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危險和機遇並存

非冠肺炎從最開始的不予認可謠言開始,逐步演化成了全球化的危機。非冠所造成的影響不亞於一場小規模的戰爭。尤其是非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很多經濟學家開始渲染蕭條論調。非冠的確是危機,但是僅僅看到了危險,而忽視機遇那麼就太沒有意思了。這時候我真的太佩服漢子的造字了,竟然如此深刻的解釋了事物的發展過程。

非冠肺炎病毒是一個突發的衛生事件,卻承載了全球化政治,金融,意識形態,文明認知等多重考驗。突發的事件不是改變趨勢的主要因素,而是趨勢的催化劑。

政治走向保守,是全球化利益分配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不利的結果。新興國家不但不會拒絕全球化反而會激勵的保護全球化秩序。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不論政治如何保守,對抗疫情還是需要全球化分工,需要各個政治共同協作。因為推動全球化的動力不是政治理念,而是生產力發展和資本對利潤追求的結果。生產能力越強,產品越複雜,社會分工就會越細,資本一定會按照利潤來分佈產地。新冠肺炎不僅不會降低生產力水平,反而會激發生產力水平,衛生生物科技會迎來一波發展黃金期,帶來的結果是新一輪的生產力提高和新一輪的全球化。

金融系統的危機。最明顯的蕭條論調來自於金融系統。但是這次事件和金融危機是有明顯不同的。首先這次危機並不是金融系統本身有問題,金融資產的定價並沒有出現高估。金融在這次危機唯一承受的危險是流動性,但是這個世界目前的貨幣體系是基於信用的,也就是主權信用沒用問題,各國央行就可以根據各國流動性需求來增發貨幣,這種增發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副作用,如果機制得當,反而會為危機度過時候新的科技能力提供資金。 金融資產對應的是背後企業的生產效率,非冠只是暫停生產,而生產效率本身會在非冠疫情解除後得到完整恢復,金融資產也會回到疫情發生前的狀態。

意識形態的危機,所謂的意識形態的危機不過是現代化生產效率極大提高後,大量群眾有了大量的業餘時間。這個業餘時間需要足夠的足夠的內容來消耗時間。意識形態和認知的分歧大多數是為了佔領這個市場而製造的內容。真正觸及利益的時候,意識形態的危機也就自然消失。

非冠肺炎病毒是一個必然會被人類戰勝的事件,所產生的危機一定是暫時的。這個突發事件並不能改變人類發展的規律。反而人類的科技能力,危機管理能力會更加強大。任何的重大危機對人類來說都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修煉場。戰爭如此,金融危機如此,這次的衛生危機也不會例外。

非冠帶來了危險,更帶來了機遇。人們還會滿世界的旅遊,全世界的飛行,擠滿商場,研究更新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