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裡開胯和裂胯你能分清麼?

全民太極


整體看這康偉老師說的是有那個意思,但要追究到術語澄清上,其問題下面的闡釋的話有不少又經不住推敲。比如:如何理解胯?韌帶又是如何理解?胯與韌帶、開胯與拉開韌帶究竟如何關係,如何理解?胯上有沒有韌帶、筋脈?

胯是腰與大腿之間的部分。整體上很模糊,其中包含有骨,骨周圍也有韌帶、筋脈呀。這些筋脈、韌帶包裹的嚴緊,腰與大腿之間就滯塞,也不能分開呀,那腰與大腿間的髖關節、髂骨、骶骨、恥骨等周圍的韌帶、筋脈拉開難道不是抻筋拔骨的範疇嗎?莫非只是大腿上的韌帶、筋脈才是韌帶、筋脈?

與“胯”更多是我們傳統文化觀念裡的術語,指的是身體部位比較模糊相比,則韌帶更多是解剖生理學術語。何謂韌帶?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起到連接骨骼和包裹臟器的作用,主要可分為兩類:

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 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

按古典太極拳論的術語“胯”是包含腰部與大腿之間的很多韌帶、和關節的。關節腔周圍內部都是韌帶,囊外韌帶、囊內韌帶、關節囊韌帶。


康老師說,

“真正開了胯,身體不是壓在兩胯上,而是懸在兩胯間的,就像兩胯軸上栓了兩根彈簧吊著上半身一樣,上身像下一沉,兩根彈簧自然就被拉開了,自然就產生了彈性勁,就是真正的“松沉勁”

這顯然是模糊的“胯”這個概念,和混淆“韌帶”的概念導致的,“兩胯”是哪兩胯?究竟幾個胯?胯是一個關節還是兩個關節或者還是別的什麼?這都是很模糊的,很模稜兩可的說辭。“兩胯軸”是什麼?兩胯軸上靠什麼就能有像“栓了兩根彈簧吊著上半身一樣”?骨盆、髖關節不承重上身?骨架不起到支架身體的作用?那才見鬼了呢。說白了,骨架本身就是支撐人體的,把人骨頭拆了,人也就稀泥一灘了。而“像兩根彈簧吊著上半身一樣”——這麼富有彈性的東西,難道不是結締組織韌帶發揮的作用嘛?

“筋脈”這個詞更多也是傳統武術、中醫等常用的術語,當然也可以按解剖學來理解,那麼這裡筋就有肌腱的意思,脈是血脈的意思。而按中醫學的觀念“筋脈”大有是氣脈、肌腱和韌帶等綜合的意思。武術講究抻筋拔骨,這裡筋就是抻拉韌帶、肌腱等的意思。而韌帶、肌腱這些負責運動的組織是遍佈周身的。

太極拳鍛鍊對周身的筋脈、韌帶都能達到很好的鍛鍊,而且,比較平衡協調的鍛鍊,主次分明的鍛鍊,循序漸進的鍛鍊,這才是太極拳與別的武術鍛鍊筋骨所不同的。有些運動,比如跑步,可能對腿部的肌肉、韌帶鍛鍊的比較強悍,但他別的部位未必那麼好。比如,有些武術,可能周身的大韌帶,比如腿上的,由於經常壓腿拉筋,可能鍛鍊的比較好,但是周身別的部位可能連鍛鍊到也沒有。也不能整體的協調起來。還有常見的更糟的是揠苗助長式的抻筋壓腿。強拉硬扯,霸王硬開弓,片面追求成績,追求動作漂亮,而忽略了臟腑滋養,內在氣血和暢等等。這就不好。而太極拳鍛鍊對腰胯部、脊椎、腿部韌帶要求的都是同樣高,尤其是腰脊、胯部要求不但鍛鍊開,而且與周身協調起來。更主要,太極拳並不片面的刻意的強求,而是內外兼修。

其次,康老師說,架子高低與開胯無關,我要說,架子高低雖然不能作為開胯與否的唯一標準,但胯周圍的韌帶不開,胯就不開,低架子連做到位都是問題,低架子又如何松沉?松沉不在架子高低能說的過去。但是架子高低與胯部是緊密相關的。怎麼說無關呢?這是個問題。

胯周圍的韌帶拉的夠開才能把架子放的夠低,反之,則相反。當然,腿上及腰脊上的韌帶也有一定的影響但不及胯部周圍的韌帶影響大。因此,說什麼,“太極沒讓你練劈叉,也沒讓你要去練壓腿抻筋什麼的”這話就不地道。這是把韌帶、筋骨嚴重的割裂開看問題了。

韌帶、筋骨統一於整個人體,彼此是相聯繫的,是完整的一套體系。各有各的作用,太極拳要的是周身各部位達到十分協調十分配合的作用,周身一家。鬆緊有度,周身協調,周身一家這是目的,骨肉分開、筋脈鬆開,為的還是更好的周身相合。排斥抻筋拔骨,這是瞪著兩眼說謊話了,筋脈、韌帶遍佈人身的各個部位,是骨與骨之間連接的紐帶,起到包裹骨與骨相連接的作用。筋脈、韌帶這是運動系統的重要部分,人要運動,按解剖生理學看的話,那主要就是運動系統的作用。太極拳運動當然無論如何也離不開韌帶、筋脈的作用了。久練太極拳,韌帶、肌肉、肌腱都得到很好的鍛鍊,韌帶纖維都比沒有鍛鍊的一般人要粗壯強健的多。

