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對美國低齡留學感興趣的家庭來詢問麗格教育的顧問團隊,如何才能讓一直接受國內公立體系教育的學生儘快與美國高中/大學教學接軌。


大家紛紛訴說著從朋友、親戚那裡聽到的關於在孩子美國如何不能參與到課堂討論、如何苦惱於學術寫作等問題。 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到美國已經好幾年了,卻還是隻有固定的中國圈子,上課只是安靜的聽講,沒有和美國社會有任何除上課以外的交流,每一次的寫作都能讓這些學生苦惱半天。


對於這個廣泛的話題,麗格總是強調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是不可避免的都要提到三點: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Public Speaking(公開演講)和Critical Writing(辯證寫作)。而Critical Writing和Public Speaking又是以Critical Thinking為基礎的。所以,今天麗格就Critical Thinking的一些基本原理及麗格顧問團隊多年來的一些教學經驗來談談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有效且不枯燥的建立起自己的Critical Thinking系統。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首先,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在美國各個階段教育都很注重的學生技能。可以說,大部分的美國課程都是以Critical Thinking為基礎和最終目標的。且近幾年來,很多企業和機構在招收新員工時,也慢慢開始關注員工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那麼到底什麼是Critical Thinking?簡單說來,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高於普通Thinking的技巧,是一種可以通過反覆不斷的練習而獲得的技能。


普通的Thinking要求學生記住知識、明白知識、且最後能運用知識。這也是我們國內的應試教育所要求的。而Critical Thinking是比這種普通的Thinking模式要求更多的。它要求學生在學會運用知識後不能停止思考,而是分析知識在現實運用中的效果,然後根據這些效果做出自己的評價,最後運用這些原理和評價去創造自己的新觀點。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這種創造能力也是學生進行Public Speaking和Critical Writing的基礎。我們的學生會向顧問抱怨說:不管他們多麼用心的去做搜索研究,寫出來的文章或者做出來的公開演講項目總是得不到老師的讚賞。對於這種情況,麗格非常理解。這是絕大部分低齡留學生在赴美初期都經歷過的困難之一。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從國內公立教育體制的Thinking轉化到美國教育所要求的Critical Thinking的不適應。


下面麗格就學生常遇到的三大問題一一進行解析。


總結並不是學術寫作


簡單說來,大部分中國學生很喜歡也很擅長對課本和課堂知識做出總結。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大部分的學生也就只是停留在了這個方面。雖然學生們學習都很勤奮刻苦,也很聽話的盡全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是,學生們其實只是把老師課堂上講的或者書本上說的寫下來,學生們太習慣於複述別人的觀點,卻不能說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觀點。

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沒有自己的觀點。而對於美國的教學體系而言,這幾乎是個致命的缺點。特別是對於那些想要進入一流大學學習的同學,如果你不能克服這個難點,你的夢想將會理你越來越遠。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不一致並不是錯誤


有很多美高的老師會在部分中國學生的學習報告中反饋學生在課堂上太過於安靜。而不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通常是不會知道該從哪個方面給與學生幫助的。


對於這個問題,麗格的顧問們也與學生們交流過。得到的大部分答案總結起來無非就是,怕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不一樣,不想出錯。或許我們國內的教育對於學生犯錯有著太過於強勢的糾正,讓學生對於犯錯有著不可磨滅的消極情緒。但在以探討式教育為主的美國課堂,主要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後在這些見解中讓學生去碰撞、去了解、去創造。麗格相信,在美國課堂上絕大部分老師都會尊重以及歡迎任何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閱讀並不是無用功


