館,推開青色的大門,一段家風家訓文化長廊映入眼簾,長廊懸掛著玉米、葫蘆等農作物,牆上是馬車輪、鍘刀、紡線車等農具,展櫃裡陳列著歷史名人資料以及本村典範的家風家訓,走進正廳,四皓村舊貌、新顏對比圖一目瞭然。

长安,乡愁长留!
长安,乡愁长留!

村民劉衛剛說,村子以前髒亂差,家家門口東西堆放雜亂,經過改造後,垃圾傾倒點變成了小公園、穿村而過的河水變清了,家家庭院美,村民們素質也提高了。“村裡有事了,大夥兒都積極出力,比如繳特殊黨費、疫情防控捐款。聽到誰有難處,大夥兒都積極幫忙。”劉衛剛說。

长安,乡愁长留!

近日,由中國傳統“二十四孝圖”畫面構成的文化牆在白家灣村亮相。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倡導家庭、鄰里和睦相處,增強村民孝敬老人意識,白家灣村通過繪畫的形式把“二十四孝圖”及故事展現出來,受到村民的歡迎。“孝感動天”“臥冰求鯉”等文化牆,吸引著過往人們的目光,成了村裡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些事情看起來很遙遠,其實就近在咫尺,告訴我們要孝敬老人。”村民王升說。

长安,乡愁长留!

此外,五臺街道石砭峪新村沿街設置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雕塑,黃良街道設立村規民約,引鎮街道光明村細化文化牆建設,做到“一牆一文化、一牆一主題、一牆一風景”。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傳承文化,傳遞新風,倡導移風易俗,

文化牆成為

長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個新法寶。

村景美如畫,群眾爭上進,

齊心努力奔小康。

長安區大力推進村風文明建設,

讓移風易俗、文明鄉約在長安遍地開花。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編審:長安君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长安,乡愁长留!长安,乡愁长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