再次,當然,康老師可能要表達的是一種意思,但用詞上可能感覺困難,表達的不是很到位而已。他整體上說的是有那個意思的,就是別把有些武術的那種生硬的拉筋、拉韌帶的練法生搬硬套到太極拳上,以為長拳慢練就是太極拳了,這是存在質的差別的。有些片面的練法,把局部的韌帶也拉的很開,開的簡直是鬆懈了,那反而起反作用,一如一根橡皮筋,拉過了沒有彈性了,當然不好。局部的很開,別的跟不上,不協調,當然也不好。腿上的筋脈韌帶拉的很開,一搬腿都能抬到腦後勺去,但是,關鍵部位的該開的筋脈還是沒開,周身那就仍然不能上下協調起來。所謂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中節不明滿腹是空。太極拳沒有勁道,一個重要點就在腰腿之間的胯沒有開好,所謂有不得機不得勢處於腰腿間求之。反之,捨本逐末,把些局部打磨的很漂亮,腿伸的老高,依然不得要領,就依然不入太極門。

總之,太極拳講解表達上往往有很多模糊的概念術語,尤其是古人的用詞術語,表達的並不是很明確,以至於理解起來頗費解,但要真把其概念澄清的話,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既要主次分明,又要先後分清。先練什麼,後練什麼,主要練什麼,次要練什麼,核心是什麼,明瞭這些,練習太極拳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盲練瞎撞,不好,對於初學者找一個明白老師是十分有必要的。

倉促之言,言不盡意,權作參考。


質躍


開胯就是指後坐、轉身等動作的時候兩胯打開。落胯一般不說的,我練楊式的一般說坐胯,一般在轉腰的時候比較強調,比如在玉女穿梭的時候,要求沉肩擰腰坐胯送腿。

沉胯:以起勢為例,從從上往下放鬆的時候,送到腰胯部位的時候感覺到腰間鬆了以後,胯部向下一鬆,腿部承重似乎加重了一些,自己這樣的感覺。旁人手放到你的腰胯部位的時候會感覺你腰胯部的肌肉往下一墜。

開胯:其實和後面的裹襠(我們楊式一般說圓襠)有關聯,很多動作的時候都要求兩胯打開,打開才能做到圓襠,做到圓襠下盤才能更靈活,才能更好地將力傳過腰胯。練習開胯有多種方法,個人覺得2個最有效。1是蹲下來,2手合十在胸口,插入2腿之間,用2個肘將2邊大腿往外頂,保持蹲式2-3分鐘,每日3-5次(女生不要練)。2是站低渾圓樁,2腳開立2個肩膀的寬度,胯部儘量往外開,2腳大拇指抓牢地,2手按渾圓樁一樣抱於胸前,站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這2個方法結合起來練習效果更好。

坐胯的話要在走架子中注意的,前面說的玉女穿梭就是的,怎麼說呢,就是人感覺像坐在板凳上一樣,高架就是高板凳,低架就是低板凳,腿是放(送)出去的,不是邁(跨、提、壓)出去的。



康橋綜述


話說太極,這個我比較專業!作為楊氏太極20年的修煉者,我敢說,不管是開胯還是裂胯,出門嘚瑟,都得捱揍!不服來噴



雷雷掌門


太極拳開胯很重要,有些太極拳習練者練了幾十年胯也沒開。開胯圓襠是太極拳訓練體系當中的核心要素。也是檢驗你太極拳藝進步的衡量標準之一。

胯不開直接影響著身體上下兩盤的貫穿和協調,也使自身的氣息運行受到阻礙。體內之氣不能順暢的通過兩胯傳遞到兩腿兩足。更影響了周身氣息在體內的往復循環而不能有效的調節修練任督二脈,大小周天的功法研悟和提高。

胯不開、襠不圓,因為雙肩、雙胯是人體最重要最大的兩個關節。兩胯不開就無法形成自身完整的整體之力腰襠之勁。內外三合就無法完成周身之勁練成一家則無法實現。嚴重的影響你太極拳藝的修練和提高。

放鬆是練太極拳的基礎,調氣衝關是太極拳的運行之法。在心靜體松的前提下按照拳理之要求一招一式的去盤架子以心行意、以意運氣、以氣運身。使自身的周身大小關節緩緩鬆開、節節分家以氣貫穿至無微不至。長期鍛鍊必有收穫。

裂胯,是太極拳鍛鍊當中的一種病。和開胯是兩個概念。裂胯只是肌肉骨胳運動,強行拉大了兩胯角度對自身內在氣息在體內的通暢運行沒有任何的益處。

並且有於強行的裂胯動作是身體關節產生緊張,影響體內之氣正常的運行和傳輸,使自身的力量達不到高度的整合協調而消弱了太極勁的質量和爆發速度。

在太極拳的鍛鍊當中,長期裂胯也會給身體帶來損傷,容易形成關節骨胳的異化變形需要高度重視予以糾正。

總之,開胯與裂胯在太極拳鍛鍊當中必須要分清正確與錯誤之別。裂胯是違反太極拳原理和要求的。是一種練拳之病。


中易武道


開胯是將兩胯大轉子向兩側撐開。


聾一翁周錦池


第一次聽到裂胯之說!


易東方33398271


胯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問題,解刨學沒有胯這個部位,所以開胯什麼的都是偽命題,如果真要說,松胯就行,想做到,需要掤膝斂臀就行


王者意識流


你分不清連太師也分不清,有很多太極師俠還沒有開胯呢。


周先生89218


對太及拳之類,應該全民要重視,特別對中,小學生的體育要加強,學多門類的知識,如藝術,廣搖操,太及,等等,對身體健康,又學到知識,加強這方面的課程。僅供參考。


蔣玲85763507姓名紅米


這是練拳的不傳之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