對於初到美國的學生,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閱讀這一難題。在國內,很多學生也進行過大量的閱讀練習,但是國內的閱讀練習大部分都是應試文章閱讀。這類型閱讀僅僅要求學生快速抓住主題和重要信息。因此學生初到美國後對於各科每週幾百頁的閱讀量就會吃不消。好多學生慢慢的就會放棄去閱讀,而是找一些“捷徑”。對於這種現象,麗格想要強調的是,如果學生對於閱讀一直保持著“偷懶/找捷徑”的態度,那麼對於文章的評價就會只停在表面。對於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會體現任何的Critical Thinking。自然而然的,學生也不可能會在美國中學/大學的學習中等到預想的效果。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接下來麗格針對中國留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五個大方面,希望能幫助到即將或已經在美就讀的留學生們。


交流是一切發生的可能


在美國,有一句經典的話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交流讓一切事物變得有可能)。對於那些不敢在公眾場所講話的同學,麗格一直鼓勵大家: 如果你勇於邁出第一步去嘗試,演講是一個會讓你“上癮”的事情。學生們不要畏懼可能會有的語言障礙,大膽的去與人溝通交流,同時也不要武斷的下評論,覺得自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或是老師學生會歧視自己等。


對於還在國內打算赴美留學的學生來說,也可以通過平常的訓練來鍛鍊自己的交流技巧。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參與團隊活動,這可以是一個小範圍的聚會,也可以是一個上百人的活動。總之,

任何可以有與別人交流溝通的機會,都不應該放過。慢慢的學生就會發現,公開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不是一件那麼難的事情。


增加閱讀量


就像上文提到的,閱讀量是一件對於Critical Thinking起基礎性作用的事情。要想會思考,首先要多讀。一個讀過50本書的人肯定比只讀過2本的人有更強的分析能力。


我們這裡所說的閱讀並不是讓學生去讀標化考試所要求的真題文章,而是去讀所有可以找得到的文章。建議那些對於閱讀本來就沒什麼興趣的學生可以先嚐試尋找自己感興趣話題的文章,甚至可以是美國的娛樂新聞。在大量閱讀練習後,特別是那些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會不自主的去思考,去分析,並給出自己的評論。如果已經到了這一步就代表學生已經很接近Critical Thinking了。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提高學術寫作技巧


也如上文中提到的,學術寫作中不需要簡單的總結,而是在總結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分析。那麼該怎麼分析呢?這就要回到Critical Thinking的原理了,要結合實踐經驗去分析。不少美國老師指出,

實踐經歷的不足也導致了中國學生在寫文章的時候很難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也導致了寫出來的東西都比較“虛”,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現實。其實,必要的社會實踐和經歷不僅是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條件,對學術寫作同樣也有很大的幫助。那麼針對這一情況,學生就需要好好利用假期來認真的體驗社會了。


一些以分析為原理的遊戲


各種不同種類的益智類遊戲是美國家庭日常生活和聚會的必要保留節目之一。例如一個叫“apple& apple”的遊戲,以詞彙為基礎適合各種場合各種年齡階段。在玩遊戲時,玩家必須解釋自己給出的牌如何與主牌相符。這就鍛鍊了玩家的思維和對詞彙的記憶與理解。在通過類似遊戲鍛鍊分析思維的同時,熟悉這些美國傳統文化,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美國同學的圈子。


創作(寫作、畫畫、電影等)


這是一個對於很多學生都比較有難度的事情。但其實,如果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創作是所有項目裡最簡單的一件事情,它要求的無非就是學生在某一個主題上的全身心投入。這裡所說的並不是讓學生創造出多麼專業的事物,而是讓學生就自己的優勢和愛好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要知道,學生必須先了解自己才能對於周圍事物做出判斷進而在判斷的結果上,做出自己獨有的創新。有些同學在對於創新這一塊,有很大的畏懼心理。 麗格想說的是,其實創新不是要求你發明新事物,而只是擁有你自己的東西。


深度解析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模式


總之,在Critical Thinking這一塊,學生應該明白的是,這不是一個別人可以放在你大腦裡的東西,而是需要你時時刻刻主動去探索的事情。 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Critical Thinking技能,區別只在於你是否能發現它並良好的運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


最後,希望各位學生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暑假,好好發掘和培養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為赴美留學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